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常常苦惱自己工作效率低下、與人溝通不暢等等,我也時常遇到類似的問題。最近讀完史蒂芬·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深有體會。我們常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習慣對於我們人生的重要性。對於我來說,用一篇文章概述這本書,是一種挑戰和鍛煉,促進成長進步。
習慣一:積極主動
生物學有個詞叫應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對外界各種刺激(如光、溫度、聲音、食物、化學物質、機械運動、地心引力等)所發生的反應。植物的向性、動物的趨性、高等動物和人的反射都是應激性,應激性的高級與否,也就決定了動植物的高級程度。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簡單說就是反應。
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問題,換句話講,在工作中,我們存在的意義就是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為公司集體創造價值、利潤。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尤其是面對棘手問題時。有些人消極處理,得過且過,等到事情敗露或是工作不得不慘淡收場時,才以悲情的神情接受苦果甚至把責任推給別人。當失敗成為常態,推諉成為習慣,那麼存在的價值便沒有了,沒有人願意和害群之馬為伍。積極主動的人則是另一番景象。事情雖然處理起來艱難,但困難有百種,方法就有第101種。
某戒酒組織的禱詞是這樣的:「上帝啊,請賜我平靜的心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請賜我勇敢的心去改變我能改變的,請賜我智慧的心去辨別它們」。在工作上,我稱之為:順勢而為。又如漁父對屈原所說: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日常工作、生活中,自然不會涉及大義大節,保持原則,順勢又積極主動是值得推崇的做法。
艾莉諾·羅斯福曾說:除非你願意,否則沒人能傷害你。面對外部刺激,悲慘的遭遇、他人的構陷、工作的不順,都不應成為停滯不前,沉淪墮落,消極厭世的理由,含淚前行,負重努力,積極主動,待到山花爛漫時,往事必定如煙。
習慣二:以終為始
我們常常自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那麼,我們的初心是什麼呢?是背起行囊出發時為自己確立的目標、夢想,是揚起風帆起航時內心鼓起的無限熱情和鬥志滿滿。太多人成功後,感到空虛無力,不知所措;實現理想後,便迷茫沉淪,失了方向。以可以具象的事物,比如賺一個億、成為企業家等為人生之「始」,一旦達成,很可能陷入晚節不保或是後續無力的狀態。
史蒂芬·柯維提出,以終為始是帶著清晰的方向和價值觀來扮演自己人生的各種角色,編寫自己人生的劇本。那麼不管外界環境如何變化,都有內在的「舵」來把握方向,「發動機」來提供前進的動力。以終為始最有效的方法糾結死撰寫一份個人使命宣言。宣言主要說明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品德),成就什麼樣的事業(成就)及為此奠基的價值觀和原則。正確的個人使命宣言便是在以後風雨多變,命運多舛的歲月里,不變的指引。使人經歷悲痛不至於戚戚傷懷、停滯不前,使人經歷喜樂榮光不至於得意忘形、忘乎所以。
確立正確的中心很重要。以家庭為中心,視野則拘於室內,家庭日常都會成為影響生活、工作的幸福感;以工作為中心,則容易成為「工作狂」,忽視家人、朋友,失了生活的樂趣;以金錢為中心,金錢多寡,常常與人攀比,患得患失;以名利為中心,飄忽起落,常在瞬間,難得長久喜樂;以自我為中心,則自私自利,狹隘陰鬱,終究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場,唯以原則(人類共識的基本準則)為中心,可以逢凶化吉,遇險呈祥,謙遜堅忍,果敢自持,終得人生大圓滿。
習慣三:要事第一
工作中時常見到的景象是:同樣的工作量,有人處事有條不紊、忙而不亂,有人則忙似一團亂麻、手忙腳亂。很顯然,這是工作安排和時間管理上的差異。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自我管理的實質就是自律和條理。而時間管理的精髓是如何分辨輕重緩急與培養組織能力。第四代時間管理理論,也是我們現在通用的就是把事情分布在四個象限里: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意味著必須馬上去做,重要意味著必須重視。重要緊急的事情則就顯而易見需要集中精力立即完成,次之緊急不重要,再次重要不緊急,最後再做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情。
勇於說「不」,也很重要。若想集中精力做好當務之急,就要排除外界不必要的干擾,就需要學會說「不」。我有類似的經歷:本來自己正在忙於緊急重要的事情,突然有人請幫個小忙,不好拒絕便中斷了自己手頭的工作去幫忙,回來發現自己的工作亂了頭緒,也耽誤了完成的進度。
個人管理有四個步驟:一、確認角色:在某項工作中承擔什麼責任;二、選擇目標:因循角色,判定自己需要完成的目標;三、安排進度:每項工作都可以細化成小的目標和小的時間節點,步步為營,方能穩步完成;四、每日調整:工作進程中,常常有些意外或變更,只有適時調整(調整角色、目標、進度),順應變化。
授權是高效能的秘訣,授權是管理與事必躬親的最大不同。不放心孩子洗碗拖地的父母,不放手下屬自主安排、處處指令的領導必然是過得苦累不堪。我們經歷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
高效能的管理者重在建立良好的制度,關注事情的結果,而不是在過程中太多的干涉,這樣作為管理者省心省時省力,作為執行者也得到了成長和進步,所謂「用人不疑」便是這個道理,信任是促使人進步的最大動力。
習慣四:雙贏思維
流行的影視作品大多是非你即我、不共戴天的故事邏輯,這是戲劇所需要的激發的矛盾。而在「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的現實的生活和工作中,卻不必這樣。商業里的競爭不必你死我活,平的世界裡,市場有無限大,足夠萬千企業共存;生活里的恩怨不必你死我活,大到無邊無際的宇宙里,久到滄海桑田的歲月里,你我不過滄海之一粟。
人是社會性動物,兩敗俱傷、損人利己、獨善其身、捨己為人、好聚好散都不是健康的發展路徑,不得長久,唯有利己利人,雙贏才是發展進步的王道,也是在相互依存的環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雙贏的原則包括五個獨立的方面:「雙贏品德」是基礎,由此建立「雙贏關係」,進而衍生「雙贏協議」,以「雙贏體系」為培育的環境,通過「雙贏過程」來完成,最終達到雙贏的結果。
雙贏品德有三個基本特徵:誠信,成熟,知足。誠信方能開誠布公,成熟才能敢作敢為、善解人意,知足才有胸懷寬廣,才能常樂。雙贏體系是健全的組織機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才能在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下,激發每一個組織成員的潛能。
習慣五:知彼解已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每一個人在人生的旅程中,都有經歷悲痛、喜悅、失落、得意,不同的經歷形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命運影響不同的思維(其實,雙向相互影響),人心隔肚皮,我們很難了解別人。
即使是自己,我們又是否了解呢?很多人都會迷惑。有句台詞:我們終將會成為我們討厭的那個人。雖然並不完全認同,但由此可知人是不斷變化的,甚至給自己戴上一層又一層的面具,有一天想拿下來卻不知哪一層是真正的自己。
移情聆聽是知彼的要點,也是人際交往的最高層次。我們常常會說:感同身受,然後接著是一碗濃郁的心靈雞湯;我們常常會說:你聽懂了嗎?而不是我說明白了嗎?我們常常以我為主的做出回應,只是為了做出回應。移情不是同情,是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深入地理解對方,而不是生硬的情感認同。唯有心和心的深刻交流,才能增進彼此的理解,才能拉近彼此的關係。了解自己,則需要坦誠的面對自己的優點缺點,坦然的接受自己所處的環境,認真傾聽自己內心的需求,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勇敢的去改變自己。
習慣六:統合終效
鮮花有它的香氣逼人,大樹有它的枝繁葉茂,小草有它的滴翠連天,獅子老虎大象各有
特色,才有大自然迷人的美。而成就大自然的美的就是其中所有生物存在的差異不同。統合終效的精髓就是判斷和尊重差異、取長補短。統合終效的溝通就是敞開胸懷,接納一切奇怪的想法,也貢獻自己的意見,博採眾議,才能儘可能的完善。相互提防是最低層次的溝通,相互尊重是彼此求同存異,統合終效則可以達到雙贏的結果。
我的一位領導提出:和的最優大於最優的和,這與統合終效有異曲同工之妙。以理解為前提,尊重個體的差異,接受不同的想法,嘗試不同的路徑,以積極的心態去擁抱不同,最後會得到雙贏的結果,皆大歡喜。
習慣七:不斷更新
很多人的工作生活目標是: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幸福的家庭。然而,往往穩定、幸福的狀態很可能被意外打破,因為人生是不可逆的如流水向前,人生是個動態。想要一勞永逸的幸福結果,往往得到的是猝不及防的悲痛惡果。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學習思考、適應改變、處理事務的能力,才能以不變之姿應對萬般改變。
自我提升有四個層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身體層面,通過健康飲食,良好作息習慣,合理鍛煉就可以做到。以我自己為例,現在沒有意外,每天保證5公里以上跑步時間再進行適當其他訓練,感覺精力充沛,神清氣爽。精神層面,一日三省吾身,靈魂深處和自己對話。當內心平靜,一切偃旗息鼓,便能感受到無窮祥和。智力層面,多讀書,多思考,多寫作。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深刻思想、凈化心靈,閱讀優秀的學術著作可以拓展思維、啟迪智慧,各類書籍都能帶來裨益。社會/情感層面,來自於與他人共處、溝通,有效的交流促進人際關係的緊密,增進情感的共鳴,也會增強個人的安全感。自我實現的部分也更多在此層面。
這四個層面與馬斯洛的需求層面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不謀而合。
結語:
做了讀書筆記,不代表我都有深刻領悟或者做到。越讀書越思考越發現自己的淺薄和不
足。就像我們都知道的:道理我們都懂,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但是,值得深思的是,道理我們真的懂了嗎?懂了之後我們真的去實踐了嗎?
改變應該開始在當下,無需在意他人異樣眼光。
推薦閱讀:
※陳春花:你效率低是因為你不會管理時間
※How to deal with your social contact
※30天挑戰
※更好地投資自我——《深度工作》
※17個最傷身體的睡眠習慣,你知道嗎?
TAG: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