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漢所有高樓被限高153米……
近期有這樣兩篇稿子刷遍了武漢朋友圈,一則是武漢自媒體大v武漢買房的《那根636砍成500不重要,武漢要是妹「江景房」,很重要》,一篇是近期風頭正旺的自媒體華仔炮樓寫的《636砍成500,武漢綠地中心怎麼賣?》,它們不約而同在同一天寫了武昌綠地中心超高層被砍的事情。
兩名自媒體大v都表示綠地636大概率被砍成500,武漢買房表示:綠地636被砍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背後是武漢濱江天際線被限高。
華仔跑樓表示636如果被砍成500,售出去的總裁公寓怎麼辦?
綠地中心636被砍成500米,是一個既民生又專業的問題,因為綠地超高層代表了武漢的形象與地位,即便沒有全國超高層排名的地位,它也影響著武漢濱江天際線的美觀度,甚至是建築工程學上的一個難題,在建高樓是否合規誰說了算。
華仔跑樓的粉絲表示:當初市政府同意,民航不買賬!
也有網友表示:當初深圳平安中心同樣被砍。
冷靜的網友則表示:做了這麼高已經拿到工規證了,拿了工規證前因該獲取了空管的協審意見,為什麼又鬧?
武漢買房的粉絲表示:為什麼設計高度636?這是基於江景天際線最佳比例0.618來計算的,如果砍成500米好似肚臍眼下垂15厘米……
其實,綠地超高層被砍的事情並非新鮮事,早在去年已有網友在網路議論綠地超高層被砍一事,最終由綠地集團高層出面闢謠才得以平息。
然而,武漢超高層被砍的話題再次捲土重來。
綠地636被砍其實只是一個誘因,試想「武漢濱江,乃至武漢市內所有區域超高層必須受限500米以下」,結果如何?
以下是網路上流傳的兩張武漢濱江天際線的設計圖,這其中有綠地中心,周大福、華電……
目前,以武漢綠地中心為代表的一批濱江區超高建築,正在規劃、建設中,長江主軸沿線將啟動和續建200米以上高樓達39棟,這39棟天際線大部分都位於漢口濱江、漢正街、武昌濱江、青山濱江等區域。
所以綠地高樓被砍的後續問題在於:如果武漢規劃的39棟超高層全部被砍,又會如何?
武漢的天際線又會變成怎樣?
還記得兩個大v文章中都提到的,民航局嗎?同時貼出了例證,最新消息顯示,2018年3月22日-23日,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來漢期間,武漢市長萬勇指出,武漢市委、市政府歷任領導和現任領導都非常關心武漢綠地中心的限高問題,其本人更是多次帶隊前往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湖北空管局全力協調高度問題。
關於民航局限高等事宜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2017年9月,武漢市人民政府民航局就發出一篇關於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在武漢市城內凈空保護(核心)區域等事項的通告,文中提到:武漢天河國際機場跑道中心線兩側各10公里、跑道兩端各20公里以內的區域為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凈空保護(核心)區域。
而這一規定即為武漢機場凈空高保護範圍等核心區。在這一區域內禁止熱氣球、航拍、孔明燈一切活動,以及嚴格管控核心區域內建築物高度。
武漢天河機場中心直線距離綠地中心大概為25公里,跑道中心延長線垂直距離綠地中心為23公里左右,天河機場跑道方向為46度,無論從哪個方向起降,均不產生任何影響,至於真實原因暫時還不詳。
這一規則是按照機場跑道及中心線為測量點大範圍。那麼核心區域以外呢?是否不受管制?
其實2015年,民航中南變出台了關於《中南地區民用機場機場凈空航行評估管理辦法》,其中對於機場凈空高範圍及定義有了明文規定:
機場航行服務程序保護區:由機場飛行程序(傳統程序和PBN程序)、飛機性能分析、最低扇區高度(MSA)(包括機場跑道兩側10公里兩端20公里範圍)、最低雷達引導高度(MVA)保護區等以機場基準點為圓心,半徑55公里範圍構成的區域。
以上為專業術語,翻譯過來即:以跑道為標準兩側10公里及兩端20公里範圍為最低扇區高度,也就是核心重點保護區。
以機場為圓心,半徑55公里範圍內為機場航行服務保護區。以天河機場為圓心,半徑55公里是什麼概念?
小編默默在百度地圖進行了測量,半徑55公里範圍武昌可至鄂州。保守估計武漢四環內所有超過156米以上的建築物都需要詢問民航局,具體文件可查閱民航局官網,文件名為《民航中南地區民用機場凈空航行評估管理辦法》
而這一評估辦法是2015年6月3日起實施,這也是為何已經施工在建的仍要重新評估。
同樣,如同網路中網友討論的:規定僅僅是一個最高標準,其中也是一個博弈、爭取的過程。
綠地636被砍只是一個開始,636到500米只是一個預估,並不是一定準確的結果。
同樣是超高層,同樣或因為民航局有被「砍」的可能,綠地火了,周大福等其餘38座超高層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命運。為什麼?
綠地中心,從「出生起」便吸引著所有的目光,佔據了所有媒體及網路的「頭條」位置。前日,與636被砍一同出來的新聞還有:綠地中心的總裁公寓預售價獲批。
按目前的預售證信息,獲批的寫字樓約6萬/平,總裁公寓約7-11萬/平價格,顯然是按636來批的。當真的變成500,猶如網友所說完美黃金分割線下的江景房變矮……是否還是宣傳中的那個匯聚一切光芒的「總裁公寓」嗎?是否還會有人願意買單?
當然,綠地中心最後的高度尚在博弈中,或許仍然是我們期待的那個636?
其實,國內超高建築物臨時調整高度的新聞屢見不鮮,武漢並非是首次面臨這樣的問題,在其他城市早已有過這樣的先例。
以廣州地標小蠻腰為例,國際競賽方案確定的高度是610米。而經過空管部門完成機場評估並與政府協調後,縮減到600米以下,縮減的主要方式也是削天線。為此不得不多耗資一千多萬,工期拖延幾個月。
還有深圳的平安金融大廈,按照當時公布的設計方案,主體高度588.45米,設計高度660.00米。次年7月,該項目就已經超過京基,最終也是因為航空限高,導致項目高度的「縮水」,最終高度鎖定在600米。而矮了的60米主要是取消塔尖的「天線」裝置,並不影響原有的主體設計。
當然,全國而言並非都是這樣以悲劇結尾,2014年,深圳前海也處於深圳機場凈空保護區內,據民航相關法規制度要求,前海一部分區域處於「凈空限制面」範圍,建築海拔高度應控制在153.72米以下。
因此,前海將近三分之二的面積都將落在凈空限制面「進近面」以內。不少項目都被迫降低了建設高度,譬如前海恆昌科技在前海競得的一塊用地就從原本規劃的320米被調降至153米。
然而,2017年,有了新進展,經過3年博弈,前海項目限高由153米變為280米,即前海高樓再被砍後又獲批長高。
所以,這一切並不是都是以失望告終,我們仍然要抱有希望。
從CBD武漢中心的438米到武漢綠地中心的636米再到武漢周大福金融中心的648米,武漢城市天際線的高度在不斷刷新,這種商業「向上走」的物業發展趨勢,說明了什麼?
一方面,天際線的誕生與拔高都反映了這座城市核心區域地塊資源日益稀缺的現實,這種情況下,大量房企寄望於「舊城改造」騰出土地。另一方面,在產業大轉型的背景之下,再加上品質地段的稀缺情況加劇,那麼,高層的商業綜合體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品質地段的經濟功能。
只是,我們不禁要問:到底哪一種開發模式適合武漢的濱江?在筆者看來,將最為稀缺的江景地塊留給最具遠期價值、並能深刻影響城市發展的優質綜合體項目,才能更好地起到「阿基米德支點」的板塊撬動作用。
漢口濱江區近年來的變化(圖片來源於高樓迷)
對於濱江區,只有高起點的城市規劃,才能將土地價值最大化。只有高品質的商業和辦公項目,才能真正為新城區導入富有活力的人潮和經濟體,增強板塊吸附力,完成消費的閉環,支撐土地溢價。
所幸,我們在武漢新一批出台的濱江標杆項目規划上,看到了這些希望。有這樣的重量級規劃,實際上反映出武漢城市操盤者對江景土地利用價值的思路轉變。
對於武漢的天際線,武漢的超高層,你是怎樣看待的?
推薦閱讀:
※億圖讀懂|傳統淡季持續 武漢房價緩慢回升
※荊州衰落與武漢興起的原因的對比差異明顯?
※營改增後開發商裝房花銷可抵扣稅費 精裝修或成趨勢?
※後湖片最後一塊「凈地」 三金潭村被朗詩「拿下」了
※盤點武漢8家最有逼格的服裝店 值得一逛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