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辦公協作軟體戰場硝煙正濃,三大巨頭親自圍獵 Slack

文字來源:手機鳳凰網

3 月 12 日,是微軟的大日子。這天是微軟旗下的辦公協作軟體 Microsoft Teams(下稱「MTs」)正式推出一周年紀念日。一年間,MTs 在 181 個市場斬獲了 20 萬個企業用戶。

就在當天,微軟還趁勢推出了功能更新預告。Microsoft Teams 將集成 AI 助手微軟小娜,用戶可以通過和小娜「溝通」,輕鬆撥打電話、參加會議或添加人員參加會議。此舉被外媒解讀為微軟在和辦公協作軟體初創公司 Slack 競爭中發出的大招。

大公司圍獵小公司不算新鮮事,但包括微軟在內,谷歌、Facebook 等國外巨頭圍獵一家初創公司也算是一大奇觀了。其實,國內辦公協作軟體領域同樣如此,雖然沒有巨頭圍獵,但戰場上早已湧現出諸如釘釘、石墨、Teambition、企業微信等辦公協作軟體。不知不覺中,國內外辦公協作軟體領域已是硝煙四起。

Slack 做成了什麼,攪動了什麼?

Slack 最主要的功能其實是即時通訊,通過群組聊天展現實現企業內部協作,輔之以體驗極佳的內部搜索和項目管理工具,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

通過建立群聊、私聊、項目管理、應用內搜索等功能,Slack 既可以當做即時通訊工具,又可以當做項目協作軟體使用。另外,Slack 還對 Trello、微信等超過 100 款第三方通訊或辦公協作軟體開放,因此它又是一個集成型平台。得益於其開放性和靈活性,到目前為止,Slack 在全球擁有 900 萬周活躍用戶,已擁有超過5 萬個付費企業用戶,公司估值達 50 億美元。

Slack 是迅速崛起的辦公協作軟體行業的縮影和代表。從分類上來看,辦公協作軟體屬於 OA 軟體的大範疇之內,但近年來,文檔協作、項目協作和企業內即時通訊已經逐漸演變成為企業日常工作中最受重視的三部分。

Slack 的迅速崛起觸動了微軟、谷歌和 Facebook 的神經,微軟的 Microsoft Teams,谷歌的 G suite,Facebook 的 Workplace 也隨風漸長。

谷歌的 G suite 的推出時間要比微軟的 MTs 要早上幾個月。2016 年,Google 發布公告稱,在原有的企業辦公應用(Google Apps for Work)的基礎上組建 G Suite,包含了原有 Gmail,Docs,Drive,Calendar,Hangouts 等功能,提供企業內部即時通訊、在線文檔協作和項目管理等功能,目前有 400 萬付費用戶。

Workplace 於 2016 年 10 月推出,其功能是在 Facebook 的即時通訊功能做延伸。與傳統 Facebook 社交界面類似,Workplace 也擁有「動態消息」、「群組」、直播功能。截至 2017 年 10 月,Facebook 擁有 3 萬家企業用戶。

同一塊乳酪?不同的吃法

《中國企業家雜誌》在報道共享單車之間的激烈競爭時,稱其是為數不多值得巨頭們一起投入競爭的領域。從這個角度來看,主打企業市場,兼具社交屬性的辦公協作軟體同為此列。

正如 ofo 和摩拜之間的相似與不同,功能上,Slack、MTs、G suite、Workplace 的差別其實不大,想要獲取的市場也一致,但它們對巨頭們意義大不一樣。

對於微軟而言,做一個企業系統軟體的目的可謂最順其自然。因為除了「Windows 系統」外,Office 辦公軟體就是其最核心的業務之一。已經有了「辦公」工具,再在「協作」上花力氣也就不難理解。事實上,微軟在協作軟體領域早已嘗試,2011 年推出的付費辦公協作軟體 Office 365,專門為企業服務,內容包括線網路會議服務、即時通訊服務(Lync 和 Skype)、線上視頻會議、雲端儲存和文件分享。

Slack 的出現讓微軟產生了危機感,但也給微軟提供了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和過去的謹慎或者不重視不同,去年微軟推出 MTs 時,就把即時通訊、雲端協作作為主打功能,3 月 12 日推出的更新更是進一步強化了企業即時通訊功能。

不同於微軟的條理清晰,谷歌的 G suite 產品戰略一直比較糾結。從產品線的構成來看,谷歌仍然將社交夢寄托在 G suite 上。最近關於谷歌 G suite 的消息是 3 月 5 日 Hangouts chat 正式版正式併入 G suite。

Hangouts 曾被谷歌寄予拓展社交應用領域的厚望。

Hangouts 本身是一款在 to C 端失敗的產品,於 2013 年穀歌開發者大會中推出,主打視頻通訊。然而,即使後來接連整合 Google Talk、Google+ Messenger 功能,但 Hangouts 還是沒能幫助谷歌實現其社交夢。失敗後的 Hangouts 最終歸宿是被調至 G suite 中充當即時通訊工具。

將一款即時通訊工具插入辦公協作軟體當做拯救社交的做法不陌生,國內的釘釘的前身「來往」同樣如此。Hangouts 於 2013 年推出,「來往」也是;谷歌希望借 Hangouts 和 Facebook 在社交領域一爭高下,阿里對「來往」寄予厚望,希望其從正面挑翻微信;Hangouts 失敗後被併入 G suite 中,「來往」的核心團隊重啟爐灶做了「釘釘」;Hangouts 到今年才把「chat」功能正式加上,阿里堅決用電話、簡訊、應用三重「DING DING DING」提高企業辦公效率。

如果說谷歌和阿里的路數相似的話,那麼 Facebook 的 Workplace 和企業微信在產品定位上亦有相似之處,躺在龐大社交應用用戶基數上做產品導流,壓力不大,但似乎沒有多少進取心。

誰在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誰還在犯錯?

Slack 的壯大為巨頭們探了路,但並非每家公司都在這個問題上想清楚了。估值已經到達 50 億美元的 Slack 是一家當之無愧的獨角獸公司。但對於市值都在 6500 億美元以上的三家巨頭而言,50 億美元不足以成為巨頭們進入單純的辦公協作領域的理由。

2016 年的一篇心理學分析報道指出,Slack 是一個讓人「上癮」的產品,其用戶留存率曾一度高達 95%,在沒有增加銷售人員的情況下,服務訂購營收的月增長率達到 8%。這或許才是觸動巨頭們決心下場圍獵 Slack 的深層原因。微軟在 Slack 身上看到了雲端「協作」業務發展的方向,谷歌看到了企業端社交也有高留存率,Facebook 則看到了讓人「上癮」背後的品牌競爭。

一個經常被人忽視的事實是,企業軟體服務是個悶聲發大財的行業,辦公協作軟體自然也是企業軟體服務的一種。《財經》雜誌的數據顯示,美國超百億美元市值的服務企業有 100 多家。微軟、甲骨文等都屬於其中的一員。

企業辦公協作軟體的基礎就是雲服務,微軟大力發展辦公協作軟體的目的無疑同樣是軟體、雲業務的發展和延伸。一個例證是,雖然和馬上就要 IPO 的 Dropbox 達成了合作,但微軟在發展自己的企業雲方面仍然沒有絲毫鬆懈。

相較於微軟的賣力,Facebook 的策略看起來就像防禦性措施。Workplace 除了為了賺錢,還是在築起一道防禦牆。

這道牆防著一個做大的企業辦公協作軟體再推出一個面向普通用戶的聊天軟體,會用「DING DING DING」這樣粗暴形式來提高企業效率的釘釘不會帶給微信威脅,但輕量化、體驗極佳、以及本身就是即時通訊工具起家的 Slack 有可能對 Facebook 造成致命一擊。試想,如果 Slack 登高一呼,「我們要把聊天應用獨立出來」,其 900 萬的周活躍用戶有多少會被轉化?

谷歌的產品定位仍然飄忽。將一個 to C 的失敗品 Hangouts 作為 to B 產品的核心,目的還是想要抵達 C 端用戶。然而,企業協作軟體並不具備多少面向 C 端的社交價值,或是作為普通用戶流量入口的價值。辦公協作軟體的社交屬性是一種公事公辦的協作,釘釘的功能再多,也沒有哪個普通人會把釘釘當做自己和朋友聊天的工具。

剛起步的 Slack 以輕量化的即時通訊社交功能廣獲好評讓人誤以為社交是其核心,但其實不然,辦公協作軟體最有價值的是企業服務的入口——既然是 to B 端的社交工具,所成為的流量入口也應當是給 B 端的。

辦公協作軟體更大的意義是在於面向企業服務市場,塑造產品品牌或者品牌推廣。對於巨頭們而言,作為企業服務的入口而非普通用戶的入口才應該是企業協作軟體的最根本的任務。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如果你是微軟 MTs 的用戶,那麼無論是微軟更新了什麼產品,那麼你都會在第一時間接觸到。加之企業協作軟體的更替成本較高,產品粘性帶來的流量也會更為穩定。

對於既無企業服務的背景,旗下更不具備數量龐大的社交應用用戶的 G suite 和釘釘而言,其實並不適合做社交產品,媒體也無需再去強調產品前身里的社交基因。企業的流量和普通用戶的流量並不是同一回事。強扭的瓜不甜,既然有一塊更大的蛋糕在正確的方向,何苦還要把企業端市場入口的產品定位成一個社交產品呢?

那些說釘釘做社交或者要釘釘做社交的人,醒醒吧。

延伸閱讀:谷歌微軟Facebook正親自圍獵Slack

文章來源:搜狐

【Technews科技新報】如果你的公司是用 Slack 處理工作,那傳送訊息向同事抱怨老闆前要多想 2 秒了。Slack 現在讓管理者可以觀看所有資訊,其中也包括私人訊息,而且不需要先告知用戶。

這一切的轉變要歸功於最新的隱私條款更新,讓使用進階版和 Enterprise Grid 版的客戶有許可權可以查看所有公共和私人對話資料。這項功能其實過去就存在,不過開啟時會通知用戶,讓他們知道私人訊息並不完全保有隱私。

如果你的公司是 Slack 免費版或標準版的用戶,也先別急著鬆一口氣。帳號管理者可以向 Slack 提出有效的法律或團隊成員的同意證明,就能查詢資料。付費版本的 Slack 用戶如果想要自保,可以點擊私人訊息中的齒輪符號,選擇「編輯訊息保留」。但設定保留的最短時間是一天,這代表還是會有一天的破綻讓不妥的私人訊息被看見,所以還是建議不要冒險。

總而言之,如果你一定要向別人干譙你的老闆、主管或同事,請克制自己的情緒,盡量不要在 Slack 輕舉妄動。可以選擇像 Telegram 或 Signal 這種安全性高的通訊軟體,也能在使用後直接銷毀對話紀錄,確保言論不會泄漏出去。

如果對這個消息感到非常緊張,或是看文章的上一秒才剛私訊罵完老闆,想立刻知道自己公司的 Slack 會不會被老闆看光光,可以去 XXX.slack.com/account/t 這個網址(XXX 請填入團隊名稱),拉到頁面底部確認管理員查看的許可權。希望各位看到這篇時還來得及,趕快去確認許可權吧!

▲ 免費版的用戶查詢之後可以確認管理者沒有查看私訊的許可權,不過用戶也無法編輯保留訊息的時間。(Source:Slack)

Slack』s new policy lets bosses read employees』 DMs without consent

Slack 正融資 2.5 億美元,日本軟銀將領投

Slack 用上 AI,為使用者找出最重要的訊息

估值達 90 億美元,亞馬遜想並 Slack 的 5 大關鍵

作者:李忠(limboy)

鏈接:zhihu.com/question/228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無干擾的通知

QQ有一個特性是「強幹擾」,比如某個群,有了新消息就會彈出提示,如果設為免打擾,又怕錯過重要內容。而Slack的好處是可以設置為只有別人提到了我或者我關注的關鍵詞時才彈出提示。

超低的溝通成本

如果發現自己的產品某塊有點小缺陷或者小建議,可以在相應的channel提出來,需要的話還可以@一下PM或技術。如果沒有這麼方便的途徑,那麼就只能郵件、QQ、當面這幾種途徑,容易產生「一個屁大點事還這麼較真」這樣的感覺。

強大的第三方集成

是的,你能想到的Slack很有可能也想到並做到了。可以在這裡集成Dropbox、Google Drive、Trello、Github等等各種常見的第三方客戶端,甚至可以訂閱RSS源統一輸出到某個Channel。

比如綁定Google Drive後,在Slack發送一條Google Doc的鏈接,可以直接顯示Doc的內容,並且自動更新Doc內容。

比如綁定Trello後,可以設置某個Board的更新同步到某個Channel。

可折騰性

如果只是把它作為一個聊天工具,那麼它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想玩點花樣,可以找Slackbot玩,它提供了一些高級玩法,比如查看所有訂閱的RSS源,可以發送`/feed list`,當然也不能少了各種快捷鍵。

其他

Slack是Flickr的CoFounder創建的,品質上還是有點保證的。產品的細節做得不錯,而且也是在很用心地完善。這是Version 1.33的 Wahts New

——THE END——

u.wechat.com/MIx1QL8WjM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WordPress 必備插件推薦
《愛奇藝動畫屋》怎麼操作?
新媒體紅利期已過,人人都自媒體
中國腦計劃顛覆性創新之路二,歐美腦計劃存在重大缺陷
互聯網簡訊-20180305

TAG: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