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小心「沒有華為的命,得了華為的病」

作者: 夏廣潤

鏈接:shichangbu.com/article-

來源:廣潤呈品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近華為越來越火了,任正非也成網紅了,華為內部的一些講話稿也能夠第一時間引爆網路了。其實若干年前就有很多公司把華為作為學習的對象,關於華為的書籍也成了暢銷書,我也經常收到一些邀請去交流關於華為的管理和文化的事情。

不過恕我直言:對於絕大公司來說,與其學習華為還不如把手頭的事情做好,回歸到商業的本質。如果不顧企業實際情況而亂學一通,小心「沒有華為的命,得了華為的病」。這種情況並不鮮見!

學習華為千萬要慎重

華為是100%民營的高科技企業,華為真正的決策人就是一個:任正非,這是華為能走到今天的基礎。在華為,哪怕任正非決策失誤了也得所有人一起扛,如果受不了可以離職,但是任何人不能挑戰任正非的權威。

如果你是國企背景的高科技企業,包括科研院所轉製成的企業,就別學華為了。這類企業從上到下的風格就是「畏懼決策」,遇事總要找一堆人「討論研究」,上頭還有一堆的婆婆(國資委、行業主管機關等)管著。這種企業有太多的利益和「面子」需要協調整合,等搞定那些事情,黃花菜都涼了。學華為?你造反啊!

如果你是100%民營企業,企業有絕對的控制人。那麼:

如果你的企業是生產類的,或者銷售類的,那就按照生產和銷售類企業的管理方法運作就行了。生產和銷售類的企業,利潤率不會太高,很難支撐華為那種大開大合的變革。為啥華為人的工作都像玩命?待遇高唄!而華為員工的高待遇源自於通信行業的高利潤率。包括神秘的「華為內部股」,之所以這個遊戲能夠繼續下去,也是源自於通信行業的整體高利潤。

如果你真的想學華為,那建議你先核算核算,如果現在就讓你企業的員工待遇達到業內平均水平的1.2到1.5,讓員工在迅猛的變革中承擔足夠的壓力不至於流失,或者吸引業內優秀員工到你公司來工作,那倒是可以一試!

很多人問我如何學華為,我第一個問題就會反問他員工的待遇如何,員工待遇太低的企業,學誰都沒有用。

找誰學?

現在書店裡面關於華為的書很多,有些人沒有在華為待過一天,僅僅只是靠一些道聽途說的故事和「拷貝+粘貼」的功夫也敢出書,這樣背景的人出的書你敢信嗎?

有些人在華為工作了一段時間,實際上對很多東西也只是一知半解,只是知道一些流程、制度、規則的內容,但是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只知道制度是這麼規定的,但是不知道這個規定產生的原因,以及有哪些靈活變通的地方。他們以為把華為的內部PPT拿出來就能到處唬人,其實只要遇到幾個實際問題就會露陷。

有的人在華為工作了8年以上,績效也不錯,做到了中層管理,也算經歷過一些大風大浪,但是缺乏在其他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工作的經驗。這樣的人容易出現「言必稱華為」的情況,什麼都是華為的好,很容易給人以「自大」和「不接地氣」的感覺。其實對於絕大多數企業而言,無論經營情況如何,「存在即是合理」,不能夠什麼都是華為的好。

一個真正懂管理的人,絕不會「言必稱XX」,因為他們知道行業不同,企業不同,老闆的背景不同,很多東西不能生搬硬套。只有真正做過老闆的人才會知道,很多企業經營上的決策,都是出於「那時那刻的不得已」的權宜之計,哪有絕對完美的制度設計呢!

當年華為請了一些專家顧問,他們在華為發展的關鍵階段起到了獨到的作用,甚至陪伴任正非走過了艱難的歲月,他們的所見所聞的確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對於了解當年華為的歷程還是很有好處的,但是足球評論員畢竟不等於足球主教練

所以,要想學華為,找到一個合適的「帶鹽人」很重要,否則會被帶偏,得不償失。

這個人不僅要懂華為,更要懂你的行業和企業,如果暫時找不到這樣的人,那就優先考慮找懂行的人吧,千萬不要迷信華為!

學什麼?

你一個初創型的企業,就不要學現在的華為怎麼牛逼了,趕快做好現金流,活下去才要緊!

認識幾個90年代初進華為的「老司機」,他們說當年的華為跟其他那些不起眼的小公司沒啥區別,什麼賺錢做什麼,那些倒買倒賣的事情沒少干。當然,和其他小公司所不同的是,華為牛逼的地方就在於敢把賺到的利潤都投入到研發當中去,真的鼓搗出了自己的產品,但是……這種玩法真的是九死一生,極難複製的!

假設經過一年的極其辛苦的工作,你們公司今年真的賺到錢了,你對那些等著發年終獎的員工說「今年年終獎不多,利潤都投入到新產品研發了,至於能否賺回來,還得明年大家繼續努力」。不僅如此,你甚至還要大家繼續湊錢投入到公司來做開發和運營,而且前途未卜。如果你能做到這點,而公司還沒有散架,那恭喜你,中大獎了!

怎麼學?

如果你現在的企業有幾十號人,就應該看看華為幾十號人的時候是怎麼乾的;

如果你現在的企業有幾百號人,就應該看看華為幾百號人的時候是怎麼乾的;

如果你現在的企業有幾千號人,就應該看看華為幾千號人的時候是怎麼乾的;

如果你現在的企業有幾萬號人,你就……stop!如果你的企業真的有幾萬號人了,你還是走自己的路吧。

如果你的企業只有幾十號人,卻去問一個在華為有十萬人的時候進華為的員工「企業制度流程應該怎麼建」,他很可能會拿一堆的模板、報表、流程、制度來跟你「佈道」。你除了覺得「華為真牛逼」之外,實際用途也不大。

實際上,很多行業並不需要那麼大的企業的,做一個有核心競爭力的「小而美」的企業也是蠻不錯的選擇,根本無需做那麼大!比如在德國,很多家族企業有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歷史,企業規模也就是幾十上百人,但是卻能做出全世界最頂尖的產品。

有的企業不過百十號人,就想學華為的IPD管理;有的企業還沒有活過生死線,就想學華為的企業文化建設;有的企業的市場部員工來源很複雜,卻想學華為的市場部的「狼狽」管理模式……這些都是no zuo no die!

其實華為沒啥秘密,只是實踐了商業的本質

我們認為與其研究華為,還不如研究商業的本質,而這些商業的本質其實是很簡單的 。

華為只是通過制度建設和組織建設,讓十幾萬人都圍繞商業的本質努力奮鬥。比如:

  • 為客戶服務

儘管任教主反覆的說「為客戶服務」,但是實際上很多人還是沒有聽懂這句話的意思,尤其是這幾年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很多人都去關注「用戶」而非「客戶」。

客戶是誰?願意花錢買我產品的人。

換言之,如果你不花錢買我的產品,你就不是我客戶;

如果你不是我客戶,我就不會為你服務;

畢竟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只能花在最能產生效益的地方。

投資人有錢,政府也有錢,很多土豪也有錢,

但是,只要他們不買我的產品,或者對於幫我賣產品起不到幫助,

他就不是我的客戶,

所以就不用花太多心思為他們服務!

很多玩互聯網的總是通過免費甚至補貼的模式「把用戶量做起來」,但是用戶量起來之後,要麼用戶粘度不高,要麼從免費用戶向付費用戶轉換難度很大,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想想做各類上門洗車、上門家政等O2O項目吧)

與其等到燒完錢再哭爹喊娘,不如一開始就不做這類項目。

華為的做法很簡單,就是賠本的買賣我不做,客戶不願意付費買單的需求就是偽需求,寧願不做也不能亂燒錢。

  • 不讓雷鋒吃虧

「不讓雷鋒吃虧」,剛開始我是不信的,現在我信了,而且深信不疑!

之所以剛開始不信,是因為沒有搞懂這句話背後的意思。

誰是雷鋒?當然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人!當然是不怕吃虧的人!

換言之,如果你總是怕吃虧,你就不是雷鋒,你就有可能會吃大虧。

當年華為打擊競爭對手,高薪從對手挖人,企業內部產生了很嚴重的「薪酬倒掛」的情況。

在華為工作3年的師傅,月薪不過6K,配一點股票

從對手挖過來的工作1年的徒弟,月薪12K,股票更多;

徒弟無論是工作經驗還是能力都比師傅差很多,

待遇和股票卻是師傅的DOUBLE!

而師傅還得帶著徒弟干,徒弟不會的還得耐心教!

有的人從華為跳槽去競爭對手那裡,過個2年又跳回來,薪酬比留在華為一直乾的同事高出不少,讓那些老同事那個憋屈!

但是,隨著華為把競爭對手逐個收拾乾淨,後面通過的幾次大的薪酬調整,那些留在華為一直乾的「雷鋒」,最終還是嘗到了甜頭,而且是大大的甜頭!

再就是華為的外派和激勵政策,越是艱苦的地方補助越高,越是一線的收入越高,越是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收入越高。

在華為,基本不用羨慕那些去「收入高」的地方工作的同事,因為那些艱苦的地方,只要你申請就會有機會去,那種「拿命換錢」的工作不是人人都能幹的。

初期在非洲拓展市場的同事,由於長期沒有人說話,連找個說英語的人都很難,有些人甚至都出現了語言功能退化的情況;在南美工作的一些同事都經歷過被人用槍指著頭(搶劫);在海外遭遇的各種瘧疾、傳染病、缺水、缺電等情況層出不窮,絕不是在辦公室加加班就能克服的困難。他們不拿高薪,天理難容!

  • 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拚死相救

這句話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知道組織的戰鬥力有多強!

所謂「勝則舉杯相慶」,就是說打贏了要請大家喝酒吃肉;

所謂「敗則拚死相救」,就是說遇到事情大家一起扛。

新員工剛到部門工作,哪有不犯錯的呢,就算是老員工也會偶爾出錯。

我們可以為一個同事犯的錯誤,全員通宵加班幫忙修正,保證第二天他能按時交貨!

而絕不會說「這是他的事情,與我無關」。

當時我本人就得到過部門老同事類似的幫助,事後除了感激之外,我最想做的就是把這種風格傳遞下去,毫無保留的幫助其他的同事。

華為內部很少有那種「教會學生,餓死師傅」的心態,團隊內部的分享氛圍非常好。有幾個高手經常會寫一些項目操作的心得給全部門的人分享,極少藏著掖著。在這種團隊裡面工作,人的成長真的是非常快。

關於「華為的病」和治病秘訣

所謂「華為的病」,就是脫離了商業的本質,內耗嚴重,變成官僚習氣嚴重的「大企業」。其實「華為的病」一直都有,而且幾乎每一個企業身上都會有。很多組織之所以人浮於事、內耗嚴重,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閑」。如果每個人都背著任務忙得不得了,誰還會去管那些細枝末節的小事呢?華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和自己的「病」做鬥爭,華為「治病」的法寶就是不斷的拓展新領域。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但華為有十幾萬如狼似虎的員工,這種情況下如何避免大規模的內耗呢?華為的辦法就是不斷的向外進行拓展。國內市場份額足夠大了就做海外市場,運營商的市場份額大了就做行業市場,通信設備的市場份額大了就做手機和終端市場……企業需要有足夠的戰略野心,把內部的「洪荒之力」用於向外拓展,因為一旦停止向外拓展了就很可能會變成內耗。

其實,華為如此,任何企業都是如此。那些發展迅猛的企業,往往內耗就相對較少,而且人際關係簡單;而那些長期發展緩慢、看似「無欲無求」的企業,往往內耗更嚴重。

推薦閱讀:

趨勢交易的兩道坎
乾貨分享:理財菜鳥需必備的投資賺錢方法
眾投邦王偉:投資豬八戒網的「另類」思考
和信貸:年13%收益,實力可能「名不副實」
視野決定成就:兩個故事揭示你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TAG:閱讀 | 投資 | 職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