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印記」縫紉機中的母愛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記憶中,媽媽總是坐在縫紉機前,為全家人縫縫補補。每一次縫補,都會讓織物重煥生命的光彩,每一次縫補,都會讓生活繼續大步前行。

做新衣,縫被套,媽媽那一雙精緻的巧手像變魔術一樣,將一片平白無奇布料,搖身一變成了合體的衣物。時光在縫紉機飛快的旋轉中流逝,快快跟隨嘉園君的腳步去探尋那些屬於縫紉機的歲月吧!

縫紉機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也是一代人的記憶。就像那個時代的人一樣,縫紉機顯得十分的樸素與實在。右手轉動上輪,雙腳自然踩動踏板,機針卡噠噠響起來,那時候,縫紉機非常稀缺,它曾經和自行車、手錶、收音機並稱為家庭生活的「三轉一響」,象徵著生活的品質。

把縫紉機的機頭放進腹中,便成了兒時的學習桌。還記得最愛的便是拾掇縫紉機的側抽屜,因為裡邊總是能發現各色的線卷,小小的皮尺,各式各樣的針,還有最喜歡玩的梭芯。

縫紉機的前世今生

1755年,查爾斯被評為首屆英國機械裝置專利獎,以表彰他對縫紉機藝術的貢獻—發明了一個雙尖針頭。

1790年,英國發明家托馬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孔、後穿線、縫製皮鞋用的單線鏈式線跡手搖式縫紉機。但為進行宣傳,直到1874年威廉姆牛頓威爾森才又發現了該機器,並加以改進,成為了當時英國中產階級最時髦的「威爾士公主」牌縫紉機。

1841年,法國裁縫B·蒂莫尼耶發明製造了機針帶鉤的鏈式線跡縫紉機。

1851年,美國機械工人列察克發明了鎖式線跡縫紉機,並成立勝家公司。

1859年,勝家公司發明了腳踏式縫紉機,後又發明了電動驅動縫紉機,開創了縫紉機工業的新紀元。

1940瑞士愛爾納公司採用筒式底版鋁合金機殼、內裝電動機的攜帶型家用縫紉機。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縫紉機工業得到了大發展,形成了一批骨幹企業:上海的飛人、蝴蝶,廣州的華南縫紉機廠以及天津縫紉機廠。當時的縫紉機多為普通家用型以及低檔工業用縫紉機。

20世紀50年代末,輕工業對家用縫紉機進行了標準化處理,更多縫紉機廠也應運而生,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一些做自行車輪胎、醫療手術等特殊用途的縫紉機被開發出來。

縫紉機的發明不僅提高了工廠生產效率,而且成為節儉、靈巧家庭主婦的得力助手。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縫紉機在家中越來越少見,我們只能從片片回憶中找尋它的蹤影,我們只能從老母親的口中找尋它的故事。


推薦閱讀:

你如何評價大鵬的《縫紉機樂隊》這部電影?
縫紉機樂隊值不值得看?
對縫紉機樂隊電影中人物的刻畫你有什麼想法?
電影縫紉機樂隊主要講述了什麼?
有人來評價一下縫紉機樂隊這部電影么?

TAG:縫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