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顯龍的「反華言論?
最近,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訪美期間的一些言論,引發了中國朝野的口誅筆伐,特別是他所說「(南海)仲裁庭對各國的主權聲索做出了『強而有力的定義』」這句話,被認為是在和中國「不參與、不理會、不承認、不執行」的立場唱對台戲。還有人翻出了SARS後新加坡政要拒絕訪問中國、2004年李顯龍執意訪問台灣等舊賬,說明新加坡一直是一個得了中國各種好處、關鍵時刻卻經常捅刀子的白眼狼。
李顯龍此次訪問的契機是新加坡美國建交50周年,時間從7月31日到8月5日,是一次正式的國事訪問。上一次新加坡總理對美國進行正式國事訪問是在1985年,時任總理李光耀接受美國總統里根的邀請進行訪問,因此,李顯龍此次國事訪問訪問是30多年來的第一次。在美國,李顯龍享受到奧巴馬在白宮舉行國宴的待遇。奧巴馬自2009年上台以來一共舉行了11次國宴,李顯龍是亞洲第5位享受此種待遇的領導人,也是東南亞的第一位。對新加坡這個小國來說,這是莫大的榮譽。這意味著新加坡在美國眼裡,戰略地位相當於亞太大國。也就如奧巴馬所言,新加坡在地圖上雖是個小紅點,但卻「是個有很大影響力的小紅點」,奧巴馬還表示,新加坡是「美國在亞洲區域存在的一個錨」,而此前被奧巴馬稱為「錨」的,只有日本和澳大利亞。
雖然受到隆重禮遇,但李顯龍這次在涉及中國的事務上態度其實還是很審慎的,並沒有偏離新加坡一貫堅持的大國平衡戰略。其最遭詬病的幾句話,其實是一個完整論述的一部分,被一些人斷章取義後,就變成了赤裸裸的「反華言論」。
比如上文提到的關於南海仲裁的言論,李顯龍是在美國商會的一場對話會上回答提問時說的,他先說仲裁庭對各國的主權聲索做出了「強而有力的定義」,緊接著又說:「作為小國,新加坡必然希望各國都能尊重國際法,接受仲裁結果,並且也曾訴諸國際仲裁管道解決一些問題,但我國同時也認識到大國有其利益要維護的現實,明白一些國家不一定希望透過仲裁的方式解決爭端。」此外李顯龍還黑了一把美國:「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來說,美國至今以公約不符合發達國家利益為由,仍未核准公約。他認為,這一定程度上也將使美國在指出其他國家沒有依循國際法時,缺乏說服力。」
完整地看待上述言論,你會發現其中並沒有什麼「反華言論」,「反美言論」似乎還更多一些。「仲裁庭對各國的主權聲索做出了『強而有力的定義』」這句話,其實是一種事實描述;對中國,李顯龍並沒有明顯反對的意思,甚至流露出對中國不接受仲裁這一立場的理解。反過來,其對美國的不滿似乎還要更多一些。李顯龍同時也闡述了新加坡作為小國「尊重國際法,接受仲裁結果」的立場,事實上,實力強的大國可以不尊重國際法,實力不夠的小國的唯一依靠卻只能是國際法。持續近30年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的白礁爭端,就是在2008年由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法庭判給新加坡的。結合前後文就可以看出,李顯龍「尊重國際法,接受仲裁結果」的言論,只是在闡述新加坡的立場,並沒有針對中國的意思。
事實上,因為不是南海爭端的聲索國,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的一直是比較低調的。7月12日國際仲裁法庭作出裁決之後,新加坡並未立即承認這一結果,而是採取模糊化的處理方式。8月1日,李顯龍在華盛頓與美國防長卡特舉行會談,兩人談到了南海問題,卡特稱南海仲裁有約束力,但媒體報道說,李顯龍沒接卡特這個茬,保持沉默。8月2日,在與奧巴馬會談後的記者會上,李顯龍和奧巴馬都沒有公開直接談論南海問題,甚至在有記者提到了「南海的軍事對抗」的情況下,他們也沒有直接回應。在稍後發布的兩國聯合聲明中雖然提到了南海,但並沒有提南海仲裁案。
在TPP問題上,由於美國的幾位總統參選人都對TPP持否定態度——特朗普指責TPP是「可怕的協定」,「一個毫無所獲、只有麻煩的協定。」 桑德斯稱TPP是項「災難性的協定」;連擔任國務卿期間大力推動TPP談判的希拉里也說,她不贊成現在的TPP內容,認為它沒有達到「為美國創造好工作、提高薪水並加強我們國家安全的」高標準——作為TPP的創始會員國,新加坡當然不希望TPP胎死腹中,所以就會有「如果進行『秘密投票』,每一個國家都會贊成美國應該在該地區有更廣泛的介入,不管這些國家在公開場合怎麼表態。」這番言論。這段話被廣泛理解為拉美國壓中國。
不過如果對本地區的國際關係稍作考察就會明白,李顯龍說的是實話,本地區國家安全上依靠美國、經濟上依靠中國的態勢十分明顯。這是中國在未來很長時間裡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要求所有國家和中國站在同一戰線上譴責美國並不現實。美國對本地區的介入,更多取決於自身的戰略意願和選擇,以及中美博弈的結果,而不是小國的邀請。如果美國不打算介入,無論是新加坡或其他國家的邀請,都不會有什麼作用。
事實上,大國平衡一直是新加坡外交的基本原則。李光耀一直強調的是「大象打架,腳下的草地必定遭殃。大象做愛,草地會傷得更重」,因此新加坡的態度是絕對不在美中之間二選一,因為不管怎麼選,自己都沒好果子吃,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就是和兩強都作朋友。而在這個過程中,新加坡不會刻意討好任何一方。在中國目前周邊安全環境呈惡化趨勢的情況下,應該儘可能團結中立的力量,而不是一言不合就把對方視為敵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