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和外婆相比,孩子通常會和誰更親?

作者:雷雨

這是一個在大時代變化的背景下發生的狀況。大家庭在上個世紀已經慢慢消失,與日俱增的人口流動使得家庭成員分散開來。雖然這種現象偏離了人類進化過程中的大家庭傳統,但在中國傳統文化和現實壓力(目前大多數父母雙方均需要工作,小孩的照料需要(外)祖父母的協助)影響下,(外)祖父母和孫輩之間的關係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們可能會認為,成為(外)祖父母是一件令人傷心的事情,因為它意味著你即將老去。但是,孫輩的降生會讓(外)祖父母感到驕傲、高興和深深的滿足感(特別是在目前低結婚率、低生育率的情況下)。

但是,(外)祖父母和孫子的親近程度存在巨大的個體差異。不僅是奶奶(祖母)、外婆之間存在差異,其實我們可以把四位(外)祖父母輩的長輩放在一起比較。

從理論上來說,祖孫之間的遺傳相關度是0.25。但是我們基於進化心理學的理論假設存在這樣一個前提:男性面臨父親身份不確定的適應性問題,而女性的母親身份則是確定無疑的(其實這個觀點也是解釋為什麼母親對孩子的照顧和親近程度高於父親)。這一點用在(外)祖父母身上同樣適用,不過我們需要對理論進行具體的轉換:(外)祖父母和孫輩涉及三代人,所以從(外)祖父的角度來看,祖孫之間的遺傳關係存在兩層疑慮。首先,他可能並不是他兒子或女兒的親生父親。其次,他兒子未必一定是他孫子的親生父親。這種雙重疑慮使(外)祖父和孫子之間的血緣關係在所有祖孫關係中最具不確定性。

在隔代血緣關係的確定性上,處於另一個極端的是女性和她的外孫。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女人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她的外孫身上必然攜帶著她的基因拷貝(可能她不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她是她女兒的媽媽,而她女兒又必定是她外孫的媽媽。總之,從廣義適合度理論得出的理論預測是非常清楚的:從孫子的角度來看,當其他條件都相同時,外祖母的投資將會最多,而祖父的投資將會最少。

在美國的一項研究中,進化心理學家托德.德凱進行了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在成長過程中與被調查者最親近的是外祖母,而最疏遠的則是祖父,在相處時間、收到的資源(禮物)和學習知識上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詳見圖表)

在歐美的多樣研究中均有類似的發現,外祖母對孫輩的關愛和投資都遵循相同的模式,比如,當孫子去世時,外祖母往往最傷心,而祖父的悲痛程度最輕;孫子與外祖母見面的次數也顯著高於祖父和祖母(即使祖孫之間住得再遠,結果也一樣)。

同時英國研究者發現由於外祖母健在,母親的生存幾率更高,從而孫輩的存活率也更高,即使母親的存活率相等的情況下,孫輩的存活率也更高。

至於出現這樣的情況,進化心理學給出的解釋是:女性在更年期之後還能活很久(相對於男性),她們之所以對孫輩投資更多,是可以通過隔代投資(比如幫助、照料、食物和智慧)來提高她們未來生活的適應度,希望孫輩來給予贍養的回報。

當然這些觀點與結論是基於西方背景和進化心理學的理論假設,那麼我們思考下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情況,個人覺得至少有三點是對(外)祖父母對孫輩照顧產生影響的因素:

1、孫輩的性別影響祖父母對其投入資源的多少,在中國重視家族「香火」傳遞的背景下,如果孫輩是男性(特別是長房長孫)的誕生,將獲得祖父家族的極大重視與照顧,因為中國歷史上「嫡長子」繼承製的影響,決定其將獲得家族繼承權;而女性孫輩的誕生,按照中國傳統觀點來看,其成年後必然將嫁出去,將不再屬於家族成員,投入過多的資源並不能給本家族帶來明顯的好處;

2、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影響,在「男性家族繼承」的觀念逐步淡化和計劃生育政策造成獨生子女的雙重影響下,(外)祖父母在只擁有一位孫輩的情況下,自然是希望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這個孫輩上,這時從月子照顧開始,雙方祖父母就在爭奪主導權,而這時能決定其選擇的是母親,母親一般會覺得由自己母親照顧更為方便,而由丈夫母親照顧時擔心受到生活習慣和負面評價(嬌生慣養、要求多)的焦慮。同時,因為孩子更多由母親照顧,外祖母基於對女兒的關愛提供更多的協助與資源投入,自然在嬰兒期受到外祖母的照顧更多,對其產生的依戀性更大。

3、(外)祖父母本身的學歷、經濟收入情況、居住環境、身體健康狀況等也可能對其照顧孫輩的資源投入產生影響。基於配偶選擇的機制來說,大多數家庭中母親的年齡會小於父親,意味著(外)祖父母的年紀更輕,自然能幫助女兒照顧孫子的可能性會更大。

其實除了外婆比奶奶對孩子照顧更多,更親近外。在中國部分地區存在著一些相關的習俗,如「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娘親舅大」等等,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個問題。

作者簡介:

雷雨

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前身為中國心理學誕生地——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應用心理學系

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

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資深人才測評師及資深EAP培訓師

中國心理學發源地的學術浸潤,給了雷雨老師豐厚的心理學底蘊,從南師大開始,雷老師便跟隨諸位老師研究精分與意象,對於精分與意象的深入探尋,讓雷老師痴迷於圖畫心理學而廢寢忘食,這一痴迷,竟是一紀的光景。

雷老師對於人性之於圖畫的研究,不僅是在理論的層面,更重要的是將圖畫的理論融入到生活與工作中。在他從事企業人才測評時,曾經開創性地將圖畫與人才測評相結合,產生了超乎想像的效果,贏得眾多企業HR的高度認可與觀摩學習。

同時,雷老師還將圖畫運用於親子諮詢中,幫助了眾多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階段,為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雷老師對於嘗試利用圖畫治療抑鬱傾向的來訪者,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推薦閱讀:

除了命令孩子,我們家長還可以這樣做……
爸爸,媽媽,請別以愛的名義來綁架我
育兒判官,對媽媽們是一種傷害!
毀掉孩子「自主性」的幾件小事
如何培養內心富足的孩子

TAG:親子教育 | 親子關係 | 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