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孔乙己之——你為何站著喝酒而穿長衫?
《再見孔乙己——你的冷暖可有誰知?》
《再見孔乙己之——你為何站著喝酒而穿長衫?》
《再見孔乙己之——誰識你的才學與智慧?》
之乎者也有那麼好笑么?
「太祖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重文輕武的宋朝,留給我們的是積貧積弱的影像,但其實宋朝是一個經濟、軍事高度發達的時代,宋朝的軍隊數量龐大,而且是僱傭軍,現在的我們也許很難想像宋朝的經濟實力,單是給遼的金銀玉帛都夠我們瞠目結舌的了,更讓我們吃驚的是宋朝繁榮的文化,宋代不僅有蘇東坡這樣的大文豪,亦有李清照這般出色的女詩人,更有程朱理學的思想建樹,這一切,皆因為對文化對讀書人的尊重。
到了孔乙己生活的時代,國門被西洋鬼子的堅船利炮轟開,我們面對西方所謂的文明不知所措,西太后嚇得借兩腿從紫禁城開溜,棄天下子民於不顧,任憑那群野蠻人在北平燒殺搶掠,舉世矚目的圓明園,說毀就毀了,多麼光輝燦爛的文明,就那麼、那麼沒了。「百無一用是書生」,讀書人,已開始不再為世人所仰視,不被真正尊重,這讓我想起當年周遊列國的孔子,被人形容為「累累如喪家之犬」,是的,當文化不再被尊重,讀書人彷彿就是喪家之犬,找不到歸宿。
「(孔乙己)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快活的空氣。」我實在想不通這情景到底有什麼好笑的,直到我在一本書上看了一個笑話:秀才到街上買柴,對一賣柴的喊「荷薪者過來」,又問,「其價幾何?」秀才看了看柴,又道「外實內虛,燃之,煙多矣」。那本書上說,這秀才過於迂腐,所以可笑。固然,秀才不該對賣柴的這樣講話,但其實這是一種不能自已的行為,這個寒假,上初中的堂妹對正煮餃子的我媽說,「大娘,你看,水沸騰了,有氣泡從水底逸出來了」,這秀才就跟我堂妹一樣,一時未能從書里走出來,沒能及時選用恰當的生活語言。但若論迂腐,談不上,「書獃子」「書獃子」好像書讀多的人都呆一樣,實際卻不是這樣,秀才的一個「外實內虛」便道出了這捆柴的質量,這呆么?孔乙己的一個「君子固窮」便道出了自己窮困的緣由,身材高大的孔乙己實際上是有能力幹些短衣幫的體力活的,但他能像顏回一樣安於貧困。
其實,讀書人不僅不呆,反而是最聰明的一群人。在過去,出將入相的往往都是那些十年寒窗苦讀的飽學之士,就是這一群人將政府打理得井井有條,完成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這些人,除了海瑞這般有個性的人物外都有四體不勤不事農桑的毛病,孔乙己就是這樣,即便是去偷書,也不做農事,但這是可以理解的,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是不同的分工,我們不能也不該把腦力勞動者看成懶惰的人。
我不明白我生活的時代為什麼會這樣:人人追星、人人鄙視大學生。「聰明的智商充滿你腦袋」這樣半通不通的歌詞也能流行也能火,讀了十六年書的大學生竟然弄得要去掏糞,還有知名主持所謂的人大代表為大學生掏糞叫好,說什麼可以改變中國掏糞現狀。
你為何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人?
魯鎮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可以到咸亨酒店要一碗酒,靠櫃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上酒錢的四分之一,便可要盤素菜做下酒物了。酒、煮鹽筍、茴香豆,在這裡都不是奢侈品。咸亨酒店是提供包間的,在包間里,可以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但能享受此待遇的,都是長衫主顧。
在魯鎮,人大概分為兩個階層:短衣幫和長衫。短衣幫站著喝酒,長衫到包間慢慢地坐喝;短衣幫只能吃煮鹽筍茴香豆這樣的素菜,長衫是可以要比煮鹽筍茴香豆貴上十幾倍的葷菜的。我們還可以從小說的字裡行間讀出,短衣幫是窮人,長衫是富人;短衣幫是體力勞動者,長衫是腦力勞動者,即讀書人。從這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魯鎮,讀書人即是富人。從而也印證了前面提到的,孔乙己偷書是一種「劫富濟貧」的行為。
但是在魯鎮,有這樣一個人,我們無法劃分他的階層,他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孔乙己讀過書,寫得一手好字,可惜沒有進學,屬於腦力勞動者,應該穿長衫;但他只能站著喝酒,只能吃茴香豆,是窮人,應當跟短衣幫化到一個階層。
為何本該穿長衫的孔乙己只能站著喝酒?因為他的家境並不殷實,他又沒進學,又不會營生,所以越過越窮,最後只能站著喝酒了。
我們最關心的問題是,為什麼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人。
按理說,偌大個魯鎮,跟孔乙己同樣境遇的,恐怕不在少數,但為什麼只有孔乙己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相信每一個中學老師在講到《孔乙己》的時候都會講過,「因為他不肯脫去長衫」。但為什麼他不肯脫去長衫呢?相信也有很多老師講過「因為長衫是身份的象徵」,這樣說無不可,但我以為尚不夠深入。孔乙己的長衫似乎又臟又破,似乎十幾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孔乙己應該失意很多年了,到底是什麼原因令他始終不肯脫去長衫呢?難道十幾年的困窘的現實仍然不能改變他分毫嗎?有個詞叫「矢志不移」,這個世界上,能讓人永不放棄的,只有志向,「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我們知道,孔乙己心中有一個夢想,所有讀書人的夢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不肯脫去長衫,其實是在告誡自己同時也在告訴這個世界,他孔乙己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我記得我中學的老師還講過,孔乙己不肯脫去長衫是因為不願與短衣幫為伍,這一點我實在不敢苟同,倘若他真的不願意與短衣幫為伍,卻又為何主動教小夥計識字,分茴香豆給短衣幫的孩子?還有人說,孔乙己不脫去長衫是因為不肯干短衣幫的活計,這我倒是贊同,但以往,對孔乙己這點多是持批評態度的。照我看,這不僅不應當批判,反而應當鼓勵。人在社會中,是有分工的,孔乙己是讀書人,讀書人就該干讀書人的事,雖然他身材高大,但身為讀書人的他,實在不應該去擠壓短衣幫本就狹窄的生存空間。這事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看:第一,倘若他去干短衣幫的活計,無疑是在搶短衣幫的飯碗,可能因為他,就會有一個他不認識的短衣幫吃不上飯;第二,身為讀書人,倘若不幹讀書人該乾的事,那則是巨大的資源浪費;第三,倘若他去干短衣幫的活計,可能會提高短衣幫的從事的活計的入門門檻,同時使讀書人的社會認同度降低。一句話,他干不幹短衣幫的活計,不是他一個人的事,而是關乎兩個階層的利益。我只想說,孔乙己不幸生在了一個悲哀的社會,一個理想的社會應該是個人盡其才的社會,可惜我也沒生在這樣一個社會。
推薦閱讀:
※《孔乙己》有什麼現實意義?
※為什麼在知乎上看到的很多問題下答案都喜歡改編《孔乙己》段落?
※如何用小黃文的風格寫《孔乙己》?
※知乎上有哪些改編自孔乙己的答案?
※再見孔乙己之——誰識你的才學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