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新員工與公司團隊存在價值觀分歧時。。。。。。

以一則對話來作為本文的開篇:

新員工:我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平時話不多,也不愛和同事聊八卦。因此,平時同事們聚餐、聚會的時候,我經常被排除在外。時間久了,我也覺得有點難受了。想和他們打成一片,卻又找不到突破口。或許是他們看不慣我吧,我還選擇另外一個環境好了。

HR:我們團隊也有內向的人,但是內向不代表不合群。一個不會和團隊相處的人、一個不願意主動融入團隊的人、一個遊離在團隊之外的人,我們不需要。

.......

對話中講的事情,正是我們每個人在日常工作中都可能碰到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究竟什麼叫「不合群」?「抱成團」就是「合群」了?如果團隊本來就有問題,還能用「少數服從多數」這種思路來解決問題嗎?

------------------------

正式解析如下:

一、首先是員工這邊:

1、「我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平時話不多,也不愛和同事聊八卦。」——這一段,說明該員工對自己的性格特點有較為清楚的認知,可以說確實是花過不少功夫來了解自己,這是很難得的;

2、「因此,平時同事們聚餐、聚會的時候,我經常被排除在外。」——該員工這時候就在找尋原因,說明他想改變現狀;

3、「時間久了,我也覺得有點難受了。想和他們打成一片,卻又找不到突破口。或許是他們看不慣我吧,我還選擇另外一個環境好了。 」——或許該員工做了很多嘗試,但是發現最後都沒有用,所以顯得非常灰心喪氣。

二、接下來,來看看這位HR的言論

1、「我們團隊也有內向的人,但是內向不代表不合群。」——這裡就有一個大問題,這位HR到底是怎麼分辨「內向」和「不合群」的?他沒說,興許是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在自己不知道的前提下,就敢給人貼上一個「不合群」的標籤,這種帶有「文革」烙印的行為可以說完全不符合HR的職業定位。如果這位HR真不懂「內向」和「不合群」的區別,建議請這位HR先生或者女士先去接受培訓,然後再重新上崗吧。

2、「一個不會和團隊相處的人、一個不願意主動融入團隊的人、一個遊離在團隊之外的人,我們不需要。」——

2-1、主觀臆斷開始「啪啪啪」地甩出來了,如果說「不會」還算相對客觀的話,「不願意」、「遊離」就完全是瞎扯了。根據上面的分析,這位新員工很明顯做過一些融入團隊的嘗試,你只能說他失敗了,不能說他「不願意」。

2-2、好一個「我們不需要」,難道「幫助員工融入團隊」不是HR的工作?「員工無法融入團隊」要麼是招聘失敗,要麼是HR工作不到位。這都是值得HR思考改進的地方,直接來一句「我們不需要」,把自己的責任放在哪裡了?那不就等於「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難道公司是幫會組織?

2-3、何謂「團隊」?首先是要明確團隊存在的目的,對於企業來說,團隊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創造價值。對於一個旨在創造價值的團隊,衡量的指標不是「有多少人抱成團、聚攏扎堆在一起」,而是工作效率、投入產出。人多,不代表正確,那些看似表面一團和氣的組織,往往只是維持著一種「脆弱的平衡」,內部實際都存在著不可彌合的隔閡,因此只能鼓勵「虛偽」,「把傷口蓋起來」,而不是「處理傷口」——這種團隊,要麼處於「大家都虛偽地磨著刀」階段,要麼處於「大家都磨完刀,正式撕逼」階段。

三、其他常見的誤區

1、有人說「上述案例中主人公的性格是導致其人際關係不和諧的主要因素。這樣的性格,或許在任何團隊都是不受歡迎的。」——又是一個主觀臆斷,你都沒見過本人,你如何能知道該人的性格,又如何能斷言「該人性格就會影響團隊」?多一點縝密分析,多一點理性思考吧。

2、有人認為「先要解決的是,努力融入團隊,它的突破口也許只是一袋零食或者一杯水。」——一袋零食、一杯水,如果能化解價值觀方面的分歧的話,那也不要打仗了,更不要說連「實際利益」的問題都沒解決。如果「一袋零食、一杯水」就能一切ok的話,也別抗日了,給人家送點玉米棒子,人家就高高興興回國了。

總結如下:

1、該名新員工和公司團隊之間,肯定是存在價值觀方面的分歧:一方認為做好工作就可以了,一方恨不得吃在一個碗里、尿在一個壺裡——這時候如果還勉強自己融入,結果堪憂,應該做兩手準備;

2、傳統的、以「合群與否」來衡量判斷員工的方式,很多時候非但無助於團隊目標,反而會促成一個個靠「利益鏈條」維繫的「小團體」——為什麼「小團體」在中國企業如此猖獗?首先就是觀念誤區,對於「什麼是團隊,如何評價團隊表現」,在思想認識上就出現了偏差。盲目誇大了「合群」的作用,那麼,要「合群」必然選擇抱團,有了「抱團」必然出現大量「小團體」,倘若企業更沒有什麼遠大的目標,那麼,派系鬥爭也就如雨後春筍了。


推薦閱讀:

作為公司高管,你每天上班都做什麼?
做ERP銷售,諮詢。以後做管理可行嗎?
領導和管理有什麼區別?
第四周第四本書《迷失與決斷》,《索尼遇到三星》

TAG: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