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張儀的求職路,看職場生存之道

戰國中後期,又一個屬於縱橫家的時代,就是在秦惠文王時期。與其說是縱橫家的時代,不如說是張儀的時代。流傳至今的佳話,蘇秦張儀之才,管仲樂毅之賢,其中張儀說的就是這個縱橫家。

張儀最厲害的就是其說服能力,搞邦交的能力。從一個不知名落魄的書生,兩度成長為一個國家的相國,並造就了一個時代。完全是一場屌絲逆襲之戰,張儀師從鬼谷子,學的是縱橫之術,話說不到二十歲就出師了。

出師之後,當然要找一個施展才華的地方,剛好又是戰國各國相互大戰的時候。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打得一團遭,今天你強,明天我弱。張儀本來是魏國人,首選的就是去求職,可惜魏國君主當時驕傲自大,推崇武力,覺得張儀只會說說,沒有多大用處,就沒有重用他。

魏國求職失敗,給了面試的機會,但沒有給他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可以說是領導不識人,也可以說是他當時的主張不適合這家公司,人家根本就沒有這個戰略布局,你來出這麼個主意,當然不會被採納了,挑錯了公司。

後來張儀又去了楚國,楚國當時沒有經過什麼變革,舉賢要一層層推薦。首先就是那些世世代代都是王孫貴族的人,張儀就去了楚國相國府做了門客,由於當時太窮了,沒有錢來賄賂那些小官,結果被同行排擠,誣陷他偷了塊玉,被打個半死扔在了荒郊野外。

這和現在的職場有大同小異之處,面試成功了,從底層做起,但仍然遙遙無期,還要時刻提防著同事們的排擠。而且這家公司的制度基本屬於親屬制,關係網很重要,沒有關係基本上升無望,說明環境很重要,氛圍很重要,有點像現在的互聯網人進入傳統企業任職的窘境。

後倆絕處逢生去了秦國,秦國正好經過了商鞅變法,吸納各國人才,張儀算是趕上了,又遇到大良造公孫衍的推薦,這可是直接給秦王舉薦的。於是被委以重任,將自己的連橫大策施展出來,非常的不容易。

在秦國任職,你可以看到的是,首先這家公司的制度。變法之後,以能為本,有才能的人都會被重用,同時又遇到了賞識自己的公孫衍,公孫衍也是一個縱橫家,一拍即合。而當時的秦國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領導人有雄心壯志。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所有的條件都具備了。

當然拿到了這個職位,也要有點真本事。在做秦國相國的道路上,也是幾經生死。出使各國,說服其他國家或結盟,或攻伐。尤其幾次去敵國出使,竟然都能夠全身而退。大敗魏國後,去魏國結盟,魏國恨的牙痒痒,欺騙楚國退軍,六百里變六里,楚王恨不得殺了他,結果呢?他還是全身而退。

原因有二,一個是他本身就很能說,有雄辯之才,將形勢分析的頭頭是道;二是秦國的支持,凡事遇到這種危險的事,張儀不得不出面的時候,基本秦國都會以大軍來配合,大軍壓境,你敢殺了他試試,直接給你滅國你信不?強有力的後盾支持。

張儀的晚年,結局還是比較慘的。很多記載說事張儀和當時新上任的秦王不和,又有很多人進讒言。這些原因有那麼一點,但更重要的是張儀的大才已經不適用當下了,當時的秦國已經不可一世了,有了滅掉其他六的實力,而且已經吞併了周邊國家不少的城池了。

此時的張儀已經拿不出什麼治國大策了,當了那麼多年相國,得罪的人也不少。後來張儀怕被殺掉,就退休了。回到老家魏國,在魏國又當了不到兩年的相國病逝了。

終其一生,才華盡展,可以說沒有什麼遺憾的了。他的職場生涯其實可以和屈原對比一下,屈原是楚國的世大夫,可以說是個官二代,但與其他的官二代不同。他是非常有才華的,不僅僅是詩歌,在治國邦交上也是很有一套。

相比之下,屈原的起點比較高,因為世世代代都在楚國為官,不可能去其他國家施展才華。就好比一家世襲制的公司,官做到左徒一職,也不算小了。和張儀還有很多次的對抗,但他的領導不行,比不是當時的秦王,不管臣子多努力,戰略上失誤了,努力的方向也就錯了。

本文由昨日學堂原創發布,正本清源,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TAG:張儀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