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必知的腦起搏器手術六大流程

我們都躺在生活的手術台上,在命運的無影燈下,被蠻橫解剖。

——七堇年《燈下塵》

腦深部核團刺激術,也叫腦起搏器手術,是帕金森病治療很好的武器。簡單說來,就是把一個刺激裝置植入人體內,通過電極刺激人腦中的特殊核團,起到治療震顫、僵直等帕金森癥狀的作用。那麼具體手術過程是怎樣的呢?珊珊帶你走進醫院來看看。

第1步,完善的多學科評估和會診討論。

畢竟是個開顱手術,手術前需要進行全面的術前評估(具體的評估方式我會專門做詳細的解說),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神經心理、精神科和康復科等醫師共同來進行評估,確定手術策略。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弄清楚幾個問題,我是否適合手術,適合哪種手術,手術能解決我的哪些問題,手術我可能碰到哪些問題。

當然,這些方面,我其實在「帕金森手術的那些事」系列中,已經都陸續和大家說到,但是,畢竟每個人有個體差異,具體的方案,還需要醫生們個性化制定。

第2步,術前準備。

手術當天,一大早,進手術室前,會在頭上安裝定位的頭架——一個「鐵傢伙」,用螺釘固定在顱骨上,為了在CT/MRI影像中進行靶點的定位。之後會由醫生帶著前往影像科,進行CT/MRI的檢查。然後才正式進入手術室。

在手術室,醫生會進行手術局部的消毒和鋪巾,護士會給安裝生命體征監測系統,而病人需要做的,就是躺在無影燈下,浮想聯翩……

第3步,術中測試。

手術剛開始是局部麻醉,因此整個過程,病人都是清醒的。術中會在電極到達治療位置後,進行局部的刺激,測試患者對治療的反應,選擇最佳的治療靶點,以期達到效果好副作用少。

第4步,電極、刺激器植入。

在確定了準確的治療靶點後,患者就會進行全身麻醉,在完全沒有痛苦的情況下,完成外延導線和刺激器在皮下的植入過程。

第5步,術後程式控制。

在手術後,大腦會有局部的水腫,因此患者需要恢復一段時間。術後1-3周不等,我們會將刺激器開啟。在6個月內,由於大腦的水腫在逐漸恢復,刺激的效果不穩定,需要每1-2個月進行一次參數的調整(我們稱為程式控制),直到刺激效果逐漸穩定。之後如果出現病情突然變化,可以隨時程式控制。

第6步,術後評估。

請注意,手術不是一勞永逸的!手術後,至少1-2年複查一次,進行全面的評估,判斷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的進展程度,進行參數的調整和其他藥物的調整。

有些病友們做完手術,就沒再調整過參數,就和大夫永遠不見了,這是萬萬不可取的。定期評估,調整參數,才能更好的控制疾病的進展,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然後,就是大家一起幸福快樂的工作、生活啦!

推薦閱讀:

睡覺說夢話大聲喊叫還拳打腳踢,竟然是帕金森的早期徵兆!!
為什麼微軟把大會的「黃金時間」讓給了這位華裔研究員?
盤點近幾年上市的帕金森新葯
首個帕金森病LRRK2基因藥物進入臨床試驗
神經科夜班常見急症與應對策略

TAG:帕金森 | 帕金森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