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對抗兵:現代戰場上不可或缺的高科技力量

電子對抗兵是伴隨電子設備在軍隊中廣泛運用而產生的一個兵種。就我軍而言,雖然目前理論上只在陸軍中有這一兵種,實際上在其它各軍種中也都有這種力量成分。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如同人類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不斷湧現出新的工具一樣,軍隊也在不斷出現新的武器或裝備。而使用這些相近武器、裝備的人員一旦在數量上達到一定的規模,也就會出現一個新的兵種(軍種),當然,也有一些兵種如同人類社會中某些職業一樣,會隨著其地位與作用的越來越低甚至沒有地位作用而泯滅消失。如我軍傳統意義上的騎兵、鐵道兵、探照兵、司號兵、基建工程兵等就已經退出了軍隊的序列。

電子對抗兵,顧名思義,它是在電子領域從事對抗任務的兵種。這裡所說的電子領域,從早期的雷達反雷達到後來的雷達、通信等全頻譜、全領域中展開。這裡所說的對抗,主要包括電子偵察、電子進攻與電子防禦。其中:

偵察,是為其它電子對抗或其它形式對抗提供依據。在戰時包括對敵人電子設備位置(如無線電台、通信樞紐、雷達等)的測定與跟蹤;對敵方電子設備參數(如電台頻率、程式、方式,雷達的頻率範圍等)的偵測與鎖定。當然,這一工作目前很多時候都是在平時就開始著手的。比如美國的電子偵察飛機不斷地在我邊境附近飛行,就是利用了無線電波可穿越地理範圍在空中傳播的特點,在不進入我領空的前提下,獲取我軍、民各種電磁設備(警戒雷達、各種通信設備、廣播電台等)的位置與參數,這樣,就可以為其將來的作戰提供參考依據,可以提高其電子對抗的效率與能力。

電子進攻,是指己方使用電子設備主動對敵方的電子設備進行干擾、壓制,甚至是使用反輻射彈藥進行物理上的摧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削弱敵方有關電子裝備的作用效能。

早期的電子進攻,主要是對雷達、通信系統的干擾。按有無能源來劃分,通常分為有源干擾與無源干擾。有源干擾就是利用己方的干擾設備產生與敵方頻率相同、相近或能夠對敵方電磁波產生某種降低作用的電磁能量去干擾對方。無源干擾主要是指干擾設備(器材)本身不發射電磁能量,而是反射、改變對方的輻射能量的干擾方法(例如在空中使用箔條,就可以利用箔條對雷達波的反射作用,使對方雷達接收機中產生與實際情況不符的「雜訊」)。

當然,也有另一種劃分方法,就是按意圖來可劃分為欺騙式干擾與壓制性干擾。這裡的欺騙式干擾就是打入到對方的通信系統之中,傳播、發出一些虛假的信息,以期造成對方指揮信息上的錯亂。

防禦則是對敵方的偵察、進攻採取必要措施以降低其作用效能,保持己方電子設備的正常運行和作用的較好發揮。它包括兩個大的方面:

一方面是隱真示假。就是採取技術、戰術措施讓己方的電子設備「隱藏」起來,它同樣包括位置、參數及相互之間的關係。主要採取無線電靜默、定向通信、瞬發通信以及在其它方向故意設置虛假目標發射相關電磁信號去分散、吸引敵方的電子對抗力量等方式進行。

另一方面,就是在被敵方發現,且遭受對方干擾的情況下減少損失。當然也包括技術和戰術兩個方面的措施。在技術上一般採取自動轉信技術、跳頻技術、加密技術等,不過這方面主要還是依靠平時武器裝備在研製過程中是否「先進」而決定的,因為裝備使用者很難在戰時進行技術上的突破性改進;在戰術上,主要採取裝備使用者採取密語通信、改變頻率、突然關機開機、組織多種方式的多個網路等保障等方式進行。

隨著數字網路在軍事領域中的廣泛運用,原來的電子對抗概念也得到了延伸。有的學者把網路對抗獨立出來作為一個新的領域研究,有的認為它是電子對抗的一個新的領域而已。前者的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必然在未來產生網路對抗兵(現在有的國家稱為網路對抗部隊),而後者,則也會將這一部分力量容納到電子對抗兵之中。不管概念上如何界定與劃分,電子對抗兵在未來的戰場上是一個必要的要素,也正因為它的必要性,則顯現出了它的重要性。並且,它的力量水平的發揮,會對整個作戰系統效能的發揮產生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也正是戰爭形態向信息化戰爭過渡的必然結果。

推薦閱讀:

中國的反炮兵雷達如何在8秒內鎖定敵軍火炮位置?

TAG:無線通信 | 雷達 | 偵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