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殘牆斷瓦中尋找幼時家園,古村復興路在何方?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轉載
導語本文為馬良行簽約著名景觀建築師孔祥偉先生關於偏遠古村復興問題的思考,文中介紹的安徽徽州的靈山村有著驚人的美景,然而古村落的保護、修復以及「空心農村」的發展問題卻令人驚心。如何運用鄉土的材料找到視覺和精神上的共鳴?偏遠古村的復興之路又在何方?且看聽孔祥偉先生娓娓道來。
▼
為何難以忘記
那個小小村落為何夢裡
總是那條童年的小河
你想念幼時的魚兒和鳥兒
你說你要回去
小巷已然被荒草遮蔽
你還是要在殘牆斷瓦中
找尋你的幼時家園
——孔祥偉
就徽州古建築而言,如四水歸堂,多進院落,小樓梯,保溫防盜的小窗,等等。最後,這其中,找到最佳的美學之道,是最為重要的。
《靈山村》敗落
就會有時間之美
但卻又會缺失生活的功能
古村如何在復活的同時又具有美學的價值?
這是個難題
不干預
便會被破敗消彌
干預
又意味著新的破壞
無人問津
便歸於塵土
人從何處而來?
恐怕是一個漫長生長的過程
這一切,還需探索……
中國的鄉建啊!
《苔蘚與石牆》微觀的景觀世界之美
是對自然的最大尊重
《瓦與牆》徽州呈坎靈山村
牆的主要作用是構成空間
但牆卻在不經意中成了藝術品
牆就是畫布
當風雨成為畫筆的時候
留下的是自由的痕迹
當苔蘚和草成為顏料的時候
牆又成了生命的畫布
牆或者作為背景
南天竹映照在前
而在口號時代
牆成了課堂上的黑板
民眾退化成被馴化的物種
這是最不具備詩意的事情
但這就是牆的命運和歷史
徽州靈山及西溪南
《歷史的痕迹》 四百年,明代的老房子苔蘚和石花長滿斑駁的石牆
就連木門也成了生命的溫床
對聯已然殘缺
但南國東都猶在
曾經的大宅變為柴火的料場
這是也是歷史的一種表現形式
農村空心化的無奈
徽州呈坎鎮靈山村
方姓家族,村子的傳說追溯到方臘
《牆與街巷》暖冬
白牆
綠苔
雨水的痕迹
青石板
小窗洞
只是已經趨於空心化
徽州呈坎靈山村
作者簡介孔祥偉,景觀建築師,國家一級美術師,觀築設計創始人,馬良行簽約著名景觀建築師。2001年創辦北京觀築景觀規劃設計機構,從事景觀建築和城市及鄉村設計實踐,認為設計的本質是「觸及精神的創造」,自然、環境、文化和藝術都深深作用於人的精神,設計應遵從內心的指引,慰籍人的情感和靈魂。現任北京觀築景觀規劃設計院院長兼首席設計師/中華全國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副會長/《景觀設計師》雜誌主編/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綠色基礎設施研究所顧問專家/中國海外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建 築 設 計 類 八 卦、干 貨、熱 聞,更 多 精 彩 請 關 注 微 信 賬 號 :馬良行mlhang
推薦閱讀:
※從王石談話「連BIM都沒建起來,還奢談搞什麼互聯網+」看萬科的數據管理
※如何成為一名建築師 —— 緒論
※杭州loft鋼結構閣樓房用多厚的水泥纖維板合適?
※詳細的收房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