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名臣回回人賽典赤-贍思丁(小傳)
編者按:
針對近期網路穆黑們對百科的部分內容進行惡意篡改的現象,比如將「賽典赤-贍思丁」的民族一欄改成「塔吉克族」。現將正確的內容在此與善良的網民們轉載分享。同時,也由此可見,國內的穆黑群體對回回民族的抹黑、歪曲、篡改以及惡毒的敵視,已經到了何種令人髮指的程度!他們齷齪的行為和歹毒的居心,足以讓所有深愛著這個國家的中華各民族的同胞們警醒和警惕——百科被他們篡改了我們可以通過提供權威的資料改正過來並消除影響,但他們有組織、有目的的散布和宣揚的謊言,所播種下的仇恨和對立的情緒,如不及時糾正和批判,以肅清其流毒,終會在某一天釀成苦果和悲劇!
正文(此文系轉載):
賽典赤·贍思丁(1211-1279),元回回人,一名烏馬兒。賽典赤,阿拉伯語貴族之意。
他原為不花剌人,成吉思汗西征時,率數千騎迎降,充任宿衛。贍思丁任雲南行省平章政事,為雲南設立行省的第一任行政長官。
任職期間,改革行政體制,設置郡縣,把萬戶府、千戶所、百戶所改為路、府、州、縣,路設總管,府設知府,州設知州,縣設縣令或縣尹。共「為路三十七,府二,屬府三,屬州五十四,屬縣四十七,其餘甸、寨、軍民等府不在此數。」加強了元王朝對雲南的中央集權制統治。中國明代著名航海家、外交家、武術家鄭和,是其六世後裔。
外文名 Sayyid Shams Din『Umar
出生地 布哈拉
信 仰 伊斯蘭教
職 業 政治家
民 族 塔吉克人(色目回回人,此處被穆黑篡改成塔吉克族,此處上文和下文里都指出的是回回人)
簡介
賽典赤·贍思丁(1211~1279) ,中國元代回族政治家。全名賽典赤·贍思丁·烏馬兒(al-Sayyid Shams al-Din『Umar),今譯「賽義德·舍姆斯丁·歐麥爾」。賽典赤意為「先生」、「首領」,指聖裔;贍思丁意為「宗教的太陽」,烏馬兒有「長壽」之意。原籍中亞不花刺(今布哈拉)。 元代初期一位優秀的政治家。
他一生的政治活動,對元初社會生產的發展起過一定作用。尤其是在擔任雲南平章政事(官名,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的六年間,對雲南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建設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南行中書省後,派其為雲南行省的首任平章政事。
賽典赤·贍思丁在雲南6年中,「興滇之心,事滇之子」興利除弊,大膽改革,深得民從擁戴。至元16年(1279年),賽典赤·贍思丁死於任上,送葬群眾「號泣震野」。忽必烈聞訊後,「思震典赤之功,詔雲南省臣盡守賽典赤成規。」大德元年(1279年)追贈賽典赤為「上柱國、咸陽王」。
個人生平
贍思丁於13世紀初東遷充任蒙古成吉思汗的帳前侍衛,窩闊台汗即位後,任豐、靖、雲內(今大同、呼和浩特一帶)的都達魯花赤,後改任太原、平陽二路達魯花赤。憲宗時任燕京路總管、採訪使。忽必烈即位後,升為燕京路宣撫使。
中統二年(1261)拜為中書省平章政事,統理財政,曾兼理髮行中統交鈔,是歷史上首次發行較為正規的紙幣,且「尚知限制發行」。一時國庫充裕,戰事糧餉供應未曾匱乏。至元元年(1264),出任陝西、四川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後並節制陝西五路四川行樞密院所有大小官屬。
在陝西3年之內,民戶增加3565戶,軍戶增加12255戶,稅收增加6225鈔錠,屯田糧增加9721擔,節省和買鈔331錠,得朝廷賞銀5000兩。至元十一年(1274),贍思丁任雲南行省平章政事,為雲南設立行省的第一任行政長官。
任職期間,改革行政體制,設置郡縣,把萬戶府、千戶所、百戶所改為路、府、州、縣,路設總管,府設知府,州設知州,縣設縣令或縣尹。共「為路三十七,府二,屬府三,屬州五十四,屬縣四十七,其餘甸、寨、軍民等府不在此數。」加強了元王朝對雲南的中央集權制統治。
贍思丁政績卓著,為發展經濟、文化、教育、宗教、民族等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逝世後,「百姓巷哭」,人民懷仰,「邦之父老入請諸朝刻石頌功,立廟祀之」。「交趾王遣使者十二人齊經,為文致祭,其辭有『生我育我,慈父慈母』之語,使者號泣震野。」因其功績甚偉,世祖詔雲南守臣:「盡守賽典赤成規,不得輒改」。
成宗大德元年(1297),朝廷追贈守仁佐運安遠濟美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贈雍國公,謚忠懿。後晉封咸陽王,改謚忠惠。贍思丁生有5子,長子納速刺丁,於其父逝世後,曾任雲南行省平章政事,次子哈散(今譯「哈桑」),為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三子忽辛(今譯「海珊」),曾任雲南行省右丞;四子苫速丁兀默里,為建昌路總管;五子馬速忽,為雲南諸路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其子孫對雲南地區也作出了許多貢獻,對回族和伊斯蘭教的發展同樣起了很大作用。
後代
中國明代著名航海家、外交家、武術家鄭和,是其六世後裔。元相伯顏,賽典赤之子納速剌丁的長子,因功被元帝賜姓趙,後代多居山東青州,建青州東關真教寺。
歷史記載
1221年,成吉思汗西征,蒙古軍佔領了布哈拉,回回人苦魯馬丁和他的兒子賽典赤·贍思丁率騎兵千人歸順。因賽典赤·贍思丁聰明英武,頗受成吉思汗的信賴和重用,任為帳前侍衛,南征北戰。窩闊台和蒙哥汗時,出任陝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書省平章政事,1274年任雲南省平章政事。賽典赤執政期間,興屯田、修水利、置驛道、辦教育,改革行政制度,繁榮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功績顯赫,威望甚高,百姓自覺地為他樹碑。賽典赤逝世後,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宣布「賽典赤雖逝,德政尚存,敢有更易者誅之」。
相傳,賽典赤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三十一世孫。「賽典赤」阿拉伯文原意為「榮耀的聖裔」,即偉大的貴族。「贍思丁」的含義是「宗教的太陽」。「烏馬爾」的意思是「長壽」。賽典赤的後裔,不僅銘記著前輩的豐功偉業,而且取賽典赤稱號之首音「賽」立姓。
(注穆聖女兒的後代,濟南青州兩地之賽姓趙姓回族、部分楊姓回族——納速剌丁幼子金刀駙馬伯顏察兒的後人)
家族簡介
賽典赤·贍思丁有五個兒子。長子納速拉丁,官至雲南省平章政事、陝西省平章政事;次子哈散,官至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三子忽辛,官至雲南行省右丞、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四子苫速丁兀默里,官至雲南省平章政事。他們的後裔有賽、納、哈、速、忽、馬、撒、沙、保、丁、閃、穆、楊、郝等姓,傳說子孫分為「十三姓」,主要集中在雲南。
直至清咸豐六年(1856年),清朝官府曾下令「滅回」,激起回民大規模武裝反抗,即歷史上有名的「丙辰之變」,這十三姓回民才被迫分居全國各地。後來在長期的發展中,由十三姓又演變出其他姓。如忽姓後來又發展為虎、胡姓,閃姓後來又發展為陝姓等等。(此說謬誤,賽典赤後代在全國各地為官,元時遍分布各地,元亡後由北京逃出者甚眾,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金刀駙馬伯顏察兒一支楊姓,也包括周恩來家族一支逃亡南方)
再如賽典赤之子納速拉丁,其後代分別以納、速(蘇)、喇(拉)、丁為姓。據《陝西通志》載:元朝初,貴族納速拉丁「子孫甚多,分為納、速、拉(喇)、丁四姓,居留各省」。今納姓回民主要分布在雲南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等地。僅寧夏永寧縣納家戶村就有納姓回民七百餘戶,四千餘人。喇姓回民主要分布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等地。拉姓回民分布在陝西等地。丁姓遍布全國。
伊斯蘭教傳人
贍思丁入雲南後,大批回回人隨同入滇,是為雲南回族的來源,伊斯蘭教也隨之傳入,史稱贍思丁為別庵伯爾之裔,即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後裔,亦為宗教世家,對宗教事業十分重視。他在當時的昆明、大理、臨安等地相繼建立了清真寺。
據《馬可·波羅遊記》載,他曾在押赤(今大理)城中見到有「撒拉遜人或伊斯蘭教徒」。相傳贍思丁曾在昆明建清真寺12座。今正義路的南城寺和金碧路的永寧寺相傳即為他所建。
個人貢獻
贍思丁政績卓著,為發展經濟、文化、教育、宗教、民族等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逝世後,「百姓巷哭」,人民懷仰,「邦之父老入請諸朝刻石頌功,立廟祀之」。「交趾王遣使者十二人齊經,為文致祭,其辭有『生我育我,慈父慈母』之語,使者號泣震野。」因其功績甚偉,世祖詔雲南守臣:「盡守賽典赤成規,不得輒改」。 成宗大德元年(1297),朝廷追贈守仁佐運安遠濟美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贈雍國公,謚忠懿。後晉封咸陽王,改謚忠惠。贍思丁生有5子,長子納速刺丁,於其父逝世後,曾任雲南行省平章政事,次子哈散(今譯「哈桑」),為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三子忽辛(今譯「海珊」),曾任雲南行省右丞;四子苫速丁兀默里,為建昌路總管;五子馬速忽,為雲南諸路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其子孫對雲南地區也作出了許多貢獻,對回族和伊斯蘭教的發展同樣起了很大作用。
賽典赤撫治雲南、建設行省、政通人和、遷昆明、關注民生、興文重教,他是雲南歷史上首任省長,是第一位少數民族省長,是有作為、愛民的省長,是難得的清官。
根據家譜記載,賽典赤五子的後代大都定居雲南各地,分為十三姓,有很多人都為國家民族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如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是賽典赤六世孫;
馬注,賽典赤十五世孫,是清代中國伊斯蘭教四大學者之一;
馬毓定,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赴前線對德作戰,英勇善戰,獲得法國國家十字刻勳章,後來戰死沙場,成為第一個在一戰戰場犧牲的中國人,孫中山親書「黃胄光榮」換聯;
馬登雲,雲南回族第一代共產黨員,積極從事學生和農民運動,任雲南第一個共青團組織委員,為雲南共青團組織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29年被國民黨殺害……
賽典赤·贍思丁(1211-1279),元朝前期傑出的政治家。又名烏馬兒,回族,原籍(烏茲別克)布哈拉。家族顯赫(「賽典赤」是阿拉伯語SaiyidAjall一詞的聯讀,意即「尊貴的聖裔」),常被稱為咸陽王,回族,先知默罕默德後裔,才學過人,頗受忽必烈重用。
憲宗年間任燕京路總管時鼎力資助忽必烈平定雲南。至元元年(1264年)出任陝西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為元軍攻打南宋理財備戰。在位三年,政績卓然;至元十一年(1274年)任雲南行省平章政事。
元軍佔領雲南後,統治不順,矛盾重重。忽必烈感於「責任失宜,使遠人不安」,選取他認為「謹厚」的賽典赤入滇。賽典赤受命後,先仔細研究了雲南的地理民情等,又於進滇境前取得蒙古宗王的信任,解決了蒙古王族與行政官員間的矛盾,取得政令的統一。接著把一貫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根據不同地方的不同情況,按元制編成路、府、州等有效行政區,以各族貴族與朝遷委派官員結合的方式進行,紛亂的局面大為改觀。
公元1276年賽典赤把省會從大理遷到昆明,從此昆明一直作為雲南省會。治理初步成功,制定合理賦稅,促進生產發展是社會安定的根本條件。賽典赤輕徭薄賦,並規定賦稅可以根據各地便利以牛、馬、銀錢等交納,利用無主荒地建立民屯,盡量改變原始混亂的局面。
在文化建設方面,賽典赤積極興辦教育,立孔子廟,購買書籍,迎請四川教師,不遺餘力地傳播先進文化。改善民族關係是治理好雲南的一個根本,賽典赤採用盡量團結、利用不以殺伐為能事的政策,在「攻心」方面取得巨大成果,「諸夷聞風翕然款附」,社會日益安定。
賽典赤治理昆明,最大的功績,還是他主持興修水利。
首先,除去滇池盆地水患,疏浚河流,設壩閘以節水分洪。現昆明上游最重要的松華壩水庫之壩,就是肇始於賽典赤。又重理大理國時開挖的金汁河、銀汁河分流並資灌溉,使洪水受人控制。在滇池下游,清除出水口的淤泥、砂石後,整治河道險阻,使滇池水可順暢流入金沙江,避免城市被淹,同時「得壤地萬餘頃,皆為良田」。今梁家河一帶豐產良田,其時還是水潦。這次歷時3年,用民工2000多 的宏大工程完工後,滇池周邊地區一片富饒景象,直賽江南魚米之鄉。
史籍上說是到了牛馬成群、狗也吃肉、魚蝦之多可拿來肥田的地步。賽曲赤去世時,昆明老少痛哭連日,朝延封贈「咸陽王」稱號,以示隆禮,直至今日,人們還以詩文戲曲傳唱其政績功德,如今在城裡三市街口建有忠愛坊紀念他。
人物推斷
歷史學家們在賽典赤研究及鄭和研究中,都曾提到過賽典赤及鄭和到西安祭掃過祖陵(當然,有的專家或學者說鄭和是到西安尋求阿訇做阿拉伯語翻譯)。然而讓人費解的是,賽典赤的祖先是大食(阿拉伯)人或波斯(伊朗)人,怎麼會埋葬在西安?
為此,有的專家或學者賽典赤有祖先在元朝初期以前曾來過中國,並葬在了西安。筆者贊同這種觀點,因為筆者的家族撒姓就是回族十三姓之一,但按照《撒氏家譜》記載,「撒氏祖先,原是西域人,由國師(公元651年8月25日,伊斯蘭曆二十九年)奉命統領伊斯蘭教進入中國,在廣州創辦廣州光塔寺(中國最早的清真寺),後到泉州、杭州、揚州、長安等地,定居陝西西安府固原洲撒家台。……」
其中記載的時間,與唐代伊斯蘭教正式以官方形式進入中國的時間基本是相符合的(據《舊唐書·玄宗本紀》載,「永徽二年中有『八月乙丑大食國始遣使朝獻』」。)
由此推斷,撒姓可能在賽典赤來到中國之前就已經存在,而賽典赤的祖先有可能(只是可能)就是唐代來中國傳教的傳教士。
(全文完)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歐洲國家穆斯林化?
※在穆斯林看來,服飾鞋帽也有清真和非清真之分嗎?
※什麼是「真正的穆斯林」?
※美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稱應全面禁止穆斯林入境,其動機和可能造成的後果是什麼?
※高達00在伊斯蘭國家讓不讓播放呢?感覺這部高達好像有點黑綠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