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剛才我很可能想清楚了「懂那麼多大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的原因,雖然我自己從沒對這句話有過共鳴。
幾分鐘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則非常有洞見的回答,快速掃完後立刻加入一個名為「重要」的收藏夾,然後急切地在時間線上尋找下一個「重要」的答案。我突然注意到,自己只是匆匆掃過一遍答案,並沒有試圖讀清楚每一個點,理解作者的論述邏輯,更沒有作出自己的判斷,然後我竟然就匆匆地轉移目光了。
我隱約覺得這樣不好。這種模糊的感覺出現過很多次,但正如你能猜到的那樣,每次我都去急著去尋找更多「重要」信息了,沒有試圖進一步探尋。於是,我打開了筆記軟體。
而這一次,當我終於試圖整理這種漏掉過無數次的思緒,開始寫這篇筆記時,卻希望快點寫完,好把它發到一個亂糟糟的堆積了大量類似筆記的郵箱里,等到一個不確定的時候再反芻,哪怕語言組織不好,甚至一些地方沒想清楚。快一點!我還有別的重要的東西要看!
這種行為模式阻止了理解和思考的發生。
我們追逐更多淺閱讀帶來的即時滿足感而不是嘗試完全理解、思考和踐行現在閱讀到的那一條信息。這是無意識的行為,而不是主動的選擇。是不是有點可怕?我們在無意識中放棄了讓自己變得更好。這解釋了為什麼「懂這麼多大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我們並沒有想清楚道理是否成立以及在什麼時候成立(當然也可能是因為經歷不足導致無法理解)。簡單地說,並沒有真懂。
我更深地理解了「雞湯用一種委婉的讓人覺得自己已經開始努力的方式來讓人放棄努力」[1]這句話。
我們被微博知乎豆瓣朋友圈裡的幽默段子搞笑圖片生活小竅門精緻生活指南情感故事勵志雞湯雞血人生大道理這些立等可取永不枯竭的令人愉悅的小刺激抬高了「滿足感/成就感」的閾值。因此,一切智力活動——也就是被稱為「正事兒」的東西——都變得枯燥無味且高不可攀,即使是小的阻礙也看上去麻煩得要死。
這是幻覺,就像戒咖啡和分手後的生無可戀。
也許這這種行為模式(包括囤積癖)是一種行為強化和心理成癮的體現。就像可樂/甜品/咖啡/香煙/毒品成癮一樣。萬幸的是,這不是毒品,我的大腦還沒有發生很可能無法逆轉的重大生理變化,不然我就不可能完成寫出一千字的筆記這一「壯舉」了。
當生活中沒有那些唾手可得的快感來源,或者想清楚後不帶道德判斷地主動放棄那些甜品時,「正事兒」就開始變得有吸引力了。當然,任何改變在最初都會有阻力。預期到並且接受困難的存在,阻力似乎就不再難以逾越了。
祝早日康復。
[1] 「心靈雞湯」式的文章錯在哪?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後記
凌晨一點多醒來,拿起床頭的手機瀏覽知乎。兩點鐘躺在床上開始整理思路。在亢奮中無法入睡,索性起來在在電腦前把當下的思考和過去的一些筆記整理成文。現在是早上四點半。
這兩天處在睡眠不足但持續亢奮、思維活躍、同時竟然沒有攻擊性的美好狀態里。在逐漸放棄自我評價、策略性地使用外界反饋和簡陋生硬的 GTD 方法之後,我發現自己竟然能夠做成一些事情,同時也意識到過去我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是如此地深信不疑。
更重要的後記被用道德和人生道理「攻擊」後的很可能同時存在的兩個典型反應:
- 我沒救了
- 去NM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全在防禦整個世界的敵意,完全無法分心去思考)
所有高中班主任都一再告誡學生不要玩手機(以及談戀愛)。除了懲罰之外,他們用的方法是道德指責加威脅——「你要是這樣墮落下去就會完蛋!」。我並不認同這種方法,這種風格的「道理」助長了廣泛存在的無意識的攻擊性,重要的是阻止了更多人認識和改善自己。
推薦閱讀:
※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可能得抑鬱症?
※如何能擺脫與人相處時的自卑?
※你做過哪些類似於「熬夜怕皮膚不好,敷個面膜接著熬」的事情來騙自己?
※上天是真的公平的嗎?
※雞湯的普遍共性有哪些?熱衷雞湯的人群有什麼特徵,被什麼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