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禮時尚——中國服裝設計師,你該如何存在?

曾經和一位投資界的朋友聊天,聊著聊著就聊起了時尚,聊起了中國時裝業的投資價值和中國設計師的出路……因為我也是從事服裝設計工作的,理所當然與他多分享了一點自己的見解。

  當我正為自己的高談闊論而頗為自得時,他突然問我:「你知道作為一位投資者,我是怎麼看待你們所謂的時尚界和設計師的嗎?關鍵就在於你是更願意慢慢雕琢自己的作品還是盡最快的速度盈利以讓投資者獲得豐厚的回報。顯然最好的辦法就是「抄襲」和「克隆」,在巴黎、倫敦、紐約最時尚最奢侈的店裡買一些時尚的「爆款」,然後用一個二流的製版師進行模仿拷版,再以最快的時間上淘寶天貓就OK了,何需設計師那麼苦逼一個月也出不了幾個作品!」

  站在企業經營者和投資者的角度,我認可他的觀點,至少在眼下的今日,這套做法是流行而靠譜的,但是難道我們就不需要中國設計和中國創造了嗎?但我沒有理由反駁,那一刻,我呆若木雞,一種深深的悲哀由心底泛起。當一個外行人以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撕裂我的美好夢想時,我不免要問,中國時尚能與世界潮流共同進步還是繼續迷失自我?一味地抄襲,中國的設計師群體,我們該如何存在?

  屈指算一算,我也算是這個行業的資深人士了。將近十七年的時間將紡織界從頭到尾做了個遍,從紡織原材料、紗線、織造、染整、面料到服裝,也算是個行家了吧!尤其是從事服裝設計這七八年以來,真是對這個行業如履薄冰,五味雜陳……

  遙想當年在東華大學學習服裝設計時,偶然間的機會發現中國服裝行業協會的副主席是以下幾位:雅戈爾的李成儒,杉杉的鄭永剛,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波司登的高康德,李寧牌的李寧……無一不是縱橫中國服裝界的大佬人物,當時的直覺是他們那麼地成功,那個榮譽理所當然。畢竟他們承載著國人對中國服裝產業走向世界的夢想。

  曾幾何時,哪一位中國人不是以能夠身穿雅戈爾、杉杉的西裝而覺得有身份!那年月真維斯、美特斯邦威、佐丹奴伴隨著周杰倫等明星地代表顯得是多麼地前衛和潮酷!波司登、雪中飛當時的感覺就像是穿上他上月球也不會冷,大概快是宇宙最強了。

  而今天呢?今天還會有人身穿一套雅戈爾杉杉報喜鳥的西服就覺得自己優雅而有身份了嗎?真維斯、美邦呢?對不起,就連本就囊中羞澀的十幾歲的小孩也不會去關注了!今天穿羽絨服選波司登的怕是中老年人了吧!難道諸位沒有感覺穿「李寧」牌的大多是跳廣場舞的老大爺和大媽嗎?唉!怎麼如今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呢?是時代變化太快?還是中國人的審美提高了呢?是中國設計師族群的設計能力不夠,還是中國的文化觀念、教育體系、急功近利的思維方式培養不出優秀的設計師?或者說沒有優秀設計師生存的土壤?這個問題太複雜,我想不只是我,很多人都不見得明白!

  說得有點偏急,君不見,出訪不也是穿著中國設計師的作品嗎?不也有一些知名的設計師一直活躍在時尚界嗎?是的,但這依然掩蓋不住整個群體的迷惘。中國設計師傾向於參加什麼「中國十佳」「金獎」等頭銜,熱衷於弄一兩套誇張的龍形裙、大花床單的魚尾裙讓范爺、張姐等當紅明星參加各大時裝周的紅毯走秀而讓自己聲名鵲起,繼而身價水漲船高。但是真的很難有在全球範圍內有影響力的、每年的作品層出不窮而且長盛不衰的明星設計師。

  可能常看時裝秀的朋友會說,為奧巴馬夫人設計禮服的亞歷山大·王大仁、Boss的設計總監傑森·吳,還有安娜·蘇,薇薇安·譚燕玉不都是中國面孔嗎?可惜了!只是他們的名字都有前綴或後綴,是美國流行文化培養出來的華裔設計師。我最推崇的當屬夏姿·陳,然而她的成功得益於長期浸淫在巴黎時尚界所充分吸收的藝術的營養。

  記得很多年前,大約是2001年左右,那時候我在幫台灣人販賣紗線,因為業務的關係,認識了杉杉集團的兩位兄弟設計師——武學偉和武學凱。當時他們可謂是名噪一時。好一段時間我都有些以此為榮,覺得設計師這個職業真是太牛了。還有當時如日中天曾獲得金鼎獎的張肇達、郭培等一大批設計師,看到他們的名字都會讓人覺得神往。可是如今當我親自參加到這個行列中來時,卻很少聽到他們的故事了,是功成身退亦或是江郎才盡?畢竟香奈兒的老卡爾和阿瑪尼都那麼大的年紀還活躍在時尚界並執牛耳,難道不可以學習他們嗎?

  當然,也有些很好的例子,比如曾經的超模馬艷麗、陳娟紅聽說做起高級定製並且順風順水。男神胡兵、呂燕、瑪莎·馬、張弛、王海震等也經常有作品亮相時裝周。可是怎麼就誕生不了像「老佛爺」、「小馬哥」、「麥昆」「加里亞諾」這種量級的設計師呢?是中國設計的底蘊不夠還是中國設計只重技巧而輕視思想呢?我身在其中,我想我是找不到答案的。曾經有人問我最大的夢想是什麼?我說我想做中國的阿瑪尼?因為我覺得阿瑪尼四十四歲還只是一個男裝工廠的製版師,我又有何不可呢?何況我還年輕。當然,這也可能只是幻想,或者狂想。但我一直覺得有夢就有方向。

  最近幾年去參觀紡織服裝展會,最大的亮點是韓國和日本展團。韓國的新銳設計和日本由原材料開始的研發總會是每次展會的焦點,尤其是韓國公司展出的衣服好多都是以前給阿瑪尼、愛馬仕、LV、古琦等貼牌的服裝。其地位之強悍有如中國家電幫世界品牌代工,如出一轍。這基本說明他們無論是設計還是生產都與歐洲頂級品牌保持無縫對接,在這一點,尤其可以看出我國設計與韓國之間的差距。聽說這幾年在聖馬丁設計學院做服裝設計的80%是韓國留學生,一如建築設計界的荷蘭與巴西,儼然成為了時尚設計界的三股新勢力。韓國的進步得益於政府高效的產學研與時尚、娛樂等高度融合的結果。形成學生——設計師——時尚圈(天橋風雲)——明星設計師——明星娛樂圈的時尚產業。君不見,經常佔據各大商場最好位置的不都是韓國品牌嗎?

  再說到日本時尚界則更不得了,他們賦予服裝設計新的思想。「三宅一生」、「山本耀司」、「渡邊淳一」、「川久保玲」無一不是可以和歐美頂級設計師相媲美的大師級設計師。在歐美人眼裡,日本人設計的作品詮釋了東方美學的高度,賦予了「禪」的意境。而我們常說的「中國風」呢?則被片面理解成「旗袍」「漢服」,在全世界潮流趨向同步的今天,如果你穿著「旗袍」「漢服」上街,恐怕會讓行人行注目禮吧!

  在我剛學設計時,就有人說這是一個很難出彩的行業,萬分之一者才會有偶一二位成名者。學費昂貴,以東華大學萊佛士學院為例,高達20多萬的學費讓人咋舌。況且學完還不能馬上成材,沒有七八年的摸爬滾打基本休想出頭。而今想想,大抵也是。當初那麼多學設計的又有幾人在做設計師?做時尚買手的倒是不少。剛畢業的菜鳥總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大多因無實戰經驗而且學校教的知識過於教條化,往往只能得到設計助理的崗位,想一想沒有十年八年能夠熬出來嗎?當中國品牌都集體在歐美大牌來襲全線崩潰時,想一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當我猶豫而且彷徨時,屈夫子的話總會響在我耳邊。事物總有好的一面,想一想幾年以前看到的最時尚的款式其實就是更早之前的作品,那好似因為沒有互聯網而讓我們沒有學習的營養。試想今日的網路如此發達,昨日才發布的巴黎時裝周今晨你就會馬上看到最新的時尚與潮流。知曉差距或許也是進步的前提,努力學習吧!當你看到滿大街的女生穿著都是如此之雷同,難道不就意味著世界本就需要更多更好更新的設計嗎?「今日還是眾人艷羨的爆款,明日或許便是昨日黃花」,這是時尚界的鐵律。「潮流易逝,風格永存」,讓我們一起來鼓勁吧!為了中國設計中國創造而加油、去戰鬥!我們難道一定要單兵作戰嗎?我們不可以建立設計師聯盟,共同促進,攜手共創未來嗎?一起來設計吧!一起來玩轉時尚吧!讓每一個中國人穿的更得體、更優雅、更漂亮不就是你我每一個從事服裝設計工作存在的意義嗎?
推薦閱讀:

共享健身這條路行得通嗎?
面對付費or免費,知識技能類分享經濟該交出什麼答卷?
資深自由媒體人 為任務幫發聲
共享經濟信息消費模式不斷推陳出新

TAG:時尚穿衣 | 設計師 | 分享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