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作.淺談輒止

我從08年開始為自己寫作,寫的第一個作品是給初中班主任章老頭的信。用一張格子紙夾在作業本里。寫這封信的初衷是想懺悔下最近犯的諸多錯誤再順便拍一下章老頭的馬屁,以求往後日子過得舒心點。結果寫著寫著就跑題了。比如寫道:「老師對不起,昨天我不應該在上課的時候看小說,被沒收後更不應該去找數學老師索要,我深刻認識到自己犯了大錯誤。但是,我爸說他這套《金瓶梅》是限制版,如果我不要回去他就不給飯吃……。」又比如寫道:「我非常感激班主任將我安排在班級靠前位置的良苦用心,但是,您講話的時候口水總是往外噴,而且伴有嚴重的口臭,我爸說口臭是腸胃有毛病,建議您去醫院看看云云……。」

第二天章老頭在班上宣讀了那封格子信,讓我佩服他的勇氣的同時也深刻體會到了偷雞不成蝕把米的窘迫。

有人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顯然不是說我。從第一個作品到現在,我跑題已經跑成了習慣。就譬如說這篇文章,我原是打算按照『明確認知寫作對於自身的意義以及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寫手』的立意來寫,但寫著寫著就發現,這麼不成熟的立意註定跑題。

說到寫作對於我的意義,那就比較多廣了。興趣、愛好、習慣、自我宣洩、記錄美好和想像、為了有一天能過上以字謀生的理想生活等等……,都可以算作是我一直不捨得放棄寫文的意由。但是說到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寫手就讓人難為了,試問一個不成功的人要有多厚的臉皮借多大的狗膽才敢對成功學夸夸其談。我借不來狗膽臉皮又不夠厚,想了很久都不敢動爪子。最後索性打消了這個念頭,只淺談幾項我個人對於寫作的理解和看法。

,好的閱讀習慣是注重理解:

寫作是知識不斷輸入輸出的過程,大腦空蕩時閱讀是有效的填土方法,但是,有些人明

明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但寫作能力並不見增長多少,這是為嘛呢?

我有一個朋友,從小就很喜歡看書,每天睡前睡後都要翻上幾頁書,而且特別喜歡買紙質書,書櫃裝不下了就用盒子包了塞到床底下,長久以往讀的書不說萬卷也有百千卷了,但他的寫作能力卻一直停在初級階段,我們都搞不清楚問題出在哪?直到有一天,我拿了本他翻過一半的關於魏晉歷史的書,問他八王之亂說的是司馬炎的哪幾個兒子,

他說你真變態,他那麼多兒子我哪知道是哪幾個?

我說你都看到一半了,怎麼會不知道,你先說記得的。

他說有個叫司馬昭的是不是?

我把書扔到了他腦袋上。

我好像知道他的問題出在哪了,他的記憶力並不差,。書中人物情景也都能記得,只是搞不清楚關係,也就是說他看書根本沒怎麼沒動腦子。只是被其中的情景故事吸引,更談不上思考理解,分析詞藻結構了。我之所以這樣猜測,是因為我是個從小就記憶力特別差的人。譬如說鵝毛大雪,我一般要親眼見過鵝毛和大雪並把它們在想像中融會貫通才能印象深刻。後來我又問了他一些書中的生僻字,他都說不知道怎麼讀,大概知道個意思,這就更加印證了我的猜測。

囫圇吞棗的看書只能算作是娛樂,不是學習。好的閱讀習慣是細嚼慢咽式的,需要邊看邊理解,邊看邊思考,小到分析字義,大到分析文章結構和故事背景格局,要時不時站在文章內容之外用評論家的眼光去客觀分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才能搞清楚裡面的知識點和寫作技巧,並納為己用。

,讓感性超越理性:

你是不是腦中常常冒出一個讓自己驚喜的靈感?為了不讓靈溜掉,於是趕快攤開紙筆開始寫,但沒寫幾句就犯了難,這樣寫會不會太作?這個伏筆埋的會不會不合邏輯?人設這樣讀者會不會噴我?於是一來二去糾結不下就此擱筆又添新坑。

  比如拿我來說,我第一次打算寫小說是受了四娘的《幻城》裡面蝶澈和遲墨之間的故事的啟發。我想要寫個比他們的故事更悲催的小說,叫做《幻滅》。不同的是我的立意不是兄妹之情,是兄弟。於是我寫道『萬里冰山片片飛雪,他把頭埋在他的肩膀上,眼淚一滴一滴灼傷了他的脖子。」寫完這一句我腦補了下情景,這麼冷的情景淚水還沒落下來應該就凍成冰珠了,怎麼可能還會灼傷皮膚?再說冰雪天里的美男子都應該圍著帥氣毛茸茸的圍脖,淚水又怎麼可能滴的進去?扯淡嘛這是。於是《幻滅》一開始就走向了幻滅。

所以說寫作不能像搞研究,非得有公式理論支撐經得起推敲才行。寫小說應該從感覺出發,動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寫出感覺。你寫得有感覺看的人才會有感覺。如果開始寫的時候思想太過強大,想的太過明白,這部小說的藝術價值也會大打折扣。理性的力量太強大以後,感性的力量勢必會受到影響。到時候寫出來的就是乾巴巴的書生腔調,文辭再美,也是枯燥無味。

寫作要捨得割愛:

天才在於積累,無論做什麼,都要投入時間精力才會有報。但一萬小時定律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有些人花了很多時間寫了上百萬的文但卻不見反響,這是為什麼呢?

那是因為雖然量達到了,但卻沒有質的轉變。文字要耐得推敲,才能暢銷。

讀名家的作品你會發現,他們的文字一般都比較精簡。他們寫出來的一段話你很難再去刪掉些什麼而不影響原意。比如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里有一段是這樣寫的,『那一年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彩』,這句話就相當精簡有張力,用最少的文字寫出了複雜的情感。

那要怎樣才能寫出精簡又有張力的文字呢?那就是割愛,且善於割愛。你寫了十萬字,最後定稿的時候只剩了五萬,就說明你做對了。

舉個例子,比如寫「他舉著著一把藍色的雨傘走過來,新買的運動鞋上沾滿了黃色的泥漿。外面的雨仍在下,他抬手抹了抹臉上的水汽,裂開嘴笑道「我們回家吧。」

然後我們試著刪掉一些看看,「他舉著傘走來,運動鞋上沾滿了泥漿。雨仍在下,他抹了把臉上的水汽,笑著說「回家嘍」。是不是感覺有點不一樣?

所以說文筆的演練最重要的就是捨得刪,會刪。不單單是指句子,文章情節結構也一樣。有時候一本小說寫了二分之一走進了死胡同,就不能繼續往下寫了。要往回刪,刪到有新思路的地方為止。無論你之前為了這個構造設計付出了多少時間精力,在發現已經堵死的情況下,一定要捨得捨棄它,如果繼續往下寫,就容易爛文。

當然,捨棄自己辛勤的勞動成果是很心痛的事情,這個需要勇氣,但堅持的人往往是不缺乏勇氣的吧!共勉!

四:從適當的渠道獲得正確的反饋:

寫作最忌諱閉門造車,尤其是對於一個剛剛踏入寫作之門不久的人,給別人讀讀你的文章反饋一些建給你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要隨拉一個看得懂字的就給他讀。

很久之前寫了個小短篇,拿給我一個愛好讀書寫作很好的朋友看。她平時喜歡在網上寫一些言情小說。我本以為她會讚賞或者給我一些更好的建議。結果她看了看說,這麼裝逼的東西只有你自己能看懂,網路小說這種看了就過的東西寫這麼深奧,誰願意費這腦子?

我那時候比現在無知脆弱得多,被她這樣一打擊就惶恐得不行。難道我一直堅持想要寫出耐得住推敲的文來是錯誤的嗎?現在的讀者都已經不喜歡動腦子了嗎?難道我真的只是在裝逼?為了搞清這些疑問,我把那篇文放到了一個小網站上。幾天後,有了寥寥幾個讀者,評論里有人能覺察我的初衷和意圖,還有人還給了一些有見地的建議。我停止了惶恐,開始覺得即便是被認為裝逼的文,也是能有出路的,只要認真寫。

後來我分析了下,我朋友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她是只寫網文的,我是想搞文學的。我們根本不是一個調調,主觀性不兼容,客觀上也就表現不出公平來。所以說寫東西從什麼樣的渠道獲得客觀正確的反饋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於新手,一個不慎信心被打擊就能難爬起來,甚至從此放棄的都有。

還有就是心態,看待他人意見反饋的心態也要擺正。最正確的心態就是,借用周星馳的《少林足球》里的一句台詞「其實創作這個東西呢!是很主觀地!不過你們的批評呢!我是一定會跟進地。」

寫作的主觀性是很強的,不單不搞文學的評斷不了,就是搞文學的也分領域,讓一個寫財經小說的去評斷巴爾扎克,不是讓牛彈琴么。有機會最好找思維相近的人做評判。

最後再廢話一點,寫作者需要獨立精神。創作一部作品,故事可以虛構,細節卻沒辦法捏造。寫手在閱讀寫作的同時對生活也要事事關心。文學藝術來源於生活,保持一顆熱情不褪的赤子心,是將來能夠創作出優秀作品必備的。

願我們都有美好的未來,即使現在寫的很爛,也不要想到去放棄。

書不能悉意,略陳固漏。


推薦閱讀:

沒有靈感可以寫出好的故事嗎?
職場寫作猶如「蓋房子」,追求美觀可不是寫作的重點!
「咪蒙」教你三點寫作法,比聽99節寫作課還管用
跳舞說網文01——人設是個什麼東西。
《陋室銘》短短一篇文章都運用了哪些寫作技巧?

TAG:寫作 | 寫作技巧 | 文學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