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殿的傳說:故宮的角樓真的是魯班顯靈「造」的嗎?
故宮裡面故事多,不光宮殿的故事多,就連它四個角上的角樓也有很多的故事和傳說。如今,這四座角樓儼然已經成為了故宮的標誌性建築,每個去故宮的人,都會舉著自拍桿「咔擦咔擦」的狂拍它們。
可是宮殿君想問問各位,大家知道這四座角樓為什麼要建成這樣嗎?
故宮的角樓,建成於明朝永樂年間,它在建築特色上叫「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其整體結構呈一個三層屋頂的小殿,最上層的屋頂是縱橫搭交的歇山頂,由兩坡流水的懸山頂與四面坡的廡殿組合而成,因為屋頂上有9條脊,所以又稱其為「九脊殿」。整個角樓建的別緻精巧,屋檐間斗拱相連,錯綜複雜,可謂是中國宮殿建築史上的難得佳作。
有古建專家指出:
其實角樓並不是真正的樓,從它的外面觀看,三重檐飛翹的屋檐,層層疊疊共計有28個翼角,16個窩角,28個窩角溝,10面山花、72條房脊。但是當你進入角樓的裡面時,就會發現,屋內乾淨利落,沒有一根落地的柱子,更沒有樓梯、樓層,稱其為角樓大概是因為它建在城牆上。
(李乾朗手繪故宮角樓剖視圖)
那這些角樓是做什麼用的呢?
其實它們就相當於「哨所」,守城的士兵們可以在裡面休息、駐守、遠眺,四個角樓配合著宮牆和護城河,組成了一個牢固的防禦體系。
那問題來了,既然僅僅是「哨所」,為什麼要建的如此精美,這樣豈不是華而不實,浪費人力物力?
關於角樓為什麼要建成這樣,其實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當年永樂皇帝打算遷都北京後,就命人加緊修建紫禁城,同時還特別吩咐管工的大臣,必須要在紫禁城的四個角上都建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角樓作為哨所,護衛宮城,期限為三個月,如果建不成就將管工大臣處死。這位倒霉的管工大臣領命後,心煩不已,因為他壓根沒見過皇帝所說的「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建築,但沒辦法啊,皇帝讓建就必須得建,否則只能死。這位管工大臣於是召來了北京八十一家木廠的建築師,詢問他們看法,結果這些建築師門也沒思路。
正在眾人都為這事鬱悶的時候,其中一個工匠打算上街走走當排解。正當他閑逛時,忽然見到了一個賣蟈蟈的攤前擠滿了人,他也擠了進去,
「哇!這裝蟈蟈的籠子好精緻啊」他讚歎道。聽到了這樣的讚歎,賣蟈蟈的老闆抬起眼打量道:「年輕人,這籠子我可是費了很多心思編的呢,你要不帶一個回去玩玩?」這位工匠聽後,心想反正也不要幾個錢,就買回去玩玩吧。就這樣,他買下了蟈蟈籠。
正當他提著這個造型別緻的蟈蟈籠準備回工地時,突然間他似乎想到了什麼,趕緊將這籠子拎到眼前細細打量,咦,這籠子的造型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嗎!找到了,終於找到了!
他欣喜若狂的飛奔回剛才賣蟈蟈的攤位前,想再好好問問那位白髮蒼蒼的老闆具體是怎麼製作這籠子時,只見攤位前空空如也,而從這以後,就再也沒有人見過那位賣蟈蟈的老闆。
而這位工匠也憑藉著蟈蟈籠的啟發,建成了如今精美絕倫的角樓,逃過了一死。這之後,就有人傳言說那位賣蟈蟈的老闆就是魯班爺下凡來幫助這些窮苦工匠們的。
當然,這傳說始終是不真實的,故宮角樓的建築到底是不是來源於蟈蟈籠的啟發,現在也無從考證。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確信,這是咱們中國古代工匠們智慧的結晶,「魯班」也是工匠出身,他就代表著全天下工匠們的高超技藝。
關於故宮的角樓,到底是誰設計的,又是誰建的,現在已無從考證,不過宮殿君在查閱資料時還意外的發現了角樓建築的一個「小秘密」,就是這角樓之所以建成「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其實是有說法的,9、18、72這三個數字都是「9」的倍數,而9在《周易》里是極陽數,一般代表著皇帝和皇權,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初建角樓時非要強調那個「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了。
推薦閱讀:
※關於傘的極簡史
※[i·寧德] 驚呆!這個濱海之城的24小時,竟然可以這麼美?
※華夏錢幣第一縣在哪兒?
※長城的文化傳承意義在哪裡?
※為何粵語與普通話的矛盾愈發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