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理財,不理財又不會死

貝姐在《當我們談理財,我們在談什麼》裡面說到有關花錢的都是理財,理財是一門科學,那麼為什麼理財就是一門哲學。

理財是一門生活的哲學

可能你會認為,當我有7位數的存款才需要去談理財,現在銀行卡只有4位數,還需要理財嗎?

為什麼要理財,貝姐借用知乎上問的《為什麼需要理財?》狹義地回答:

理財就是為了更早(更快)、更好(花更少的成本)、更可靠(增加確定性)地達成財富目標。

哪些算是財務目標?

簡單說就是比較明顯依賴財富來完成的目標。比如說「我要辦結婚酒席、買獨棟別墅的婚房」,就是財務目標;而「我要追到女神」,雖然也需要錢,但錢不是決定因素,因此就不算財務目標。再進一步,如果目標是「我要追到拜金女神」,那麼 土豪你好,這又變成了一個財務目標。

需要補充一點的是,理財有助於維持和提升我們現有的生活水平,例如家裡不幸有人得病了,通過保險我們能在不大幅降低生活質量的情況下支持家人看病,這也是理財的一個目標。

在這裡,用資本主義的口吻說一句,這世界上99%的事情都可以通過金錢去解決,日常生活中,不管你有十萬個目標,只要你的銀行賬戶上在1後面有足夠多的零,一切都可以實現。

可能你會反駁,現在的年輕人除了想著有錢和更有錢,難道就沒有想過要有詩和遠方嗎?

別激動別激動,理財和詩或遠方是不衝突的,理財是為了能夠逐步實現自己的自由,可以做想做的事。你的夢想是參加中國好聲音,總要有錢去學習演唱吧,你要去遠方的芬蘭看北極光,總要有錢買飛機票吧。

簡單來說,理財可以讓財富成為夢想的助力,讓我們更容易實現心中的夢想,一切不以穩定的生活為前提去空談夢想的都是耍流氓。

貝甲理財社區

理財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如果你說我沒有財富上的目標,不用實現偉大的夢想,我小富即安,那我就不需要理財啦!

NO!NO!NO!生活還有一個最大的敵人,它叫通貨膨脹,它有一個可量化的指標來展示,那就是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用來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價格水平變動情況,它以每年1%-5%的利率讓你手中的財富貶值。

曾經在80年代,萬元戶已經是很富有的代名詞,但現在放在北上廣深只是一個普通員工的月薪,只夠在二線城市買一個平方多一點的空間,這物價漲得夠猛吧。

再說一個直觀的例子,小時候1塊1串的冰糖葫蘆,現在基本都要賣到3塊5塊,我的媽呀,連冰糖葫蘆都快要吃不起的感覺,如果你還不早日進行理財,財富真的會拋棄你了。

所以理財會是貫穿我們一生需要不斷對財富進行管理的操作,理財讓我們更接近心中的夢想,實現財務目標,即使是普通人要維持現有水平的生活,也需要運用理財工具來抵抗通賬,有了以上的這些理由,現在,你還敢說你不需要理財了?


推薦閱讀:

餘額寶不保本,還有哪些理財產品更勝一籌?
2018年3月,眾籌客項目分紅排行榜單TOP10,本期分紅年化最高174.14%!
漁人碼頭理財-最新的理財遊戲
「請讓我知道,你努力改變並不是因為貧窮」
工作幾年了,你居然不會理財??

TAG:理財 | 互聯網金融 | 個人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