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趙VS尹建莉—誰更可信?

家長的來信:

我的孩子今年4歲了,是一個男孩。昨天孩子的奶奶過生日,我們帶著孩子去吃生日宴席。吃飯期間,可能是孩子有些餓了,吃菜吃得有些急,不小心嗆了一下,劇烈咳嗽起來。這時爺爺奶奶、姑姑等人都停下筷子,趕快安慰孩子說:「吃飯慢點啊,以後小心點呀。」孩子聽了,突然發脾氣,不吃飯了,大哭起來,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他以前也有過這種情況,比如幼兒園每天搞各種小競賽,給表現好的孩子發小紅花,大部分孩子都能得一朵小紅花。每次我兒子得到小紅花都會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偶爾沒得就不主動跟我說,我問他時,他也不願意說,不高興。這種情況下,我會安慰孩子:「沒關係,明天咱再得小紅花。」不安慰還好,安慰了他反而更不開心了。可每次看他沒得到小紅花不快樂的樣子,我還是忍不住安慰,但不管我怎麼說,他都表現得更不開心。

我們很愛孩子,對他非常關心,總是體貼他的心理。但他對父母的關愛好像總是不領情,甚至是反感,嚇得我們現在遇到事情都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他了。

請問老師,遇到孩子不開心,到底該怎麼撫慰他的心呢?

思維導圖:

  • 吃飯事件

    誰是家庭的中心?

    孩子的普遍問題:以自我為中心。

    何為平等?

  • 小紅花事件

    降伏情緒的第一秘訣。

    如何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為什麼不懂感恩?

  • 總結

吃飯事件

來信中提到:孩子嗆了一下,爺爺奶奶姑姑等人都停了下來,趕緊安慰孩子:吃飯慢點呀,以後小心點呀。我認為問題的根源不在你們說出的話的內容,而在於你們對這件事的反應和說話時的神態和語氣。

誰是家庭的中心?

我想讓你們思考一下:誰是家庭的中心?誰應該是家庭的中心?

從你們的表現中,我可想像到,你們一家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孩子身上,儘管在奶奶的生日宴上,主角依然是孩子,孩子一笑解千愁,孩子一鬧人人憂。這種情況在很多家庭上演,人們覺得這都是理所當然,但是我要問一個問題:憑什麼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他有什麼資格?他為這個家貢獻了什麼價值,值得你們所有人圍著他轉?他是太陽嗎?

你們一定沒想過這個問題吧,如果你們真的想過的話,我覺得爺爺奶奶才是家裡的中心,最起碼爸爸媽媽應該是家庭的中心。

也許你會問:難道我們愛孩子有錯嗎?我的答案是:愛孩子沒錯,溺愛孩子就大錯特錯。你肯定不覺得自己是在溺愛孩子吧,從你的來信看來,你一定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比起周圍一些家庭,你對孩子的愛尚顯不足呢。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大多數人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對,大多數人都在溺愛孩子,因為人們很難判定什麼才是溺愛。怪不得老子說:吾道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孩子的普遍問題:以自我為中心

在這種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有個極其明顯的特點:以自我為中心。因為在家裡所有人都是圍著他轉的,幾乎跟他有關的事情都是以他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他就感覺自己無所不能,也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應該聽他的,做事情的原則不是是非對錯與善惡,而是他想不想做,他喜不喜歡,他的眼中、心中只有自己,別人都是為他服務的,別人的感受、想法都不重要,只要與他的想法相衝突,都得為他讓步。

而你的孩子就是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孩子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問題。

孩子聽了你們的話會突然發脾氣,不吃飯了,大哭起來,弄得你們莫名其妙。

按照尹建莉老師的分析是你們不該說這些安慰的話,我卻不這樣認為。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到底是對你們的話不滿?還是對自己不滿?還是他借著你們的安慰把對自己不滿的怒火發到你們的身上?

以我的經驗,最大的可能是最後一種。很多孩子發脾氣看似是對別人發脾氣,實際都是對自己能力的局限的不滿,覺得自己搞砸了,或者覺得自己很無能,無法解決自己面對的問題,這個時候跟他說話的人,或者他身邊的人就成了他的出氣筒。這跟你們安慰他的話沒有多大關係,這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如果非說跟你們有關係,那就是你們的溺愛讓孩子成了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我為什麼這麼說呢?請你思考幾個問題:他為什麼說不吃飯了?他難道不怕餓肚子嗎?他為什麼無緣無故的對你們發脾氣?是誰給他的膽量敢對你們發脾氣?

你的孩子如果連這樣小的事都隨意地發脾氣,那他很難適應學校的生活,更難以適應社會的生活。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發脾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還會讓事情更糟。

何為平等?

尹老師經常提倡家長要平等地看待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我相信你一定記得。但是從你的來信來看,你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以前我們習慣把孩子看成家庭的附屬物,不太關注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那時我們把孩子的位置放的太低,家長是高高在上的。後來,我們提倡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平等地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我們希望把孩子放到一個跟家長平等的位置上。不幸的是,社會有點矯枉過正了。我們現在很多家庭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家長的角色變成了僕人,孩子像皇帝一樣高高在上。曾經參加一個親子活動,要求家長跟孩子說說話,有的家長站著跟孩子說話,有的蹲下來跟孩子說話,那些蹲下來的家長受到了表揚,因為他們更尊重孩子。事後我在想:我們是不是過於強調對孩子的尊重了,致使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畏首畏尾,生怕在孩子心中留下陰影?我們蹲下了身子,放下了架子,孩子的教育問題就不見了嗎?恐怕比之前更多了吧。

家長和孩子之間真正的平等是:首先尊重自己,然後尊重彼此。

小紅花事件

在來信中你說,當孩子沒有得到小紅花的時候,你會安慰孩子:沒關係,明天咱再得小紅花。我們一定要永遠記得:我們是在教育孩子,希望他在未來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在哄孩子,只為了讓他開心。如果孩子遇到的困難沒有得到解決,就算你把孩子哄開心了,這種開心也無法維持。

降伏情緒的秘訣:

你的錯誤是:看到孩子不開心,你首先想到的就是趕緊讓孩子開心起來,不管用什麼辦法。我的問題是:孩子不開心難道不是正常的嗎?有沒有哪一個人天天你都很開心?

不開心只是一種正常的情緒表達,表明孩子遇到困難了,別無他意,但是你卻看不得孩子不開心。你安慰完孩子,孩子更不開心了,有可能就是因為他感受到了你對他情緒的不接納。孩子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心裡明明就不開心,但是你的反應卻讓孩子感覺到這種情緒不正常,所以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被理解,於是孩子不開心的事情變成了兩件,當然更不開心了。

大多數人對待自己或者孩子的情緒有三種方式:否定、迴避、打壓。這三種方式都無法真正的降伏情緒,對待情緒,特別是不良情緒的正確的方式應該是接納。接納孩子的情緒,這是我覺得你應該首先學會並做到的。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不開心,是因為他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有可能他需要我們的幫助。你忽略了這件事情,也浪費了一個教育孩子的好機會。你跟孩子說:明天咱再得小紅花。孩子可能在想:你說的容易!

所以這個時候就要看家長知不知道與孩子溝通的技巧了。

你可以跟孩子講:是因為沒得小紅花不開心嗎?媽媽小時候有一次沒有得獎狀也很不開心。你還記得要做到哪些才能得到小紅花?那老師有沒有說你是因為哪些地方做得還不夠?那你想到改變的辦法了嗎?想不想知道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嗎?媽媽希望你明天能再得小紅花!

這樣的問話不僅接納了孩子的情緒,並且幫助孩子回想當天的事情,發現了問題所在,並找到了解決的方案。如果你真的愛孩子的話,那就不要一味地安慰孩子了。

你說:我總是忍不住安慰他。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是你最需要修鍊提升的地方。很多家長想盡千方百計讓孩子過得幸福,覺得這是自己的責任跟義務,其實不對,孩子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持久的幸福,家長一定要放下內心的情執,才有可能真正幫到孩子。

孩子為什麼不懂感恩?

最後你說:孩子對你們的關愛好像總是不領情,甚至很反感,嚇得你們現在遇到事情都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他了。

我很好奇:你整天想的不是如何愛孩子,如何關心孩子嗎?怎麼這時又關注自己的感受了?我以為在你的眼裡,只有孩子呢?我以為你真的是無條件的愛孩子呢?

看到你來信的最後一段,我很高興,因為你能想到自己,這是一件好事。如果你完全不在乎自己的感受,只要孩子快樂就好,那你很可能已無藥可救。一個不關注自己感受的人,是不會體會到別人的感受的。

你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也尊重你們的感受,這才叫平等。

孩子為什麼對你們的關愛不領情甚至反感?

第一個原因很簡單,就是你們給孩子的關愛都是你們能給、你們想給的,而不是孩子需要的。

我大膽的猜測一下,你們只是很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也就是生活方面的需要,對孩子心理精神方面的需求完全視而不見。所以你們需要去學習,提升自己,否則這樣的問題依然不會消失。

第二個原因就是你們太不尊重自己。

當孩子感覺到你們一切都是圍繞著他進行的時候,他就會感覺到,你們不需要尊重,你們的感受也不重要,那他當然不會領你們的情了。

我從未見過一個沒有尊嚴的人能夠贏得別人的尊重。自己如果都不尊重自己,那就不要奢求別人的尊重。

所以你們要改變愛孩子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這個世界除了他,還有別人,每個人都跟他一樣的重要。

總結

  • 在家庭里,先尊老,再愛幼,同時不忽略自己,全力避免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 一定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管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正如《老子》所說: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 啟發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導孩子走出困境。

  • 尊重自己,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尊重自己,才會真正尊重別人。

推薦閱讀:

17萬人點贊特警張劼的19字微博,竟是這個原因?
覺察
在母親略強勢,父親很軟弱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男孩該如何與強勢的男性相處?
你都在混,孩子憑什麼拼?
怎麼使小孩子以後更傾向異性戀?

TAG: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 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