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經連載1 錐刺股,蘇秦讀陰符

中國歷史上有兩本書的來歷比較神奇,差不多被視為天書。一是《陰符經》,一是《黃石公素書》,都屬於道家經典。《陰符經》全稱《黃帝陰符經》或《軒轅黃帝陰符經》,亦稱《黃帝天機經》,作者不詳。《陰符經》的出名,與大名鼎鼎的蘇秦有關,《素書》則與張良有關。咱們今天談的是陰符,素書先擱置一邊。

蘇秦苦讀陰符而謀富貴的故事,《史記》跟《戰國策》都有記載,而以後者內容為生動豐富。下面的文位元組選自《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滕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譯文如下:

蘇秦遊說秦王的奏章上了十次,都未成功。他的黑貂皮大衣破了,百斤的黃金也用完了。費用斷絕,只好離秦而歸。他纏著裹腿,穿著草鞋,背上背著書,肩上挑著擔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狀有愧色。回到家裡,(家人都不理他),老婆不下織布機,嫂子不給做飯,父母不跟他說話。蘇秦長嘆一聲,說:「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都是我蘇秦自己的過錯啊!」於是連夜發奮讀書,把幾十箱書打開來,找到一本姜太公的名為《陰符》的謀略書,伏案誦讀,揣摩其精要。讀書睏倦欲睡時,就用錐子刺破大腿,血流至腳,說:「哪有去遊說國君,卻不能讓他拿出金玉錦繡,讓我得到卿相的尊位呢?」(按:心堅至此,何事不成?)過了一年,他把《陰符》揣摩透了,說:「這回真可以遊說當代的國君了。」

此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蘇秦遊說六國合縱抗秦,身任六國宰相,一時風光無兩。衣錦還鄉時,「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注意,這段文字中,包含了兩個成語的出處:一個是「懸樑刺股」中的「刺股」,一個是「前倨後恭」。

蘇秦的故事令人感慨,算得一個很好的勵志故事。這家人全無親情可言,人心炎涼到這種地步,真是世間少有。後來蘇秦一味玩弄權變,絲毫不講道德、信義,以至於最終「被反間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其術」(太史公語),大概與這種冷酷的家庭環境也不無關係。

蘇秦憑一本陰符而建立不世奇功,咋看令人難以置信。但我們不要忘了,蘇秦是鬼谷子的學生,原本就是滿腹謀略的。孟子言,「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他遊說秦王失敗了,但有了實踐的經驗,回過頭來再讀書、反省,實踐和書本相結合,這跟一味死讀書,存在著天壤之別,也必定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蘇秦的故事到此為止,我們還是回頭說《陰符經》吧。《陰符經》得以為世人所知,要歸功於唐朝的李筌。李筌,號達觀子,道教思想理論家,政治軍事理論家,跟八仙之一、著名的張果差不多是同時代人。李筌少年時即喜好神仙之道,曾經隱居於嵩山的少室山多年。唐玄宗開元年間,在朝中為官,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擠,入名山訪道,後不知所終,有《<陰符經>註疏》、《孫子注》等書傳世。

據李筌《黃帝陰符經疏》及杜光庭《神仙感遇傳》記載,李筌是在嵩山虎口岩的石壁中,得到《陰符經》本絹素書,紅漆的軸,紅色的絲綢外封,上寫:「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謙之藏諸名山,用傳同好。」由於其書年代久遠,己經糜爛,李筌抄寫下來,讀了數千遍,竟然都不能理解其義理。直到後來,李筌入秦,遇神仙驪山老母為之講解經義,才能明白。

這個傳說太過神異,一般人大概都不會相信。當時的張果就曾指出:「近代李筌,假託妖巫,妄為注述,徒參人事,殊紊至源。」但不管怎麼說,《陰符經》是因此而傳開了。——這種「營銷」手法,其實我們並不陌生,叫做故事營銷。現在的不少旅遊景點,背後也都依附著一些真假莫辨的故事,增添遊興。

話說李筌讀了數千遍《陰符經》,居然都不解其義,我起初疑心這是他為了神話《陰符經》而編造的誇張說法,但現在我真的相信,如果不能像蘇秦那樣專心揣摩,的確很難領會《陰符經》的微言大義。

至於蘇秦所讀的太公陰符,是否就是我們今日所見,也即唐朝李筌從嵩山虎口岩石壁中得到的《陰符經》?估計可能性不大,但兩本書既然名字相同,可以想見,二者必有淵源,不可能毫無關係。至於這裡面的曲折我們也不必深究,我們的目的是學習古人的智慧,而不是為了考據。

《陰符經》的內容按字數,有兩種版本,一種300餘字,一種400餘字。後者只是在前者的內容上多了近100字,其他內容幾乎完全一樣。其實只是一篇短文而已,跟佛家的《心經》(玄奘大師譯本)相類似。

以下就是《陰符經》的全文:

上篇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鍊,謂之聖人。

中篇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下篇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余,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於象矣。

《陰符經》素稱「古今修道第一真經」,其言深奧,其理精微,稱得上字字珠璣。書中有易、老、兵等諸家思想,既可當哲學書,也可當修身書來研讀。不論是在道教界,還是在學術界,都深受推崇。全真道祖師張紫陽在《悟真篇》中說:「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止五千;今古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銓。」這不僅道出了《陰符經》的巨大功用,而且已經把《陰符經》跟《道德經》相提並論了,甚至還排在了《道德經》前面,認為是修道者的必讀之經,足見其重要性。

全真七子之一、全真教第二任掌門馬鈺也把《陰符經》和《道德經》兩書並舉,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學道者不須廣看經書,亂人心思,妨人道業。若河上公注《道德經》、金陵子注《陰符經》二者,時看亦不妨。亦不如一切不讀,嘴盧都地養氣,最為上策。」宋朝大儒朱熹也對《陰符經》讚賞有加,稱其「非深於道者不能作」,誠哉斯言。

清朝自牧道人張清夜,中年以後主事成都武侯祠。「謝塵俗,習清虛,惟日夕展玩《陰符》。」有人問他,你為什麼這麼愛讀《陰符經》?清夜笑而不答——猜想大概是「不足為外人道也」的緣故吧!畢竟道在心會,不在言語。況且與外行談道,如對牛彈琴,不如緘默自守。

跟《道德經》相比,《陰符經》偏於剛,《道德經》偏於柔,可以彌補《道德經》的某些不足。《道德經》屢講「無為」,容易被望文生義的讀者指責為消極,而《陰符經》則毫無這種弊端。《陰符經》講「執天之行」,講「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講「動其機,萬化安」,大力稱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全書充滿了一種人定勝天的樂觀主義精神。

唐朝大書法家褚遂良、歐陽詢各有兩種《陰符經》傳世,至今仍然深受習練書法者歡迎,足見《陰符經》自古以來,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


推薦閱讀:

他幹掉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後代牛人輩出:李信、李牧、李廣、李世民…

TAG:道德經書籍 | 老子人物 | 蘇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