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風控人對當下金融風險的思考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Jack看租賃」,作者AS。
租賃業的風控經理不容易,時間緊任務重,碰到有些大公司,人家還會說「我們跟你們融資金額也不多,而且你們還比銀行貴,不能給你們看那麼多數據,所有信息公開資料上都有」,一臉蒙圈的盡調,如果沒有十足把握,風控經理要強硬斃掉還真需要勇氣和魄力,大部分租賃公司都是業績導向,所以能做一點還是做一點。事後諸葛很容易,活在當下很難。
讀融資租賃業集體深刻反思:為何折戟輝山乳業之後,再深陷沃特瑪獲啟,也論風險。
金融本質的另種詮釋
金融的本質是給風險定價,這句話沒錯,但也可以從多個角度詮釋。
筆者想從另一個角度詮釋,認為金融的本質是搬運工,從價值低洼搬運到價值高地,不論是時間上(出讓某段時間的佔有、支配、收益的權利換取收益),還是區域上(從資金充沛的區域流向資金緊張的區域)。一言概之,金融即貨幣的時間價值及區域價值。
時間上,即期佔有資金收益為零,而資方沒有必要也(或者相較於獲得收益)無意時刻佔有資金,於是有了儲蓄、借貸等(債權類),乃至股票、期權類(股權類),以及其他形式的金融衍生品。這些固定期限或者不固定期限的投資出讓了佔有支配的時間,獲取收益。
不同的佔有時間期限,也就有了不同的收益。所以但從這個角度形成的價格或價值制度是期限越長,收益越高,也就是成本越高。然則現實中有些短期資金超過相對長期的資金得收益,這是多方因素積累造成。比如資本市場經常有隔夜回購年化收益遠高於7天回購乃至14天回購收益。為何?緊俏程度不同,還有就是收益低無吸引力(因為期限短,收益太低導致絕對收益低。投資人有時候不僅僅看收益率,還要看絕對收益)
空間上,資方總是更期望更高的收益。於是投資的空間,從眼前可見、了解頗深區域拓展到天南海北。業務範圍是全國的從業人士,對不同區域不同收益應該有明顯的的感觸。
上述觀點似乎未從風險角度考慮,誠然。
如果加入風險因素,那麼何為風險?不可估量不可控的一切或有因素。
時間上,期限越長,不可控因素越多,故而期限越長,風險越高,收益也越高。
區域上,風險更容易形成馬太效應,尤其是宏觀因素導致的。宏觀風險形成的因素是客觀的,區域內所有的法人或自然人都要面臨,故而風險爆發可能會出現區域集中的特性,尤其是行業或上下游集群的區域。所以也就有了區域禁入的指引。
風險定價與市場定價
為什麼寫金融本質的另種詮釋?因為風險定價實在無能為力,所以偷梁換柱,給自己找點台階。風險定價的前提是風險量化。
如何實現風險量化?這恐怕是業內——金融業,最難的難題吧。至於租賃行業,筆者見識較短,也僅僅知道仲利有個簡單的量化模型。然而這個模型也不是定價的依據,而是操作與否判定的參考。至於其他可有某些大牛實現風險定價,實在不知,如果百曉生知曉,一定拜讀學習一下。
如此,價格如何形成?不如稱之市場定價更為妥帖。市場決定資金流向,支配資源分配。對於價值高地,趨之若鶩;對於風險高地,避之不及。可謂之市場力量。
然則也有些干擾市場的因素,比如一些尋租行為,比如一些信息不對稱因素,但這些是短期的市場失靈,同時也可能是是時點因素造成的——在彼時彼刻,風險因素尚未暴露或依然暴露由於信息不對稱尚未被業審知曉。
總體來看,市場定價是相對公平公正的。Jack所提的北青州、南湘潭、東瀚瑞、西金堂、中禹州,我相信都有不同的成本。而對於東北、西北、西南,乃至鎮江、濰坊等地,融資成本也有明顯的差異吧。
市場決定資金流向,也決定其價格。
風險與踩雷
文寫上節,並非懟Jack,以及他所談的風險量化、風險定價觀點,我也曾嘗試風險量化,也希望能夠實現風險定價。其實不論是呼籲給風險做定價,還是本文對風險的思考,無非是呼籲重視風險,這是包括融資租賃在內的金融業的頭等大事。
Jack在文中援引YD及PA兩家商租成功避險,認為值得同行借鑒。筆者深表贊同。筆者只闡述一個觀點——這一點尚不敢說PA如此(設立時間尚短,不足以評判),然YD確屬——專業、足夠的專業性。此處所指專業性並非專業領域的專業性,比如醫療領域,而是指經營管理的專業。
第一,YD的管理團隊是國內最成熟最穩健,也是業內最資深的團隊。對於市場,對於波動,對於風險,其敏感性遠非從業幾年或者十幾年的管理團隊可比。不論諸位持何觀點,YD管理團隊的專業性、職業性應屬毋庸置疑吧。穩健、專業、資深的管理團隊帶的的是公司管理制度、風險意識、風險管控方面的全面高、精、專。
第二,專業團隊、專業素養下,培養出來的專業而又穩定信審風控人員。作為租賃業的一份子,你可能接觸過很多YD的前台——業務人員或者中台——資管人員,但是你與YD同為中台的信審風控人員接觸的有多少?市場上可見的YD的信審風控人員跳槽的有多少?再看YD的信審風控人員的年資狀況!當然這一點我沒有數據,但有點一點我可以篤定,YD永遠不會因為信審風控人員發表風險意見而被拎出來做業務。諸位的東家可有此現象?
第三,管理層團隊設計的科學薪酬制度與激勵導向。業務有業務的導向與懲戒,風控有風控的擔當與激勵。這恐怕也是大多數商租尚未建立起來的吧,或者不合理不科學的薪酬制度制約了公司各部門各崗位各職能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此前曾發表觀點認為,目前市場大多租賃公司、金租公司高管不夠專業,且此系市場上許多壞賬產生的原因。此時,更維持該觀點。
作為曾經的一線風控人員,見過了太多的輝山乳業、堅瑞沃能,切身也踩過某些地雷,所以也曾惡狠狠的說過,唯獨後悔不曾堅決、再堅決的建議否決、暫緩。
回顧想來,筆者認為規避這些雷,切須上下齊心,專業處置。
一、選聘專業素養的經營、管理團隊,建立科學的企業管理體系,建立專業科學的風險管控制度,培養從業人員的全面風險意識,以及獎懲激勵制度。
二、建立權威的風險審查、合規審查制度,塑造風控、合規從業人員的專業性、權威性。
以上兩點不再贅言,可借鑒上述YD事例。其他公司與YD相比,差了一個管理團隊。
三、業務盡調手段與風險的信審手段
筆者多以風控角度發表強支持風控的言論,然,我既有業務經歷,亦有風控經歷,始終認為業審更多是統一的,業審的對立更多的存在於合規、財務領域的懷疑與謹慎。
首先是風險的信審手段。風險的審查相對比較局限,許多商租要求風險人員只對所提供的資料發表意見,嚴重限制風險一線人員的職能與作用。開放一點的也只能對合規、行業前景、政策導向(涉及兩高一剩、三去一降一補、淘汰行業、限制行業等等)、經營管理、投資與再投資、財務因素(財報範圍)等發表意見。其中,財務因素恐怕是其審核的重中之重。
然而財務因素確是審核的難點。此處,我們專註於上市公司或者大型企業方面的財務(中小微財務審核與之截然不同,此處不適)。該類企業財務報表基本為合併報表口徑,業審人員對其真實性,或者說客觀性、公允性根本無法甄別。只能依賴於中介機構(事務所、律所、券商),相信其勤勉盡責,相信客戶對這些中介機構客觀、詳實提供了真實的財務數據、經營數據。此處提到除了事務所之外的律所、券商,是因為許多項目,作為風控業者,會參考公開信息、公開資訊,比如發債主體公開的評級資料、兌付公告、募集說明之類,其相關的中介機構的態度、觀點也是參考的重點。
財務報表確屬公允、客觀、準確,在財務報表中甄別風險,仍不簡單。首先,是大家關注的資產負債率、有息負債、償債能力、各項周轉率指標,此不贅言,入行基本知曉。第二,深入一點,收入確認方式,研發費用資本化情況,不良資產撥備計提狀況都影響其經營狀況、影響其財務報表靚麗程度。收入當期確認,下一會計年度轉回,這種情況有多少?研發費用資本化,是否可資本化?操作、解釋空間太大,中介機構一般不會為難被審計單位吧。減少不良資產撥備計提也不是少有的事情吧。第三,商譽。這是資本運作的標誌,為何?多為溢價收購的遺留。商譽無法帶來收益,更削弱償債能力。第四,遞延資產與遞延收益。見過所得說為負的嗎?稅後凈利遠高於稅前凈利,查查某幾年樂視的報表等等。財務報表能讀懂多少?財務報表又能反映多少實際?
當然報表我們只能給予信任,而且大多數報表也在可信範圍之內(當然對於不可信的報表也無能無力。之前有銀行信審部門,對於中介機構採用類似黑白名單制度,對於審計、評估報告之類未能客觀,將其列入黑名單,後續不再採納其報表。商租鑒於其規模無法與銀行媲美,故而難以採取此類懲戒),然而基於報表又能審核什麼?
1、正如之前的觀點,高槓桿。負債率過高,或者實控人股份質押過高。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其未來融資百分之九十概率會通過民間借貸,甚至已經通過民間借貸融資。誠如當年有小朋友收到渤海金控offer,諮詢渤海金控平台如何時,我的回復,大體意思是好平台,但槓桿過高,股價平平不理想,說明了投資者的擔憂。
2、過度投資、過度資本運作,尤其是跨行業投資、併購,積極謀劃雙主業、多主業,多次或說經常資產重組,炒殼等等。一句話就是不務正業。
3、主業盈利能力弱,利潤全靠非經常性損益。
何為非經常性損益?非經常性損益這一概念是證監會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當時將其定義為:公司正常經營損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發性損益。《問答第1號》則指出:非經常性損益是公司發生的與經營業務無直接關係的收支;以及雖與經營業務相關,但由於其性質、金額或發生頻率等方面的原因,影響了真實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項收支。
後續中國證監會陸續對其進行修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2008〕43號公告進行最新修訂,非經常性損益擴大到21條,如有興趣可自行百度。
4、承租人或保證人的合規操守或其管理層盡勉。
此節單獨拿出來,其實想表述的是上市公司信批合規性問題,以及此類的問題。對於上市公司的公告問題,我持合規就好的態度,但是對於刻意迴避或牽強合規的事件,實在反感。不論舉債還是擔保,按照公司章程或者上市規則,如需發臨時公告則發,如不需則可不發。但不論是否需要發臨時公告,直接強調不發臨時公告者,應視同不合規且存在可以可以隱匿行為。該類行為意味著合規問題,且管理層未能盡勉。近期華昌達事件,不能說明些什麼嗎?
5、其他異常科目或其他變化異常。
再說業務盡調方面。業務是能夠觸及風險所不能觸及的領域——除了財務因素(財報範圍)之外的大多數領域。鑒於風控作業的局限性,非財務因素,尤其是涉及承租人或實控人體系外產業狀況,需要業務審慎盡調。這些領域業務一線的職業敏感性、專業評判能力至關重要(如何有效快速的培養從業人員這方面的能力,是高管專業水平的評判之一,有些公司高管,恐怕連自己都沒能力做到吧)。
此節不再深入,這方面的盡調與信審需要業審相互協作,配合完成。一家租賃公司壞賬,通過其前中台人員構成、年資情況,恐怕就可以做個大體的判斷吧。
四、合規性
這是最容易被人忽視與拋棄的地方了,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其實也是最不願談及的領域,算了也就不談了吧。
業審之間的觀點相左,恐怕最多的也就是合規性以及財務因素中的涉及槓桿過高、資產重組、投資事宜、明保暗保之類的分歧。
經營風險
許多人持有這個觀點,租賃公司是經營風險的。
現實中,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上的,往往也是最不擅長經營風險的,更是出風險最多的那些……
細思,風險如何經營?也就是出現後有足夠的資產處置手段維護自己的租賃債權,或處置租賃物,或處置抵質押品,或想保證人主張……誰家擅長?我只知道某些上市公司項目,質押的股票被首封法院查封了,連處置的權利都沒有;我也很少聽說,誰家租賃物順利取得並在二手市場順利處理,乃至獲得超額收益;……
經營風險要有經營風險的能力。當你沒有建立起或擁有經營風險的能力的時候,你談經營風險就是「空談誤國」…….作為第三方的租賃公司,經營風險何其困難。
對於經營風險,也並非因噎廢食。前幾天參加某論壇,發現一個比較有趣的思路,拋磚引玉。
某新能源領域(電池),主機廠,成立自有商租,專註領域內,產業鏈涉及產品生產(以及上游)、銷售、儲能、拆借。產業鏈形成,這樣會形成極大的經營空間,電池融資租賃或經營性租賃,如逾期可取回用作儲能,壽終正寢可以拆借。不論儲能或拆借,其收益相當可觀。當然也面臨取回的難題,但作為主機廠更有可為之處,那就是在電池管理系統中加上定位及控制系統。總之真的大有可為之處,也就實現了經營風險。
總之,風險很難,業務也很難,領導更為難,項目安全退出真不易。
推薦閱讀:
※《融資租賃法律熱點及風險解決研究報告》要點總結
※天津市人大代表趙桂才:打造全球融資租賃集聚發展新高地
※車輛質押給債權人後,債權人能否使用質押車輛?
※融資租賃的利潤來源與盈利模式
※關於以租代購的簡單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