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簡記(上)
這是我閑的沒事的一篇關於輕小說的稿子,直接放了。
但鑒於我有的時候有故意製造巧合瞎編亂造的情況,所以並不保證它能夠全是對的。
其中有些資料,在當時囿於篇幅以及影響問題沒有細講,我盡量有時間補充一下。
在東瀛,你可以找到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學體裁,戰國時期特有的物哀風格,八百萬神的泛神理論,獨樹一幟的推理,推及到戰後湧現的現實主義文學,這些形形色色、文風各異的文章,最終構成了如今興盛的日本文學圈子。不過在汲取世界文學之精華的同時,日本的市民文學跟日本的其他玩意兒一樣,成功的產生了加拉帕格斯效應,衍生出了一種半新不舊的新體裁———輕小說。
眾所周知,儘管從法理上和事實上說,日本可以說是亞洲唯一的一個徹徹底底採用西方民主制的國家。可是日本儘管也不缺乏民主國家那種社會表層的活力,卻並不能掩蓋社會底層的僵硬。在企業和政壇中,家族制的世襲方式依然沒有跳脫出東方儒家文化「家天下」的桎梏,而與之俱來的,就是整個社會階層的僵化和極低的階級流動率。
縱然日本政府是有著高福利的美名,可是一旦你失了業,沒有了房產作為擔保,那麼這些福利你就統統享受不到。在信奉著「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國度,作為一名只會給人添麻煩的「homeless」,你只會受到親戚的鄙視以及輿論的唾棄,從此再也沒有找到工作的可能。
所以和中國不同,跳槽或者辭職創業的事情在這裡是極少發生的,由於社會對於失業者的歧視,大多數人一輩子就只能過著跟著上司加班到十點沒有加班費,早上六點還要起床擠地鐵的生活。而當這種僵化的社會現象投影到了校園的時候,對於那些懵懂的學生來說,比起辛辛苦苦工作到十二點的『西裝螞蟻』們,戀愛和書籍也許是他們他們面對未來最好的避風港了。所以日本高中時期的戀愛成功率很高。而輕小說,則是另一種『遁世』的方法。
其實嚴格來講,「輕小說」這個名字的出現才二十年,可是它卻以病毒傳播的速度一樣迅速的興盛,甚至開始從原本的校園反噬到了社會的主流文化,並逐漸成為了話題。而在日本,每年新出版的輕小說就數以千計,單本銷量可以以數十萬計,其實這些現象的幕後推手一目了然,那就是輕小說搭上了日本動畫的順風車。
在戰後出生的第一批孩子們,儘管他們的物質世界匱乏,但幸運的是,他們的精神生活不可謂不豐富,那時的時代屬於手塚治虫和藤子不二雄們,他們正在通過自己的畫筆一步一步的建立起屬於夢與狂想的國度。而在手塚治虫之後,日本的動漫大國地位就已經被奠定了,在動漫最風靡的九十年代,日本的少年漫畫三大周刊,《少年jump》、《少年mangazine》和《少年sunday》,一期的銷量就可以達到一千多萬,要知道,在日本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發行量的報紙,《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也才剛剛到達了一千萬而已。
不過馬上,他們就遭受到了毀滅性打擊。
儘管日本的動漫可以說是天馬行空,受盡孩子們的追捧,但他們的色情化傾向卻也是家長們擔心的對象,而到了八十年代末,隨著幾樁惡性犯罪事件的發生,出版商和家長們蓄積已久的矛盾終於爆發,從和歌山「抵制壞書」運動的開始,全國就掀起了一陣燒書的熱潮,家長們紛紛將孩子手中的漫畫扔到了火坑,並聯名向政府施壓,而輿論也不出意料的倒向了家長那一方,這種矯枉過正,再外加漫畫周刊對於漫畫家的壓榨由來已久,他們要麼被政府勒令停筆,要麼因為低福利待遇而罷工,最終給漫畫界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他們的銷量巔峰從此停留在了九十年代。而動畫這種因為漫畫而生的載體,也從此陷入了窘境。
所幸,輕小說幫了他們一把。
輕小說的前身是70年代的奇幻小說,儘管當時被風頭正盛的漫畫給蓋了過去,但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它們憑藉著出色的文筆以及動人的插畫,通過這種漫畫式的書籍成功的吸引了文學評論家以及動漫愛好者們的注意力,銷量也漸漸的上了百萬級別。在九十年代的小說新人獎上,就已經出現了日後呼風喚雨的文壇領袖,而當時的主編菊地秀行,現在更是成了奇幻小說的標杆級人物,影響了之後一大批的推理以及懸疑作家。
在青春文學並不風行的年代中,這些以奇幻塑造而又以校園生活為賣點的文學作品無疑很好的補充了高中生們的閱讀空缺,儘管輕小說也曾經被無數人批判為「不是正統的文學作品」、「內容膚淺」等評價。但其實,輕小說從一開始,就已經包括了文學中的一切要素,正統的冒險故事,詭譎的懸疑小說,經濟學、甚至還有以文學書籍文賣點的題材,而這些被人所輕視的輕小說,僅僅是把上百年來的經典文學題材改頭換面,加上了一個校園的背景而已。這和當時以單一的打鬥、運動為賣點的漫畫,內涵就高了幾個檔次,所以自兩千年以後,輕小說改編動畫的井噴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而它們獲得的商業與口碑上的成功也在告訴那些評論家們,輕小說之「輕」,並不體現在內容輕浮和膚淺。
輕小說的「輕」,其實就是字面上的「輕」而已,輕小說的載體,往往是十六開的文庫本,這種單手即可翻閱,重量不足百克的書籍極易翻閱,一直都是讀者們的摯愛,尤其是在人擠人的東京地鐵上的時候。儘管輕小說算是近些年來的新生事物,文庫本可是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從明治時期的經典名家全集開始,無數知名文學家的作品都被壓縮到了這十六開之內,甚至一些嚴肅的學術書籍,也對文庫本敞開了懷抱,而它的價格往往只要精裝書籍的四分之一,儘管有不少人詰難文庫本在翻閱的時候,缺少一些讀書的儀式感,可是其文字的親切感,卻是正裝書籍不可比擬的。輕小說也就是由於這種親切感而成功的打入了青少年的世界。
儘管文庫本的輕巧與廉價是他最大的賣點,但它並不代表者低俗與色情,如果按官方一點的論調的話,文庫本是日本人「將永恆不朽的經典書籍從少數人的書架和研究所中解放出來」的具體體現。
要知道,在2008年,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文庫化出版的時候,不惜花費重金聘請知名漫畫家小畑健繪製插圖,結果發售的時候一躍登上了當月銷量的榜首。在這種全民式的閱讀狂熱中,輕小說雖然只能算是個後輩,但它也因為自己的多樣化而成功的佔據了一席之地。
而在輕小說的出版大潮中,就如同門閥分明的日本戰國一般,傳統的出版商們也往往推出屬於自己的輕小說文庫並和作家們簽約,其中不乏角川書店、講談社、集英社這些老牌出版社,它們在這一片具有極大市場潛力的藍海中攻城略地,各自佔據了一方,他們往往有著老練的編輯以及優秀的市場調研,能夠迅速的把握住市場的閱讀風向,並成功地通過新人獎挖掘人才,並附以巨大的宣傳機器來為新人造勢開闢市場。這可比二十年前,漫畫家不辭辛勞的趕稿,構思,還要時時刻刻擔心自己作品不被編輯腰斬的生活好上太多。
而受到這些出版社的鼓勵,輕小說作家們也開始放開手腳,去嘗試著更加具有挑戰性的故事結構以及敘事方式,例如《永生之酒》,背景就脫離了校園題材,轉到了30年代黑幫橫行的紐約的一輛火車上,而在敘事結構方面也成功跳脫出了單線敘事的方式,採用了多線敘事,人物群像的描寫方式。難能可貴的是,本書出場人物眾多,卻性格分明,不顯雜亂,故事的轉折也跌宕起伏,在動畫化之後,其出色的配樂和聲優的演繹更是為它帶來了明星效應。而作者成田良悟更是因為此書一舉成名。而他的成功,就是取決於這些多元化元素的融入,並在受到青年讀者的廣泛喜愛之時成功得到了主流文學的親睞。
不過在輕小說業界如此蓬勃的今天,在所有人都在熱衷於寫作,出版,改編動畫的三部曲時,它的隱憂也在不知不覺的來臨,而這次的危機,很有可能就會將這個作者、編輯和讀者聯合吹起的巨大泡沫吹破,讓人們重新體會到二十年前那個摧毀漫畫業界的,凜冽的寒風。
推薦閱讀:
※《鋼煉》— 踏上旅程,找回你的身體
※《BLEACH》[K]BG9: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迪迦奧特曼劇場版詳細有知道的嗎?
※《罪惡王冠》中楪祈不為人知的一面是什麼?
※全金4來了,下川姐卻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