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認知黑洞,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你的認知黑洞,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作者:群若(富書籤約作者)

01

那天在培訓機構和有位家長聊天。

她來自宜昌,說當初自己有個大學男友,感情很好,差點要訂婚了。

而最後分道揚鑣源於他畢業後堅持要去深圳,到中國最前沿的城市去為夢想博一把。

她在猶豫搖擺間拗不過父母的反對,理由是:去大城市,未來太不確定了,人不過是螻蟻。

而在本地小城市,找個公務員或者正式單位的,因為穩定,未來有更多「確定性」。

性格溫順的她,最終聽從了父母的意見,忍痛與前程充滿「不確定性」的男友分手,最後選擇了一個國企的本地新男友結婚。

在「不確定的未來」和「確定的未來」之間,她選擇了後者。

而我們聊天的時候,她全家卻已經剛從宜昌搬到了溫州。

因為,原來的國企面臨著重組,她的老公,崗位岌岌可危,最後拿了賠償金後,來東南沿海重新開始。

她和我苦笑地說:前男友,在深圳混了多年,買了房漲了多倍,事業也在穩步上升,而她當年給自己做的最有「確定性」的選擇,卻變成了動蕩。

這才意識到,這個世界哪有什麼確定性可言?為什麼不遵從自己的所愛,無問西東呢?至少不會那麼遺憾。

她說雖然也有點怨父母當時對她的心理影響,而仔細反省了下,攔住自己的其實一直是自己的認知局限本身。

這麼多年,無論婚姻、工作每次做重大選擇的時候莫不如此,她的內心深處總是特別畏懼改變。

只有不變應萬變,她才能獲得對生活的掌控感。

如今看著乏善可陳的人生,她突然覺得很失落,因為前半生都從來沒有追隨自己的內心酣暢淋漓地活過,而後半生已然更沒有勇氣。

她長期在固有的視野里,只看到改變帶來的不確定的風險概率,卻看不到與之相對應的回報與更多可能性。

所以寧願捨棄了愛情,固守著眼前的安穩,最後黯然失意。

正如她自己所說的,一直以來對「確定性」的過度迷戀帶來對改變的畏懼,這種消極的心態拖垮了她。

這種迷戀確定性的心態,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看不見的思維認知黑洞。

如果你不提前去覺察不去破局,那麼最終,只會掉入一個更大的困局。

02

去年年底,唐山的地方政府把各個路橋收費站取消了,這些人都找領導要說法。

有位唐山大姐的言辭火爆到刷屏了,她說:

我已經36歲了,我所有的青春都獻給收費了,現在我們什麼也不會,沒有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聽起來振振有詞試圖讓政府負責的背後其實也是她虛弱的內心,在自以為的「確定性」的工作里沉溺已久,突然的失去讓她惶恐不安。

想必當初,年輕的她能來到加油站工作,一定為一碗「鐵飯碗」端到老而欣喜不已。

從此守著這一畝三分地安然度日,卻不曾想,這個時代,變化快到沒人可以提前預知。

曾以為的穩定,很快就灰飛煙滅,只有沒有能力的人,才會被拋棄的時候,痛苦不堪。

記得當初諾基亞被微軟收購的時候,有一句廣為傳播的話,「我們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

時代變了,風向變了,環境變了,市場變了,而最糟糕的是她還停留在當年的感受里。

而更極端的是中興的歐某在被高層約談被動辭職後走上了不歸路。

為什麼當裁員這種黑天鵝事件發生時,連一線有房有學歷的中產人士,都會一下子慌亂無促,導致做出最不利於自身的選擇呢?

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習慣了對確定性的依賴與迷戀。

成了執念,才會在動蕩來臨時,無法及時調整心態,去應對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

普利高津在《確定性的終結》一書中對於我們為什麼迷戀於確定性進行了思考,認為這種迷戀是源於對未知、黑暗、死亡的恐懼。

事實上,我們多少都有降低不確定性的本能需求,但是過度迷戀於確定性,卻有諸多弊端:

1、不敢面對失敗,害怕變化,影響我們的認知。

2、在重要點上無法做出有效的選擇,損耗我們的心理能量。

3、無法深度思考,交出更多的智商稅,拖垮我們的未來。

03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給我們指出了最好的解決答案,來矯正這種對確定性迷戀的錯誤認知。

他提出了三種屬性:

一是脆弱性,就是因為波動和不確定而承受損失;

二是強韌性,只能夠抵抗震動和維持原狀;

三是反脆弱性,即避免損失,還可以受益於波動性和不確定性。

他認為我們往往有這種錯覺,認為不確定性是有風險的,只有消除不確定性,才可以消除風險。

而實際上他告訴我們在不確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則是:你要利用它們,而不是躲避它們。

你要成為火,渴望得到風的吹拂。

蔡叔在《認知突圍》一書中也舉個一個例子:

假如有人開出一個一億的價碼,讓你每周堅持消化兩本書,每天早晨5點起來跑步一小時。

並從早上7點拚命工作到晚上9點,再進行一個小時的深度思考,然後才能休息,只要你堅持10年,就把這一個億給你。

他認為在這種明顯確定性的回報誘惑下,很多人是可以堅持下來的。

可是如果刪除了這種強關聯的明確合約,告訴他們只要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精進自己,可以有所成就,相信99%的人就堅持不下來。

當預期回報充滿了某種不確定性,動力就不足了。

原因無它,因為絕大數平庸的人的認知看不了那麼遠。

所以能有所成的往往是極少數人。

04

講真,這是個「連拋棄你的時候,不會說一聲再見」的疾馳而過的時代,執意追求「確定性」已經成了不可能。

每個人的生活都在被日新月異的發展所顛覆,一個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會走出對確定性的迷戀誤區。

前段時間,朋友說起她的部門前同事兩年前從傳統貿易行業辭職去做跨境電商了。

朋友很羨慕她的勇敢,換做自己是沒膽量的,畢竟手頭的工作很安穩,每年朝九晚五拿著固定獎金,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而那個前同事,卻果斷地看到了老產品的夕陽性,認為傳統貿易再無可能回到當年龐大的體量。

更看好新興行業的朝陽前景,一番衡量,當時就毅然辭職了。

沒想到進去後,恰巧遇上了跨境電商的蓬勃期。

這兩年多無論所學還是收入,都比之前翻了多倍,跟著公司水漲船高,還拿到了一部分的原始股。

這事讓朋友觸動不已。

同時間畢業的她們,都曾分享到了早年傳統貿易的紅利,可是數年後新一輪起步,兩個人的職場發展已經初顯了差距。

很多人都是在別人的故事裡,充當著艷羨的觀眾,卻沒有想過,別人在做這個選擇的背後,其實是擯棄了對確定性的迷戀,承擔了不確定性的風險。

想起阿里讓人津津樂道的是當年蔡崇信放棄70萬美元的年薪。

以500元的月薪,倔強地頂住全家人的強烈反對,帶著懷孕的妻子投奔馬雲。

他也不是神仙,並不能在1999年就預料到阿里後續商業巨無霸式的發展。

他之所以能夠在當年做出後面被檢驗為快狠準的選擇。

首要前提也在於他不迷戀於眼前確定性的現狀,有承擔不確定性風險的雅量與勇氣。

所以無論生活還是工作,我們都要警惕思維中的對「確定性」的迷戀,意識到不確定性才是動態世界的本質。

然後使自己具有完善的「反脆弱性」機制,讓事物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05

警惕思維中的確定性,改變即在當下。

1、持續強心健體,持續學習,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走出舒適區,理性思考,迭代自己的認知。

3、通過刻意練習,改變對不確定性的迴避感受。

4、 提升心理能量,積極擁抱變化。

越是強者,越敢於珍惜僅有一次的人生,面對變化,不會讓自己背上過重的枷鎖。

清醒意識到自己的缺陷與長處,去積極踐行,嘗試與改進,在試錯中找到合適的機會。

期待下一次,當時代的潮流挾裹著你滾滾而去,你已經可以與不確定性共舞。

以開放的勇氣與安寧的心態去擁抱未知的自由,遇見更好的自己。

不要讓你的認知局限,限制了你的人生。

作者簡介:群若,富書籤約作者,心理諮詢師。用感性理性悟性的整合,寫溫暖而走心的文字,世間寂寥,我們一起陪伴,簡書@群若。本文首發富書(ID:zhongchoudushu),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推薦閱讀:

自律,才能活出你想要的樣子
為什麼我的負面情緒這麼多?!怎麼辦?
父母皆禍害,子女皆討債鬼?親子之間的恨和愛一樣客觀存在,需要被看到
我們在藝術中尋找什麼
論年度執行計劃的重要性

TAG:認知 | 自我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