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晚?可能是爸媽在拖後腿!
別人家的寶寶都一個又一個詞語蹦出來,我家寶寶都兩歲多了還是咿咿呀呀聽不懂,好捉急呀!
我家寶寶能說的辭彙好少,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
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自己家寶寶說話晚,有的家長也會不自覺地拿自己和別人家的寶寶比較...今天小鶴就來和大家聊聊寶寶說話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1-3歲寶寶語言發展里程碑,可以此作為參考標準。
1-3歲寶寶語言發展里程碑
12~16 個月:能夠聽懂 100~150個詞語、簡單的句子或請求,比如能對所接收的請求作出反應;能夠說20~30個詞語;
16~20 個月:能夠理解 200個詞語和片語;能說 50~200個詞語;在 18個月的時候,進入辭彙暴漲期;
20~24 個月:能夠理解語句關係和語序;掌握重組發音和表達意圖的能力;
24~36 個月:能夠理解複雜的句子; 推導語法結構和規則。
落後於標準怎麼辦?
先別著急,爸比媽咪們一定要明白的是,由於個體的差異,寶寶說話早晚時間的參差不齊是正常的。
如果在排除一些先天性疾病(如自閉症)等問題後,真的出現了語言發展遲緩,爸比媽咪們應該思考造成真正寶寶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
切記:千萬不要因為寶寶說話比別人家孩子說話晚而懲罰或是批評寶寶,這樣將會對寶寶造成更多的傷害。
如何訓練寶寶說話?
一、說給寶寶聽
研究發現,健談的父母容易養出語言表達能力突出的寶寶,他們的辭彙量往往比父母沉默寡言的同齡人多出一倍。
不會說話的寶寶能通過耳朵接受信息,為他們日後的「說」打基礎。如果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通過清晰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相應的動作傳達給寶寶,寶寶會對你的話很感興趣,並試圖咿咿呀呀地表達。
二、多引導
當寶寶在用手勢比劃他想要某種東西,這是引導他說話的好時機。這時媽媽不要馬上滿足他,而是把它拿在手裡,鼓勵寶寶說出自己想要什麼。如果寶寶說不好,媽媽可以先做示範,由寶寶「學舌」,再把這些東西給寶寶。
三、製造說話的機會
身邊物品,都是教育寶寶學習語言的好工具。把這些生活用品或玩具指給寶寶看,告訴他這些東西的名稱、用途、形狀等等,隨後再問問寶寶它們分別是什麼、顏色、用途如何,這不但能幫寶寶學到一些生活常識,還能幫他積累新名詞,促進語言的發展。
四、多重複
準備一套動物卡片,在寶寶認識了其中的動物之後,請他給媽媽講每張卡片上有什麼;也可以藉助簡單的圖畫書,媽媽講頁、寶寶重複一遍,然後再往下進行。總之,利用各種機會讓寶寶開口。
五、讀繪本
和寶寶一起讀繪本,不僅能增加親子之間的交流,還能從小養成寶寶的閱讀習慣,辭彙量會更豐富,對語言的理解力和表達能力也更強。在讀繪本的過程中,多和寶寶交流,不要自顧自地照著書本閱讀。
六、耐心耐心耐心
當你已經教過寶寶很多次「幫忙遞雙筷子」這句話時,寶寶還是聽不明白,於是就沖寶寶發火:「寶寶,媽媽昨天不是教過你了,筷子在這裡啊!」這種做法非常不贊成。
對於寶寶來說,最需要的是耐心。如果家長的語音語調中流露負面情緒,會讓寶寶在和你溝通這件事上有所畏懼,嚴重時還會產生自卑情緒。所以就算心裡著急,也不能把情緒帶給孩子。
推薦閱讀:
※寶寶該如何刷牙?這才是科學的做法
※有什麼套路讓孩子愛上閱讀?
※為什麼美國孩子都比較高大?美國醫生建議1-2歲孩子每天吃這些
※綿羊奶的營養價值真的高嗎?
※生二胎=用三年換未來的三十年,你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