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國》

1.

《論中國》像是那種讀完就能在寢室學術研討會裡裝一個大逼的書,當然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此。首先文章的譯筆非常流暢,結構清晰,讀起來如沐春風,因為某些敏感話題特地查閱了英文原版,不禁拍手稱讚。其次基辛格博士在中美外交領域資歷之深厚,知識之淵博足以撐起整個篇幅,關於中國人思維方式,文化的獨特性,關鍵的利益把握得相當到位。另外作者也將自我的情懷深深地融入在字裡行間,緬懷與太祖,鄧公,周總理談笑風生的往昔歲月;見證了中美關係里,意識形態敘事主線在歷史長河中逐漸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國家利益之間的角力與如何確立戰略互信關係;作為中美關係新篇章奠基人之一,提出「太平洋共同體」的美好憧憬。

除去內容上的精彩,更加令我興奮的是知識上的融合,文化由地緣決定又由歷史繼承,王朝的興衰與沒落,豪傑梟雄的浮沉,政治的權衡與決斷…常識構築的基底讓我對文本的理解不再單單停留在名詞的介紹與事實的展開,而是追索世界運轉的邏輯與利益權衡的深遠影響。就好像能夠親眼所見自我的學習曲線在緩慢地爬升來到一個新的高度,這種刺激感不下於黑夜中漫長的奔跑突然感受到黎明曙光的溫暖。

2.

前四章總結了中國的文化傳統,觀點深刻犀利。長江與黃河的地緣因素加上北溫帶的氣候條件決定了農耕文明的文化特質,服務於封建體制的儒家思想納為正統,「君臣父子」觀念深入人心,使得中華文明形成了自成一體的觀念:「君臨天下,天下一統」,是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對待非漢族群時,運用「威逼利誘,遠交近攻,以夷治夷,文化征服「等手段鞏固自我統治。軍事上採用圍棋思想:利用縱深的持久戰,運勢而為(「勢」指戰略發展趨勢和演變的形勢中蘊涵的「潛能」)。

中世紀的強盛加深了中國作為「世界秩序中心」的形象,隨著工業革命與西方崛起,中國被迫捲入世界秩序的新格局,並開啟了由盛轉衰的屈辱史。

直到太祖讓中國人民站了起來,然而此時的時局一窮二白,弱國無外交,太祖果斷地運用威懾戰略,在被蘇聯擺了一道的情況下果斷出兵朝鮮,贏下了立國之戰。隨後發展核武,聲稱不懼怕核戰爭,」將敵人拖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在國際上站穩腳跟。又提出了「一條線」,「三個世界」理論在立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可見太祖的政治魄力。

中蘇因為意識形態結盟最後也因意識形態反目(當然也有諸多歷史遺留問題),回望20世紀6、70年代,國內時局動蕩,國際層面,北有蘇聯陳兵邊界,半島局勢迷離,南有中印領土糾紛,越南企圖統一中南半島,台灣問題。正如歷史決定論那樣,中美關係必將走向和解,也如基辛格博士所說,如果不是中美兩位領導人的決心與才幹,事情也不會如此順利。歷史的必然與偶然在此完美交織。

自鄧公始,國內政治局面百廢待興,改革開放呼之欲出,中美關係也迎來了蜜月期。然而台灣問題始終是心頭之患,加上後來的八八事件,美國咄咄逼人地指責中國缺乏皿煮與人權,中國又極力抗爭美國這種普世價值輸出實則干涉內政的手段,這種對立的觀念與台灣問題一起,成為了中美關係序曲中始終不和諧的音符。然而兩國也無法脫離更加全球化的世界秩序,更加緊密的經濟,教育,科技等各方面合作的現實,雙方關係始終磕磕碰碰。

有一點遺憾的是,大概由於作者多年之後已遠離第一線國際外交事務,在千禧年前後一些重大事件的描述頗為模糊。

文章的最後的《克勞備忘錄》的觀點頗有見地,儘管中國始終堅稱「和平發展」,「和諧社會「,站在地緣周邊國家的立場上,難道當初僅有長江黃河流域的領土到如今的大雄雞是充話費送的?因此「遏制中國」理論還是相當有市場,但是也可以看到當下的世界格局與政治經濟氛圍與一個世紀前已經是千差萬別。有天真的激進分子說「民主體制是互信關係的前提;非民主社會在本質上是危險的,傾向於使用武力「,致力於讓燈塔照耀全世界,我只能說toonaive。中美關係確實有可能走向經濟、政治話語權的對抗而非軍事對抗,零和博弈的緊張關係也非大多數人所願,文中提出了」共同進化「而非」夥伴關係「的新願景,注重各自發展,建立溝通框架,尋求合作,在利益不一致的地方發展補充關係或是擱置爭議。然而畢竟希望美好,使命難為,今後走向何方,難以知曉。

3.

閱讀本書的過程中,開始使用Xmind做思維導圖,相較以往只是簡單的做一些摘抄或者讀書筆記,思維導圖能讓我充分的反芻,更加透徹地掌握文本,更為深刻地分析內容結構,邏輯關係並針對性地提出見解與問題,再尋求相關的交流,受益匪淺。

下邊是關於《論中國》的思維導圖,處理還較為生疏,結構稍顯臃腫,某些描述過於細緻顯得冗餘,不過做完之後感覺自身的閱讀水平又上了一個台階。

4.

縱觀本書,看似評述了中國的傳統外交觀念與現當代中美關係發展歷史,實際上通篇講的都是政治,而政治絕非權術與宮斗,而是權衡與決斷。

從文中所述來看,當代中國的幾位中美關係發展關鍵人物個性鮮明:太祖從容自信,喜歡談論哲學與文學,縱論天下大勢;周總理博學儒雅,態度親切,兼顧大局與細節;鄧公坦率務實,直奔主題,從不畏強凌弱。字裡行間里都能看到外交史上的開山者與破冰者的偉岸身姿與不朽風采。不禁聯想到當下我國關於東北亞問題的處理,對比鮮明。

基辛格博士作為中美關係發展的開啟者與見證者,以政治家的視角回顧了這段外交往事,非常務實,有態度,有見解,語言平實真摯。但是也局限於一些顧忌與立場,難免閃爍其詞,刻意地規避一些觀點和矛盾,比如在台灣問題上就少有擲地有聲的觀點,畢竟人們對於是水面下的東西興趣要深得多。同時就未來中美關係發展的觀點上未免有些隔靴搔癢,只見情懷的流露而無深刻的洞見。即便如此,瑕不掩瑜,仍是佳作,值得一讀!


推薦閱讀:

【冷戰|第3期】冷戰初期美國意識形態外交政策中反共主義基調的奠定
舊影瑣憶·「魅力之島」波多黎各的黑白印象
你知道張作霖的老班底都有誰嗎?
將進酒
那隨風而逝的平靜與尊嚴(第一部)

TAG:書籍評價 | 國際關係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