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宜物 | 魯本斯:正色巴洛克

彼得·保羅·魯本斯 (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年:《自畫像》(Self Portrait),1623年,木板油畫,45*61cm,巴洛克風格(Baroque)

……巴洛克的顏色……

佛蘭德斯只有一個魯本斯,正如英國只有一個莎士比亞,其餘的畫家無論如何偉大,總缺少他的一部分天才。」——伊波利特·阿道夫·丹納

魯本斯是17世紀弗蘭德斯畫家,早期巴洛克藝術的傑出代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節。

1592年,魯本斯在母親的安排下開始學習繪畫,1598年,結束學業的魯本斯加入安特衛普聖路加公會,正式成為一位畫家。1600年,魯本斯前往義大利深造,在那裡認真鑽研古羅馬的雕塑和文藝復興盛期的繪畫,特別是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的作品;1603年,出使西班牙的魯本斯又目睹了提香(Titian Vecellio)的大批繪畫。身為外交官的魯本斯,不僅 擴大了他在各國的知名度,也使他得以欣賞不同風格的繪畫,從而加以運用、形成自己的獨有的巴洛克風格。

魯本斯筆下的巴洛克風格融合了人文主義思想和傳統的弗蘭德斯繪畫手法,他的繪畫作品色彩鮮艷而豐富,充滿運動感與蓬勃的生氣,在一片熠熠生輝地畫面下卻又能顯示出井然有條的秩序和鮮明的對比。

魯本斯的繪畫題材包括宗教、神話、風景和人物肖像畫。代表作品有《上十字架》、《下十字架》、《美惠三女神》、《阿瑪戎之戰》等。

《瑪麗·德·美第奇抵達馬賽》(The landing at Marseilles, 3rd November 1600),1622-1625年,畫布油畫,395*295cm, 巴洛克風格(Baroque), 現藏於巴黎盧浮宮。

1610年,亨利四世遇刺後,王后瑪麗·德·美第奇開始攝政,她為了流傳百世,特請魯本斯以她的生平事迹為主題,繪製了21幅歷史與神話相結合的大型連環繪畫《瑪麗·德· 美第奇生涯》,裝飾在盧森堡宮中。拿破崙執政起,這組繪畫作品進駐盧浮宮,並於1900年起有了專屬的展廳。

這幅繪畫作品描述了瑪麗王后抵達馬賽的熱鬧場景。畫面中以船體奢華的裝飾和紅色地毯為分界線,將畫面一分為二。上半部分表現現實世界中迎接皇后的盛大場面,貴婦人們身著華服,表情沉靜端莊,僕人們前呼後擁的簇擁著王后,自帶光環的瑪麗王后接受人們的熱情歡呼,成為畫面的焦點人物。畫面運用透視手法將密布著的人物形象錯落有致的分散開,逐漸後退、縮小的背景和人物群像為畫面增添立體感與穩定性。下半部分中體態豐腴、明艷動人的海中仙女是海神涅萊斯與多里斯所生的女兒,她們名叫涅端伊德斯,是樂觀與載歌載舞的象徵。她們誇張扭動著的身軀洋溢著喜悅、激動的心情,她們纏繞緊船的纜繩,與身邊的海怪合力、使船順利抵港。海中仙女們散發著光彩的靈動的身軀與上半部分珠光寶氣卻莊嚴的畫面形成鮮明對比,但船體的裝飾又連接了上下兩部分,使畫面對比中有統一。

畫面中立於甲板上儀態莊嚴的貴族紳士是上岸儀式的護衛者,是畫家超然與公正的化身,體現了他對畫作表現形式與內在情感的掌控。

《瑪麗·德·美第奇的教育》(Education of Marie de Medici),1622——1624年,畫布油畫,295*394cm,巴洛克風格(Baroque),現藏於巴黎盧浮宮。

《神化的亨利四世和瑪麗·德·美第奇的攝政宣言》(Apotheosis of Henry IV and the Proclamation of the Regency of Marie de Medici),1622——1624年,畫布油畫,295*394cm,巴洛克風格(Baroque),現藏於巴黎盧浮宮。

《戰神瑪麗·德·美第奇》(Marie de Medici as Bellona),1622——1625年,畫布油畫,295*394cm,巴洛克風格(Baroque),現藏於巴黎盧浮宮。

打開魯本斯的繪畫集,幾乎每一幅畫作都有裸露著的身軀。去年剛開始分享這些畫作時,有次我和我愛人分享《勒達與天鵝》,這幅被達芬奇、米開朗琪羅、魯本斯、布歇、委羅內塞等等的藝術大家繪畫過的作品,但是圖片發成功居然要打馬賽克?!我不懂,難道這曼妙的身姿真的除了肉慾就沒有其它藝術美可言嗎?!

這些藝術品真的需要需要文字為之「正色」了!

《勒達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1598——1600年,木板油畫,80*64cm,巴洛克風格(Baroque)

達·芬奇《勒達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1510年,木板油畫,77.5*130cm,文藝復興盛期風格(High Renaissance),現藏於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

你心中是什麼樣子,你的世界就是什麼樣子

在我心中,這些豐腴的、扭動的、裸露的身軀是藝術、是美、是多少人無所不用其極卻永遠無法到達的高尚的藝術境界。

這裡是鶼鰈謾彧,每晚九點,與您相伴

館藏經典,點亮藝術之眼

文/編輯 by 鰈

圖片 by 《偉大的博物館》

微信公眾號:鶼鰈謾彧(JianDieManYu)


推薦閱讀:

TAG:巴洛克風格 | 西方藝術 | 西方美術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