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Thinking in the work

之前文章的名字被小夥伴吐槽了,所以我就換了當前的這個名字吧,就叫做工作中的思考。

來聊聊這段時間的工作吧,又到了三月份,春天悄悄的就來了,夾雜著寒風。身邊的人也開始躁動,沒談戀愛的找我介紹對象,工作不如意的找我聊要不要跳槽。我對春天的感覺就是:大家在安穩的冬天中度過了半載,馬上到了春天,誰都想改變點啥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或者買幾件好看的新衣服,或者到處去旅旅遊,或者換一份住處或是工作。找一種屬於你的儀式感來度過這個春天吧。

我們每半載就會評估 & review 工作一次,這段時間我似乎又學習到了一些未曾學習到的知識或是人情世故。

年前在改版一個巨大的新需求,從開始開會討論到現在即將開發完差不多有三個月,期間包括過年和插入別的項目,在這過程中學到的可能是如下這些:

1. 溝通時清楚明確的闡述問題和觀點

在工作的時候溝通問題講究的是效率,在對設計稿和需求點不明確的時候,就需要在溝通平台上 @ 相關的人,並附帶上自己的問題和相關解釋圖片。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個人覺得切勿用 「這裡,那個」 這種指代性不明確的詞語,讓人困惑。也不要說話沒有上下文,別人翻看聊天記錄了解一下情況才能知道,你想表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還需要注意的是:在英文的左右兩側需要加空格來斷句,這一點還是和一位朋友學習到的。當時我正和他聊微信,然後發了一段話,當時他問我:咦?為什麼你發英文的時候,前後不加空格呢,看著好難受?然後我就觀察別人聊天的時候,是否有人會這樣做,確是有人如此,但是仍是少數,但我認為這樣做是一個好習慣,至此我也養成了發中英文混合句的時候,英文兩端一定要加空格標識。工作和閑聊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需要注意一下。

2. 明確需求,效率開發

我們開發的過程借鑒了【敏捷開發】的思想,每個需求點下來之後,pm 會在明確開發需求後在 Teambition 上創建任務,每一個根據會後討論去認領各自的任務,進行排期開始開發。我每次開發前都需要梳理一遍開發的任務,每一個功能點,大需求寫個 issue , 小功能在印象筆記里理清思路。這樣開發起來會比較快速。

3. 基礎知識決定上層建築

在 16 年下半年老大 reivew 我工作的時候說我基礎不是特別牢固,我一直都知道這個問題。在平時的開發過程中,大家都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有的問題是基礎積累的,只要知道就可以順利解決掉的。有的問題是需要 google 之後,參照他人的思路進行擴展解決的。而我需要加強的是前者,然後如何在穩固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技能,那就是參考別人的優秀代碼,看他們的實現思路,你解決問題的思路想法才會有所轉變。之前看過公眾號的一篇文章,他把一項技能分成了一個金子塔,金字塔最低端是這項技能的 get start ,也就是最基本的入門知識。在往上一層是使用並完全理解著構建出屬於自己的代碼,而不是隨便 copy 代碼應用到自己的項目中去。第三層即是更高級的 API 調用,是在如何理解的基礎上拓展代碼應用。金字塔的最後一層則是: source code,最後理解了源碼我想你也可以寫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框架。我老大說想往上層走,就要查看理解源代碼,我想我老大已經到了最頂端。而還是入門小白的我老說,還要老老實實的一層一層往上走。

4. 團隊中的影響力

這個話題可能是一個看不見的技能,但是大家只要看到標題我想就會理解了。在一個團隊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影響力,這取決於同事對你的第一印象,長期印象,做完一件事之後的印象積累。比如說,一個人做事不靠譜,你找他做什麼很長時間都沒交付,那他這個人在你的心裡可能就會有一個定位,不靠譜!然而另一個人,做什麼事都十分認真負責,做事效率高,質量好。那你對他的定位也不會特別差了。這些都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所以如何提升你在團隊的軟影響力也是一門學問。你的影響力提升了,那麼你推動團隊技術發展或是推廣一項技術的普及,那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所以說這些看不見的技能也是一門學問,需要靠你自己去琢磨。

暫且聊這麼多,餓迷糊了,去吃飯嘍。

我吃飯回來了,已經過去大概半個月了。。。接著??的聊

5. 不管做什麼都應該去思考,去堅持做完

我覺得如果人一直工作不思考的話,和機器差不太多。但是思考之後不反思些什麼好像也沒什麼大用處。我也就是偶爾心血來潮的想到了些什麼,然後就非常興奮的寫下來記錄我一時的想法。比如說之前,我覺得讀書是一件好事兒,並且應該提供給大家一個讀書的場景,我就建了一個項目,readme 裡面寫著【分享你讀過的書,尋找你想讀的書】。就是類似大家互換紙書的一個地方,然而我建完之後,大家好像都不太感興趣,反而我每次做啥我老大還是挺支持我的,我也想同事借了幾本書來看,但是時間久了慢慢的也被大家遺忘了。但是既然做了,就堅持下去吧,每周我會分享幾本電子版的豆瓣評分在7分以上的圖書給大家,不管有沒有人 star ,我自己分享的開心就好。還是那句話吧,一直堅持做一件事,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6. 時刻記住工作和學習不一樣

畢業快兩年了,但是我還是轉換不了上學和工作的思想,直到最近。看到知乎上的問答,我才慢慢懂得,上學打代碼,做事情,不用為自己做事的結果負責,大不了做砸了,那就是成績好壞的差別。可是工作中,應該時刻記住自己寫的每一行代碼,你要負責任的,因為公司聘用你在為公司掙取收益,如果你的代碼有差錯的話,出問題之後,需要負責的不光光是你自己,還可能會是你的團隊。所以,在你工作的時候,時刻不能馬虎,只要你認為可能出錯的地方,就應該用心的去好好完善,千萬不要留下坑,因為最後填坑還是你自己。

7. 和他人協作,盡量不要太麻煩別人

最近我們臨組招了兩個新人,我也曾經是新人,所以知道剛到一個公司的痛點和不適應的磨合期。有的需要熟悉的東西確實是需要請教別人才會知道的,這一點避不開只能麻煩同事。時間久了,你應該了解了工作流程後,就應該盡量完善你的工作了。比如,在提 pr 的時候,要先自己 review 一遍代碼,像是模塊代碼有沒有 build 呀,刪掉的代碼有沒有去掉呀,自己能發現的問題就不要麻煩別人幫你 review 了。最近在做項目的時候,感覺不是特別舒服,應該是過意不去?因為可能是我的代碼寫的不是特別清晰或是有待優化,同事會幫我在我的代碼基礎上修改一下,雖然我即能看到我的不足,又能學到很多東西,但還是覺得自己還有很多需要提升來協助別人快速完成工作,而不是因為我拖慢了進度。所以最近一直在看別人的代碼,也在看各種模式。用代碼審查的時候其實是因為,同事幫我改了太多格式上的問題,我真是太過意不去了,就用了起來,現在習慣性的看到不規範的代碼就想改到不會報錯,哈哈哈。

8. 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不要害怕承擔

也不知道為啥最近感悟特別多,之前在做一個組件,因為嫌麻煩直接延用了之前的代碼,因為別人怕填坑所以不得不棄用重構了新的邏輯。老大說了一句話特觸動我感覺,你如果主動去做些事情或工作,別人不會攔著你的。就像最近的工作,我在設計稿中考到了一個導航條還沒人做,我就說在我改 bug 的時候一起做了吧。最後做完,我學了很多知識點呢,如果我不做,那估計我現在還是整不明白,有些東西接觸了這東西有一部分就是屬於你的,這話說的沒錯。就像是去一個地方,你永遠都不去,那這個地方停留在你心裡,去了便成了你腳下的路。所以在工作中不要害怕承擔。還有一件事,比如:我最近在做一個項目,是我負責的,但是因為我臨時生病後請假,項目出問題了,那別人是不是要來找我同事或老大老解決呢?可能有的人怕背鍋就會推一推,有的人怕擔責任,就希望別找我來解決。這是一個現象,我覺得大家都可能遇到過,如果是你,你怎麼做?我都不敢保證如果找到我,我會不會甩鍋,因為事情的複雜性和可變性,你最開始都未預見,更何況還是別人的鍋。話說的這,我在想,要是較為簡單的問題可以解決一下,要是很難的工作估計要看看了。又或者,要是老大這鍋甩不掉,要是小弟這鍋要想想。工作就是工作,我是覺得盡量還是不要太麻煩別人,說回到了上一個問題。

9. 多問問,多交流,以為是個壞習慣

寫到這裡的時候,我想到了前幾天知道的一個工具,超級厲害(我認為)。不用刷我們環境直接更新 pre 同步本地和線上代碼,我入職到現在,幾乎特別勤奮的刷刷刷,後來也嘗試過別的有效的方法,但是知道這個方法之後,覺得自己有點愚蠢呢?我怎麼就這麼勤奮呢?結果開心的是,有一個入職了很久的同事和一個入職更久的同事居然也不知道這個工具,有點幸災樂禍啦。但是反映出來了啥現象,遇到問題,我不說,別人以為我知道,然後我以為別人不知道,大家都各自以為著以為。想想還是挺普遍的吧,這種現象,就看你平時問不問,說不說,幸不幸運了。

夜深了,就寫到這吧,另一個想法??新開一篇接著寫。


推薦閱讀:

辭職之前你真的想清楚了嗎?
什麼是專業素養?
身高決定找工作的好壞嗎?
目前在實習,但是經理明確說過公司沒有招新人的指標,意思就是我留不下來,現在想辭職,但又覺得對不起同事對我的照顧和教導,怎麼辦?

TAG: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