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帶你裝逼!如何鑒別紫砂壺?如何開壺、養壺?

更多有趣有用知識,敬請關注「雲遊視界」微信公眾號

一、如何選購紫砂壺

紫砂壺品類繁多,那麼如何挑選一把稱心如意的好壺呢?建議您從「泥、形、工、款、功」5個方面精心挑選。

根據現代科學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結構確有與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樣的紫砂泥,其結構也不盡相同,有著細微的差別。這樣,由於原材料不同,帶來功能效用及給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盡相同。

功能效用好的則質優,不然則質差;官能感受好的則質優,反之則質差。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先是泥的優劣。紫砂與其它陶泥相比,一個顯著的特點即是手感不同。一摸非紫砂的物件,就如膜玻璃質器物——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細而不膩,十分舒服。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壺質表的手感十分重要。

紫砂壺行業現狀越來越好,價格也節節攀升,這讓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機」。用化工泥料充當原礦泥料,依次充好,對那些初入紫砂壺收藏門檻的消費者來講,特別容易上當受騙,那麼我們如何有效的去分辨原礦紫砂泥和化工泥料呢?

如何評價造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各有愛,不能強求。紫砂壺的壺型數不勝數,我們不應人云亦云地認為哪種壺型好,哪種不好。就像藝術流派,沒有好壞之分,而演這個流派的戲卻可看出優劣。我認為古拙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為紫砂壺屬整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應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脫俗」,而古拙正與這種氣氛最為融洽,所以古拙為最佳。

點、線、面,是構成紫砂壺形體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壺成型過程中,必須交待的清清楚楚,猶如工筆繪畫一樣,起筆落筆、轉彎曲折、抑揚頓挫,都必須交待清楚。面須光則光,鬚毛則毛;線,須直則直,須曲則曲;點,須方則方,須圓則圓,都不能有半點含糊。否則,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壺。按照紫砂壺成型工藝的特殊要求來說,壺嘴與壺把要絕對在一直線上,並且分量要均衡;壺口與壺蓋結合要嚴緊。這也是「工」的要求。

純手工製作的紫砂茶具,與機器製作的有很大區別。真的做工精細,整體美觀,而且壺的表面摸上去有粗糙感。

歷來,紫砂壺是按人定價,名家名壺身價百倍。在商品社會尤其顯得突出。這樣市場上就容易出現許多模仿名家製作,偽造的贗品屢見不鮮。現在的市場里,諸如「大師壺」、「國工級」、「工藝美術師」此類的騙局不斷,到處都是工藝師、處處都是有名人,選購名壺尤其需要小心。

紫砂壺與別的藝術品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是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它的「」全在「」中「」,如果失去「」的意義,「」亦不復存在。所以,千萬不能忽視壺的功能美。

紫砂壺的功能美 (一)容量適度; (二)高矮得當; (三)蓋嚴緊;(四)出水流暢。

按目前我國南方人(包括港台)的飲茶習慣一般2至5人會飲,宜採用容量350毫升為最佳。其容量剛好四杯左右,手摸手提,都只需一手之勞,所以稱 「一手壺」。紫砂壺的高矮各有用處。高壺小,宜泡紅茶;矮壺大,宜泡綠茶,但又必須適度,過高則茶失味,過矮則茶易從蓋溢出,使風景大剎。剎風景的還有壺嘴出水不暢,幾粒很小的珠茶,到得壺中,均變成大葉,易把出堵住,現時作壺已根據飲茶人習慣把壺嘴改稱獨,使流水明顯比以前暢通。要求壺的蓋嚴緊,能使沖壺水落於茶海而不致落入壺內,看來似乎與功能美關係不大實際是為講究衛生,也不可不提。凡此種種,都屬功用標準。

二、如何分辨化工壺

化工泥是陶土加上超標的金屬氧化物色素調和而成的,不幹凈的化工料往往還含有其他有毒雜質,是用極低成本仿冒紫砂泥的一種途徑。

1、聞氣味

化工料因含有毒化學雜質,往往有很大的刺鼻氣味。

紫砂因為有雙氣孔結構,所以一般紫砂壺都會吸收周圍的氣味,比如泥土味、窯火味、柜子的味道、包裝盒味道等等,所以新購紫砂壺有點味道是正常的,開壺後會基本消失。但化工料的味道不用細聞,遠遠就能聞到讓人感覺不舒服的刺激性氣味,開壺後也無法去除。

2、辨泥色

原礦泥料的顏色大多不會太艷,一是由於早期的紫砂良多是淺表層的,本身就有了一定的原始風化。二是由於紫砂礦從地下被挖掘上來以後,要放置露天場地日晒雨淋一年半載,天然疏鬆變成小顆料後,再碾磨成粉,最後再經由錘打陳腐才能使用。經風化陳腐的原礦泥中的金屬物質會發生氧化作用,泥色就會發暗、發沉、發舊,不會有新鮮亮麗的感覺。有些泥料會陳腐存放幾十年,甚至百年以上才使用,故現在還會有少量清代、民國留存下來的老泥,但已彌足貴重稀少了。

化工泥是由高嶺土加石英砂、刨花水和致色金屬氧化物調製的,現調現用,加上金屬氧化物往往超標添加。所以,泥色鮮、泥色艷,做出來的壺鮮亮無比就不希奇了。用這種超標色素的壺泡茶喝,對身體的影響就可想而知了。原礦泥料的紫砂壺,壺體發色都比較沉、比較暗,尤其是使用過的壺尤為顯著,有一種老氣橫秋,飽經歲月的感覺,這就是我們講的光彩。而化工壺是絕對不會達到這種效果的。

3、辨質感

原礦紫砂壺,精光內斂,溫潤似玉、色相沉穩、老氣十足。好的泥料使用起來,不出十天半個月便能看出效果。

而低檔的化工泥壺,無論怎麼養都沒多大變化,照樣是乾巴巴的。固然也能做出所謂的綠豆沙效果(也並不是所有的泥料都有綠豆砂的效果),但因為表面的玻璃相(加入刨花水的原故亦稱石英水)太重,茶水吃不進,把玩的油脂也滲不進去,故這樣的壺是養不出來的。現在有紫砂研究所已留意這個題目,已出產出表面不帶玻璃相的化工泥,這類泥被用來做高檔的仿名家壺,非常能欺騙人,沒有將原礦泥與化工泥對比熟悉的,極輕易上當。

三、紫砂壺如何開壺

在一諾紫砂新購的紫砂壺是沒有光澤的,也不能直接用來泡茶。

新紫砂壺開始使用前要進行一系列的處理,以除去泥料的土味、清除壺內殘留的砂粒並疏通紫砂氣孔,這就是「開壺」。

開壺不是一種儀式,而是為養壺「打地基」。開壺後一把壺最好只泡一種茶。

雲遊教您四步開壺法

· 第一步

通氣孔

先要簡單的清理一下壺表面的污漬,用軟布沾溫水細細擦凈,然後待壺自然風乾。

放入清水中讓其煮沸15-20分鐘。

將壺從沸水中撈出,放在一邊自然放晾。

· 第二步

去火氣

填裝豆腐,最好用老豆腐。填裝時稍微壓緊,避免豆腐在水煮沸之後跑出壺體。

裝好之後,放入冷水裡,慢慢煮沸,直到廚房內充滿豆腐香氣後15-20分鐘。

將豆腐煮好的壺撈出來,自然冷晾至室內溫度,用清水洗凈。

此步驟的目的:因為窯燒的關係,壺的「火氣」很大,正常使用之前應該給壺降火清火。

· 第三步

滋 潤

將甘蔗頭放入壺身,然後放入冷水裡,慢慢煮沸,直至廚房內充滿甘蔗香味15-20分鐘。

將煮好壺撈出來,自然冷晾至室內溫度。

· 第四步

定 味

將 你最好的茶葉拿來,如果這壺今後是泡龍井茶,那就拿龍井來;如果今後是泡普洱茶,就用普洱茶。重新加入冷水將茶葉和壺一同放入鍋內,待其煮沸,讓廚房裡充滿了茶葉香味後15分鐘或者更長時間,然後將壺撈出,用鍋內的茶葉稍稍用力去摩擦壺體和壺蓋數分鐘,最後用溫水把壺洗乾淨即可。

推薦用你最好的茶葉,最好是用什麼類型的茶定的味,今後就用來泡什麼茶。

四、紫砂壺如何養壺

紫砂壺的保養一般稱為養壺,養壺是為了使其更能夠涵香納味,並讓紫砂壺煥發出本身渾樸的光澤。

一把新壺從開始泡第一泡茶的時候就開始和你結緣了,你就要細心地呵護它。

我們認為,真正的好壺,僅僅是泥好、工好、款好還不夠,還必須通過「養」和「把玩」,使壺更加細、潤、柔。

新壺往往都較為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壺內的茶水,時間久了,便能使壺色光澤古潤。

如果養壺的方式得當,就能養出其晶瑩剔透、珠圓玉潤的最佳藝術效果。

一壺侍一茶,一茶養一壺

一壺侍一茶,一茶養一壺」,即「一壺不事二茶」,一把壺只泡一種茶。

因為紫砂壺具有特殊的雙氣孔結構(分子以鱗片方式排列),善於吸收茶湯中的茶浸出物(紫砂茶具的吸水率為1.6%-7.05%),所以一把久經使用 的紫砂壺,即使不加茶葉,單用沸水亦能衝出淡淡茶湯來。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壺沖泡出的茶湯才能保持原味的鮮度與純度,否則今天烏龍,明天普洱,後天花茶,那麼必然茶味混沌,了無個性可言。

有些人為了在壺內形成「茶山」,使其看來更具古意,便將茶葉留存其中,任其陰乾,但這樣黴菌極易孳生,此法實不足取。更有些人泡茶後,故意將最後一泡茶湯存於壺內,下回使用前倒掉,認為此法可收內浸外養之效。殊不知,紫砂壺的氣孔結構既擅於吸附茶湯,自然也易於吸收黴菌。以此養出的壺,只怕日後沖茶 時,亦會帶有異味,甚至有礙健康,得不償失。

紫砂養壺七決

養壺就要用壺,實實在在地泡茶。如果養成一把壺分為三個月「療程」的話,第一、二療程就要扎紮實實地用上兩個月,後一個療程可依次遞減。

在初用新壺時,準備兩個容量大些的公杯,倒來倒去,澆在壺身,熱茶汁會被壺表吸收;冷茶汁則會將壺內熱茶氣導出。

每次用後不要儲存茶汁或殘渣。要用沸水沖洗,而且里外都要燙一遍,保持乾淨清潔。

在每相隔一個月之間都要刷一刷。在第一個月的充分泡淋後,壺表會發深發污,將壺裡灌滿清水選用球頭牙刷或舊牙刷,刷細刷勻,千萬別留斑痕和死角。清除壺表的污垢後,壺摸上去才不發粘發膩,手感爽滑。

置與通風處晾乾,儘快除濕,以利於胎體下次更充分地吸收茶汁。

每相隔三個月要停用一段時間讓壺「休息」。少則一周,多則一月。因為紫砂氣孔是活的,這就保證氣孔開閉正常,從而由內至外吐納茶油與茶氣。

將壺置於展示櫃,做到防塵通風。而不可收藏在匣盒裡,會悶出異味和霉斑,養好的壺就可能因此被毀掉包漿。

weixin.qq.com/r/GTuvt7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戩榖壺言:如何選擇一把貼心好壺 ? 寫給紫砂新生
What?供春作者你以為叫供春?Too Young!Too Naive!
心愛的瓷器壞了,怎麼辦?
最新藝術品資訊平台,盡在尋寶Online
這套壺,我每年只做一次

TAG:紫砂壺 | 辨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