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能否創建真正的中國品牌?——2016 IxDC 觀後感②

這個內容放在幾年前應該是可以作為ued範本的ppt,在如今的環境下卻顯得有些過時和保守。

國內互聯網公司設計團隊選擇獨立於產品,還是和產品深度結合,一直都是一個問題。合併在一起,容易淪為產品的附庸,獨立開來,在產品的理解上就容易流於表面。合併在一起的團隊,設計上更多傾向小步迭代,在不影響線上數據的情況下逐步優化,好處是對業務理解比較深刻,壞處就是容易糾纏於細節無法跳脫。而獨立的設計團隊,由於不捆綁kpi,在年底發獎金的時候,為了能夠爭取到更大的利益,自然也需要體現自己「獨立的價值」。

黑暗森林一般的中國互聯網,活著才能吹牛逼,死了啥都不是。如果產品過得足夠好,把他們的敵人都弄死了,內部團隊的人會覺得自己成功了,做的什麼自然都是對的。而活的一般的產品,用戶體驗的提升,不一定會左右產品的走向。產品最終好或者不好,有人用沒人用,這種生死問題,設計並不能真正的解決,或者說,狹隘的交互和視覺無法解決。

既然產品的成功與失敗,設計無法拿出確鑿的證據證明自己的影響力(產品失敗不是設計的鍋,那憑什麼產品成功了軍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呢),那只有在其他方面尋找自己獨有的價值了。而時機正好,隨著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帶動了國內的一部分產業的升級,「中國創造」開始進入大眾的眼裡。在這部分升級的產品中,品牌的同步升級變成了一個比較急迫的事。

在大的方向上來看,對內部產品品牌塑造,是一種非常好的設計團隊升級自身的方式;而對產品來說,品牌的外化也是晉陞一流的必須要做的功課。那麼現在的問題是,當這兩者目標出現偏差的時候,結果看起來就會顯得有些奇怪。

說回滴滴的例子。在整場演講中,滴滴的負責人講述了很多,也舉出了他們的作品和功課,量和質都可以算是國內設計一線。但是問題在於,這些設計和演講的主題,有多少的關係呢?如果滴滴的品牌是「簡單可依賴」,好像這些設計也可以,如果滴滴的品牌是「出行的潤滑劑」,這些設計也沒有問題,「讓天下沒有難坐的專車」「出行發燒友」「東半球第二好用的出行軟體」?發現了沒有,我們口口聲聲說打造自己的品牌,可恐怕我們自己都不了解我們自己的品牌是什麼。

我們更像一個隔岸觀火的外包團隊。

當滴滴開始提到他們希望能夠打造一個影響世界的品牌,但是在這樣一個以品牌為核心的宣講中,從頭到尾並沒有一丁點的關於滴滴品牌的內容。你無法了解滴滴到底有什麼品牌靈魂,和「為城市喝彩」相比,你會覺得,滴滴缺少了一塊很重要的東西。至少在這失的。

也許是我對國內的設計團隊要求太高,相比較很多其他的公司,滴滴無疑是非常專業的。但正是因為這樣,才需要他們承擔更多的責任。

推薦閱讀:

出行市場格局突變,嘀嗒拼車緊跟滴滴繫上位第二
如何評價滴滴發布的智慧交通戰略產品「交通大腦」?
滴滴代註冊的黑幕
摩拜與ofo合併迫在眉睫,戴威掌控ofo的時間還有多久? ‖ 遇見匠人第5篇

TAG:用戶體驗 | 滴滴出行 | 品牌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