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廠」風光不再,2016年這些外資為何要跑路?

從2002年到2014年,中國一直被譽為「世界工廠」,中國龐大的勞動力人口紅利、廉價的土地資源和相對成熟的基礎設施,從世界各地吸引了大量的資本。然而近幾年,隨著優衣庫、耐克、三星等知名企業撤離中國,外資企業撤離中國的趨勢也愈演愈烈。最近希捷撤出中國的事件,更是把此次撤出中國推向了高潮,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2016年到目前,有哪些企業撤出了中國。

江蘇希捷關廠裁員

2017年1月12日全球最大硬碟製造商希捷發布公告,宣布其將要關閉其在江蘇的分工廠,並裁員2000人。其原因據主流媒體報道,是因為近幾年希捷蘇州公司和無錫公司的訂單持續減少,產能嚴重過剩而導致的。

麥當勞賣身中信,撤資中國

2017年1月9日,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出資10.82億美元,與凱雷和麥當勞聯合成立新公司後,買下未來20年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特許經營權。消息稱,交易完成後,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在新公司持有52%的控股權,凱雷和麥當勞分別持有28%和20%的股權。

甲骨文裁員,所有人3月31日前離開

2017年1月14日上午9時左右,有甲骨文中國公司的員工向記者爆料稱,甲骨文北京研發中心的員工收到了來自美國總部的郵件。郵件中提到,由於市場變化,公司開始整合各研發中心資源,公司將在雲計算方向發力。郵件的最後,單獨提出了中國公司將會進行裁員,並且2017年3月31日,所有人必須離開。

三星供貨商宣布停產

8月25日,三星主要供應商之一,深圳艾迪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停產。據該公司內部人員透露,艾迪斯已拖欠員工數月工資。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深圳艾迪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韓國上市公司IDS在中國投入資金創辦的獨資企業,公司註冊資本2880萬美元。主要經營範圍是LCD(液晶顯示屏)、LCM(液晶顯示模塊)和FPCB SMT,目前在韓國同種行業里處於領先地位,其主要客戶為三星電子、Motorola和諾基亞。

瑪莎百貨關閉所有門店撤出中國

瑪莎百貨(Marks&Spencer)11月8日對外宣布,將退出中國在內的10個虧損的國際市場,此次涉及關閉的國際市場關店數量將達到53間,同時瑪莎百貨還將關閉應該本土的60家門店,此次關店涉及的裁員人數高達2100人。

據了解,在退出的10個虧損的國際市場中,中國是其中最大的一家,涉及瑪莎百貨關閉門店10家,商鋪分別位於上海寶山萬達廣場、上海金鐘廣場、蘇州觀前街、青島李滄萬達廣場、上海南京西路、上海莘庄仲盛、武漢漢街、上海五角場萬達、上海月星環球港和北京世貿天階。

德企黛安芬撤資、轉移印尼

6月1日,江蘇省鹽城市最著名的外資企業,德資黛安芬國際集團鹽城國際婦女時裝有限公司2000工人罷工,要求公司在德方撤資,企業改制後對工人作出賠償。據內部員工透露,德國黛安芬從中國撤出後將生產訂單轉移到了印尼,並且擴大生產規模,為當地提供6000人的工作崗位。

飛利浦照明深圳工廠關閉

2016年5月27日,跨國電子巨頭飛利浦分拆出來的飛利浦照明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上市之後飛利浦照明市值30億歐元,成為全球最大獨立照明生產商。不過讓人難以想到的是,僅僅幾天後,5月31日,位於中國深圳的飛利浦照明全資子公司飛利浦燈飾製造(深圳)有限公司就宣布提前解散,所有工人等待遣散。據悉,由於經濟下滑,成本上升造成業務惡化,經營困難,不得不關門歇業,不再進行任何生產。

富士康逐步撤離大陸,在印度建百萬人工廠

2016年5月10日,有報道稱,富士康有意在馬哈拉施特拉邦買下1200公頃土地,將投資100億美元建新的製造廠全用於生產iPhone。據悉,富士康計劃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建設10至12座工廠,超過1百萬員工。

珠海及成通訊宣布關閉退出中國大陸

5月31日珠海及成一紙《財產託管委託書》公告宣告了這一家在珠海擁有23年歷史的著名台資高科技企業的倒閉。公告宣布公司將現有名下全部資產託管給廣東加通律師事務所處理,以保障供貨商的貨款得到足額清償。及成台灣總部另拿出8000萬人民幣作為清償的兜底保證,看來供貨商不必擔心貨款的問題,及成算得上體面退出中國大陸。

外資撤離中國的主要原因?

2016年1月至11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僅3.1%,與5年前同期的25.2%,已呈「斷崖式下跌」。與此同時,製造業企業也在步入「跑路潮」,尤其是外資企業搬往歐美,中小企業轉戰越南、柬埔寨等國。

外資撤離中國,無非三個問題。

第一,成本的問題。近年長三角珠三角的土地成本持續上揚,提高環保標準的訴求此起彼伏,稅收優惠的力度越來越小,外資在華的投資收益率越來越低。用工成本更漲勢驚人,目前全球多數國家的勞動力的工資都在縮水。但中國勞動力的工資增 速多年來,一直保持全球第一。即便如此,中國的工人仍然不滿意,多個企業的90後工人就曾打砸工廠,抗議工資低於他們的預期。

第二,優惠政策的問題,長三角珠三角都提高了投資門檻,對新進的外資企業,不僅沒有專門的優惠政策,甚至還對其產業類型、節能減排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也正在失效,外商企業不少優惠政策 都已經取消。

第三,稅的問題,有稅務專家對易簡財經指出,中國「死亡稅率」的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熱烈討論,有學者以民營企業稅負數據為依據,說明中國企業已經不堪忍受。特別是民間投資下滑的今天,重新思考中國稅制和稅率非常 有益,落實減稅政策並深化稅制改革,讓企業在輕稅環境下更好地成長,是當務之急。

實體經濟是中國強大的脊樑,因為只有企業真正減負了,實體經濟才可能重整旗鼓,中國經濟的空心化問題才能得以有效緩解,經濟發展才能重新積聚活力。

(本文首發於易簡財經公眾號)


推薦閱讀:

一張圖看懂 BOP (國際收支)
【周末閑聊】『美國陰謀論』到底存不存在?
美國稀土進口量90%出自中國!大豆之後,稀土是否為我國秘密武器

TAG:外資 | 國際經濟 | 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