標籤:

理解

我是一個喜歡思辨的人。

小時候和別人辯論,儘管告訴自己只是為了真理,但或許更多的還是因為心裡的倔強。不服輸,不服氣,哪怕辨無可辨,也很難向別人承認自己真的錯了。

後來有一天,我在網上和別人討論一道數學題,最後發現是自己錯了。我在屏幕面前猶豫了很久,終於鼓足勇氣敲下幾個字:我仔細想了一下,發現你是對的。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慢慢意識到,自己不會永遠都是對的,哪怕很多你堅信的事物,就像那個我從不懷疑的數學問題。

之後,我開始不再對自己說的話深信不疑,不再對別人的看法吹毛求疵,開始更多地學著理解別人。

於是我慢慢地知道了,很多時候,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有的只是理解的不同,適用條件的不同,所屬規則的不同罷了。我開始越來越清晰一個看法:當一個人懂得越多,思考地越廣,他就能看的更遠,就越能夠理解別人的想法,就越不會毫無保留地反駁別人的觀點。

我想我現在大概會是這麼一個人:

有一天一個陌生人來到我的面前,一臉憤憤地對我說:你是豬!我不會怒火中燒地叱責他,而應該會一臉好奇地向他詢問:「什麼情況?」 因為也許這當中有一些誤會,也許我確實無意中有了什麼讓他生氣的舉動,也許他本來腦子就有那麼一點不靈光,也許……有太多的理由讓他來冒犯我,而且這些理由竟又可能如此的正當,這叫我如何能夠理直氣壯地向他發火呢?

以前看到一篇文章,裡面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一聽到一種與你不同的意見就發怒,這表明,你已經下意識地感覺到你的觀點沒有充分理由。

這句話的後半句不一定對,但是我想,如果你發怒,大概說明你確實從沒有考慮過那種不同的意見——否則即使不贊同,對一個你熟悉的、在你掌控下的意見,你又何必發怒呢?反之,如果你沒有考慮過其他意見,你又怎麼能夠對自己的觀點如此自信?

既然你沒有考慮到的東西有那麼多,這足見你的觀點可能是有欠周詳的,那你又有什麼資格發怒呢?

所以聽不得別人意見就發怒的人,在邏輯上就已經是一個矛盾的個體了。

文章裡面還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某個人硬要說2加2等於5,或者說冰島位於赤道,你就只會感到憐憫而不是憤怒。

一開始我不喜歡這裡的憐憫,因為它帶有一種本然的高傲,彷彿篤定了自己的正確性,在面對別人的錯誤時,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我於是想評論說這裡的憐憫用的不好,如果是我,我會先向那個人了解他觀點的由來再做分析等等。然而就在我打字的過程中,我開始嘗試著去理解它的含義:「硬要說」這三個字也許只是作者隨手拈來的,卻也不能排除它在示意這個人對自己看法的「無理」 般的堅信。我開始思考,當我真的遇到一個對自己的「錯誤」觀點保持「非理性」地狂熱的人時,我該怎麼去面對呢?在邏輯已無法成為我們溝通的工具時,我是會微笑地對他說:也許你是對的,但是我仍然保持我的觀點。還是會輕蔑地一笑,帶著一種是非曲直,旁人皆曉的驕傲以及對他冥頑不靈,腦子有病的憐憫扭頭而去呢?我不知道,也許在不同的場合下,我都曾經這樣做過。那麼作者說錯了嗎?他不過是表達了自己的一種態度,這應該還構不成我來反駁他的理由。所以我沉默了。

沉默是金,我想我越來越深刻地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了。

僅以這篇文章獻給戾氣越來越重的知友們。
推薦閱讀:

除了坐享,你還可以這樣訓練自我覺知
賭神都是撲克臉?
外向的人更快樂,快樂的人更外向
憤怒的時候,時間好像都停滯了
聽說你最近不開心?試試這9件小事

TAG:情緒 | 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