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懟了美國政府,還是2次丨有錢人和你想得不一樣

最近看了一部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華盛頓郵報》,入圍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電影《華盛頓郵報》海報)

雖然這部電影改編於真實事件,但我發現,其實真實的歷史遠比電影要跌宕起伏得多。

從《華盛頓郵報》這幾十年的歷史沉浮中,其實我們可以學到不少投資知識,直到今天都還能用得上。

今天就來和你仔細聊聊~

一、2次怒懟美國政府的「女強人」

上世紀70年代,美國記者偷偷闖入五角大樓,竊取關於越戰的絕密文件,並輾轉交到《華盛頓郵報》手裡。

這些文件可不得了:上面記錄了美國政府發動越戰的「醜聞」,一旦公布很有可能會觸怒當局。

最終《華盛頓郵報》頂住了重重壓力,選擇曝光這些絕密文件,這也促成了進行10年的越南戰爭的結束。

沒過多久,《華盛頓郵報》又爆出一個大新聞:尼克松團隊在競選對手的總部安裝竊聽器,不料被當場發現,逼得尼克松被迫辭職,這就是著名的「水門事件」。

(《華盛頓郵報》頭版報道「水門事件」)

因為「五角大樓事件」、「水門事件」等熱門報道(後來報道柯林頓與白宮實習生醜聞的也是它),《華盛頓郵報》一下子名氣大漲,從一家地方性小報變成了全美排名前五的大報紙。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華盛頓郵報》的總裁凱瑟琳。

今天大家對商界女強人早已司空見慣,而那個年代,女性一般都是家庭主婦,當CEO絕對是一件很稀罕的事。

實際上,就在十年前,凱瑟琳還是一個全職太太,《華盛頓郵報》在她丈夫的經營之下,業績蒸蒸日上。

但誰也沒想到,凱瑟琳的丈夫後來患上躁鬱症自殺了,46歲的凱瑟琳不得不走出家庭,挑起報社的擔子成為一把手。

由於她出色的商業天賦,很快穩住了報社的經營,之後又推動《華盛頓郵報》成功上市,通過發行股票募集更多的資金,繼續擴大報社發展規模。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對這些股票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這個人就是「股神」巴菲特。

二、40年賺了100倍

《華盛頓郵報》上市後不久,巴菲特就開始大量買入,前後總共花了1000多萬美元,一口氣買了公司十分之一以上的股份。

這讓凱瑟琳嚇了一跳,她以為巴菲特是「不懷好意」打算來收購報社的,但巴菲特對凱瑟琳解釋,我買你家的股票只是為了投資,沒有別的目的。

為了讓她放心,他還把這部分股票的投票權交給她兒子行使——這樣你總不會懷疑我了吧?

誤會消除後,凱瑟琳邀請巴菲特加入公司的董事會,兩人的關係也逐漸升溫。

作為一個專業投資者,巴菲特給凱瑟琳出了很多點子,教她如何去做一個合格的企業家,而凱瑟琳則邀請巴菲特出席各種上流社會的高級宴會。

要知道當時巴菲特可沒今天這麼高的地位,在上流社會眼裡不過是一個「暴發戶」。

巴菲特在宴會上第一次吃到了龍蝦——哦不,是接觸到很多有頭有臉的大人物;而他對投資的深刻見解,也使他成為全場關注的焦點,收穫一大批「粉絲」。

所以,如果當初巴菲特沒有買《華盛頓郵報》的股票,也就不會結識到凱瑟琳,沒機會躋入上流社會的圈子,結交更多的人脈,那他也許就不會成為「世界首富」了。

人生就是這樣,走對了關鍵幾步,你的命運就完全不同。

那麼巴菲特怎麼會看上《華盛頓郵報》的呢?原因有3個:

1)首先我們要知道,70年代報紙的影響力,比現在各大門戶網站要強多了。

大家都會通過買報紙獲取信息,廣告商也會在報紙上刊登各種廣告。所以好的報紙讀的人越多,廣告也自然就越多,收入也是源源不斷。

而《華盛頓郵報》作為當時一家知名的報紙,擁有巨大的品牌影響力,每天的頭條閱讀量起碼是100萬+,妥妥的就是一台「賺錢機器」。

2)《華盛頓郵報》因為經常報道政治內幕,沒少受到政府施加的壓力,再加上當時股市不景氣,股價也是不斷下跌。

對大多數人來說,股價越跌風險越大,但在巴菲特眼裡,只有下跌了股價才會便宜,值得考慮買入。

「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真不是隨便說說的。

3)凱瑟琳這個女性實在不簡單:在危急時刻,她不但扛起了公司的重擔,把報紙辦得有聲有色,且不畏強權,甚至敢和政府對著干。

(電影《華盛頓郵報》片段)

所以巴菲特相信,凱瑟琳領導的《華盛頓郵報》是一家很有競爭力的公司,表現也絕對差不到哪兒去。

而《華盛頓郵報》的這筆投資,也的確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1973年他買入1000多萬美元的股票,一直持有40多年後變成了10多億美元,獲得了100倍的收益,再加上分紅,換算成年化收益率是14%左右。

三、為啥最後都賣了?

事實上,巴菲特自己也一直很滿意這筆投資,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華盛頓郵報》都是他排名TOP5的重倉股。

即便是1987年的美國股災,他也沒有選擇清倉,反而還宣布要「永久持有」。

但誰也沒想到,這麼看好《華盛頓郵報》的巴菲特居然在2013年賣掉了這批股票,大家一下子沸騰了:

你明明說過「死了都不賣」,怎麼現在又賣了呢?原來也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啊~

實際上,早在90年代巴菲特就觀察到,整個報紙行業發生了趨勢性的變化:

像電視、互聯網等媒體開始崛起,人們獲得資訊的方式更加多元,而廣告商也發現在別的渠道投廣告效果更高,也就不再那麼依賴報紙了。

換句話說,大家都通過電視和上網看新聞,看報紙的人越來越少了,這樣一來報紙也沒有以前那麼賺錢了。

行業衰退的大背景下,即便是《華盛頓郵報》這樣的知名報紙也不能倖免:整個七八十年代,公司的凈利潤保持在20%以上增速;但從90年代開始,逐漸下滑到年均4%左右的個位數。

如果不是看在凱瑟琳的面子上,巴菲特完全可以早早賣掉這些股票,去投資更好的公司,賺更多的錢了。

四、「長期持有」說說容易做起來難

你可能會覺得,巴菲特獲得高回報的秘訣就是簡單的「長期持有」,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我也能做到。

實際上,一般人想要做到「長期持有」還真沒那麼容易,因為:

1)長期持有,需要具備大格局的視野

大家都知道,股市受到各種因素影響,短期波動會很大。但是長期來看,好公司的股價必然會跟隨業績同步上升的。

道理人人都懂,但現實中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特別是在股市不好的時候,持有1年恐怕都很困難。

要知道巴菲特買入之後,《華盛頓郵報》的股價又跌了超過20%,且套牢了好幾年,換一般人早割肉走人了。

(《巴菲特之路》小羅伯特·G·海格士多姆,清華大學出版社)

所以,真正要做到「長期持有」,你的視野必然要超越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股價波動,從大格局上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而要提升我們的投資格局,就是要多關注公司的基本面,少看一些K線圖,這樣不管碰到什麼情況,你也能沉得住氣。

2)長期持有,也要關注行業趨勢的變化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原來一些很賺錢的行業,可能會慢慢衰落,即便你是行業巨頭也無法阻擋時代的變遷。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柯達。在傳統膠捲時代,柯達牢牢掌握著膠捲領域的霸主低位,自以為天下無敵;

但沒想到進入數碼時代,一切都變了,沒人再用膠捲,柯達沒有及時採取應對,慢慢就沒落了。

所以,這也是投資中經常會遇到另一種風險:有時你的確選到了好公司,但它所在的行業出現了趨勢性變化,這種情況下你就要考慮賣出,而不再是「長期持有」了。

對普通人來說,要判斷一家公司好不好,行業是不是衰退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學習很多投資知識,才能做出獨立思考;

但它也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困難,比如我們的《零基礎學成長股》課程就是教大家怎麼從行業到公司進行具體分析,通過掌握一些簡單的分析框架,逐步提升我們的投資格局。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簡七讀財」(id:jane7ducai)

「我想把這紛繁複雜的金融世界,讀成一本言情小說,情節簡單,結局明了。」

參考資料

巴菲特之道,羅伯特·哈格斯特朗,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

她是巴菲特的紅顏知己 , 更是美國新聞界「第一夫人」,戈小羊,2018年

推薦閱讀:

宜睿Yiri提升財商,宜人財富推出智能財富管理體系
予財緣:餘額寶進入搶購時代 閑錢還能放哪呢
剛生的兩個兒子,為啥證監會對這個格外偏心?
「我那些不會花錢的朋友,最終都變成了窮人」
好感動,我能從網上借出58萬

TAG:理財 | 投資 |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