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霜選購終極指南!看完這一篇你就知道如何科學地防晒了!
去年寫了三篇與防晒有關的文章,其中有一篇《給烈日開一張處方單》但是打開了我的美博之路。
尤其欣慰的是,一個小仙女在評論互動時,我給她推薦了PERRICONE MD PHOTO PLASMA SPF30,一年後她的痘痘狀況有了很大改善(長痘,看我這一個貼就夠了。說好的護膚貼。(有錢,啥都用過)),也帶著身邊小姐妹人手一瓶,囤貨不止。雖然一分廣告費沒收,但實實在在給裴醫生帶了一批貨。
?? 購買渠道:https://rstyle.me/n/cztij8cd3kp
實際上,我本人用防晒霜真的很隨意,但還是很認真。因為只要知道怎麼挑適合自己的防晒產品後,就不需要太較勁怎麼用、用多少的問題了。除了大一軍訓用新碧被晒傷,後來使用的產品,不論是倩碧CITY BLOCK還是日系隔離霜還是用的最多的貧民窟碧柔,再也沒有出現晒傷、晒黑的情況。
又到了一年陽光季,我想,與其像營銷號一樣寫「十大」、「排行」、「推薦」、「榜單」,不如寫一寫如何挑選防晒霜。
這篇文章可能會很枯燥,沒有撩人心弦的言辭,就是一篇踏踏實實的功課。我差不多用了兩周時間翻閱資料、查看了數百種防晒產品的成分表,最後把信息甄選和歸納整理。相信愛美又聰慧的寶寶們一定會懂得本文的價值所在。
那麼,現在開始吧。
防晒標識
防晒標識,你可能會說誰不認識啊。
選購防晒產品的第一步就是通過防晒標識初步甄選,但這可不是看數字有多大,有幾個加號而已,背後還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你認真解讀。
?? 認識紫外線
紫外線(UV)根據波長分為四個類別:
?? UVA ??
波長320~420nm,又稱為長波黑斑效應紫外線。它有很強的穿透力,可以穿透大部分透明的玻璃以及塑料,到達皮膚真皮層。是皮膚晒黑、晒傷、光老化的罪魁禍首。
?? UVB ??
波長275~320nm,又稱為中波紅斑效應紫外線,波長較短的部分會被透明玻璃吸收,僅能到達皮膚表層。如果長時間或過量照射,會使皮膚產生紅腫脫皮。
?? UVC ??
波長200~275nm,又稱為短波滅菌紫外線,無法穿透大部分的透明玻璃及塑料。UVC對人體傷害很大,短時間照射就會灼傷皮膚,長時間曝露可致皮膚癌。日光中含有的短波紫外線基本被臭氧層完全吸收了,但紫外線殺菌燈使用的就是UVC,使用時應當小心。
?? UVD ??
波長100~200nm,又稱為真空紫外線,對日常生活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防晒霜主要考慮的就是UVA和UVB兩類紫外線。
?? 讀懂防晒值
?? UVB ??
通常我們會用SPF表示UVB的防護值,德國使用LSF表示。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用「X倍」來理解SPF值。尤其是,在許多介紹中都會說「倍數越高防晒時間越長」,而這就讓我們間接誤認為「倍數越高防晒能力越強」。
其實,並非如此。
SPF數值的制定是依據以下公式:
?? 防晒指數=最低紅斑劑量(用防晒用品後)/最低紅斑劑量(用防晒用品前)
我們可以看到這裡用了「劑量」一詞,而紅斑則是由UVB引起的皮膚病。當UVB輻射肌膚達到一定的量(就跟核輻射一樣是計算累積量)後就會引發皮膚紅斑症。
目前SPF的防晒值,只是作為一個大眾參考值,以日晒20分鐘後皮膚變紅為假設,供消費者參考。用20分鐘乘以防晒值就可以得出預計的紅斑產生時間。
實際上,每個人引起紅斑症的最低劑量都是不同的。比如在不同緯度地區、不同氣候、不同季節、不同海拔、不同的皮膚狀態(光敏性皮膚更容易受傷)等,這些因素都是實際存在的。所以同一款防晒產品對不同人而言,實際倍數效果也是不同的。
如果你願意不塗防晒產品在日光下暴露至皮膚變紅,來找到自己的最低紅斑劑量值,那麼對防晒霜能保護的時長就會比較精準。
?? UVA ??
UVA的防護指數日本用PA表示,還有用PFA表示。UVA的防護測定尚無國際統一標準,但是UVA的防晒值卻是越高越好。因為它對肌膚和健康的傷害極大,不像UVB對人體還有一定益處(後面會講)。
目前PA最高值達到了++++,每多一個+號就可認為防護時間長一倍。比如CPB的某款隔離霜,有兩個防晒值版本,一則為4個+號,二則為3個+號,雖然外觀幾乎一致,但實際配方是不同的。
再重申一下,防晒指數的測算根本是致害劑量,而不是防護時長。比起數值大小,更應該關注的是要選擇一款全波段防晒霜。
至少,你需要看到產品表示上同時擁有SPF/LSF和PA/PFA值;或寫著「Broad Spectrum」;或寫著「UV Protection」;或寫著「UVB+UVA」。這表明該產品至少是含有UVA防晒劑的。
一些國家有規定UVA防護值必須是SPF值三分之一以上,所以如果有上述標誌但沒有寫PA值的,可以用你聰明的小腦瓜換算一下。
總而言之,當我們選購防晒霜時,首先就要從產品本身找到UVA和UVB防禦標誌,只有UVB防護的產品,你就不用考慮了。即便你用了,哪怕SPF50+,你還是會晒黑、晒傷、甚至致癌。
而接下來,要挑選一款真正安全、有效並且適合你的產品,一定要學會看成分表。
防晒成分
比起防晒值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用了什麼防晒成分。
幾十年來,科學家發現的能夠防禦UVB的成分有數十種,但能防禦UVA的成分不到十種。
不同的成分防禦的波段不同,也擁有各自的化學特性甚至毒性,所以適合的人群、適用環境都有所不同。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有無數防晒產品,同一個品牌也會生產數款防晒產品,因為至今為止還沒有出現適用於每個人的完美防晒霜。
下面是我翻閱了各種資料搜集的常見防晒劑匯總,強烈推薦大家收藏起來。
▼ 點擊查看大圖 ▼
?? 防晒劑的分類
防晒劑的分類,按防晒方式可以分為物理和化學兩種。
?? 物理防晒劑 ??
迄今為止,物理防晒劑只有氧化鋅和二氧化鈦兩種。它們像鎧甲,把紫外線反射出去。因為這兩種成分不滲透肌膚,只是在肌膚表層為我們戴上防護罩,所以也是最安全的防晒劑,敏感肌或者皮膚有病症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
但是,它們也是被人吐槽最多的防晒劑——因為會泛白、會有糊一臉的感覺、會悶痘、會吸油吸水讓皮膚乾燥脫皮、會很難洗乾淨……
即便它們是防晒能力最棒的成分,還是被大家嫌棄了,因為使用感不好。
所以近年來,也有新的研究,將氧化鋅和二氧化鈦做成小分子、微粒甚至納米級,這樣可以解決泛白的問題,但因為納米級會滲透皮膚,安全性卻也隨之下降。
?? 化學防晒劑 ??
剩下的防晒劑都是化學防晒劑,它們的防護原理是吸收紫外線,大多隻對UVB有防護效果。許多古老的成分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比較常見的是光穩定性差、激素干擾、自由基、水污染、皮炎致敏、刺激皮膚。
通常敏感肌最好遠離這些化學防晒劑。可喜的是,近年有一批相對新的化學防晒劑問世,比如三嗪類,能同時防護UVA和UVB,並且有較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使用感也不錯。唯一的問題是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檢驗。
?? 防晒劑的選擇
一般原則,敏感性和損傷肌膚使用物理防晒劑(但不建議納米級防晒劑),正常肌膚可選用安全性較高的化學防晒劑。
但如果考慮到使用感,我們會做進一步細分:
?? 油性防晒劑不適合油性肌膚,但通常有較好的防水功效;
?? 水性防晒劑一般肌膚都可使用,但通常不適用下海防晒;
?? 拍攝時不要選擇物理防晒劑,因為光反射會影響攝影攝像效果;
?? 對水環境有害的防晒劑不建議下海使用,但日常可用;
?? 防晒值越高,所添加的防晒劑濃度越高,各種缺點會更明顯(包括泛白、悶閉、激素干擾、致敏致痘、刺激性);
?? 有時,物理防晒劑和化學防晒劑合用,可以配伍出比較均衡的效果。
?? 選購誤區
我不知道你是否仔仔細細看了我上面寫的這些,也不知道你是否會去記住這些嘔心瀝血的整理。也或許,即便你看了那麼多,反而會覺得「天哪,好麻煩!難道不是一瓶安耐曬就夠了?」
並不是。
安耐曬小金瓶並不適合所有人、所有場合。
在去年的文章中,我曾經也推薦過安耐曬銀管,這款會更適合日常使用。而更多乾性肌膚、易生痘的肌膚在日常都應該避免使用安耐曬小金瓶。
並不是防晒指數越高越好,因為防晒指數越高,帶給肌膚的負擔和毒副作用就越大!
可惜的是,現在有太多的文章(我不確定是不是營銷文或者帶貨文),一說防晒就說安耐曬,一說安耐曬就說小金瓶,一說防晒值就說SPF50,事實上這一切都需要量身選擇!
去年我寫的防晒霜推薦,是按照乾性、中性、油性、痘肌、敏感和孕婦幾個維度來的。所以評論里有許多人問「又痘又干怎麼選」、「又油又敏感怎麼選」……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才想到今年要再寫一篇長文,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防晒劑,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
通常來說,你必須確保手裡的防晒劑含有氧化鋅、Tinosorb M、Tinosorb S、甲酚曲唑三硅氧烷中的一款,因為它們能覆蓋UVA和UVB的大部分波段。
一般來說防晒劑在成分表中越靠前濃度越大,防晒劑添加越多,防晒能力也越強。有時候為了使用感的考慮,除了防晒劑本身,還會添加許多其他輔助物質,比如防晒穩定劑、各種補水保濕的物質。最終一款防晒霜的綜合效果和整個配方有關。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美國、歐盟、澳洲、日本、中國……各個地區所批准使用的防晒劑及最高限量都不同。如果一款產品要進入國外市場,就必須通過相應的審核批准。這就意味著,在不同國家購買的同一款防晒霜,實際上它的成分是不一樣的!
關於這一點,碧柔AQUA就是很好的例子。
去年我推薦過這一款,因為自己在熱帶國家旅行,使用這一款完全沒有晒黑晒傷。我還特意說明,我是在台灣買的,國內是沒有的。然後有個妹子評論說上海屈臣氏就能買到,還說不好用。在交流中我發現她購買的和我購買的使用感也不同,最後我靈機一動問她生產國是哪一國,她告訴我是中國。
至此真相大白。
碧柔AQUA這一款真的是口碑兩極分化。而且和安耐曬小金瓶不同,吐槽小金瓶的基本是干皮痘皮,算是被帶貨的網紅們給坑了。而碧柔AQUA這款的爭議是,有像我這樣隨便用完全不會晒傷晒黑的,也有說一曬就黑完全沒用的。
而歸根到底,是不同產地不同版本,使用了不同的配方。我們在購買時非常需要注意這一點,如果是網購海淘,務必從當地官網或海淘網站提供的成分表來做決策判斷。
不僅如此,雅漾的防晒霜會針對乾性皮膚、油性皮膚、敏感性皮膚出不同的版本,但是外包裝幾乎一樣,只有幾個字不同,在選購時也必須看清楚。
事實上,日常使用的防晒霜並不需要太高倍數。尤其是並非生活在熱帶和高海拔的人們,也不從事戶外工作的情況下,每日會接受到的紫外線輻射不如產品營銷所說的那麼恐怖。
一般而言SPF30、PA+++足以。如果是在辦公室久坐的白領,你只需要計算暴露日光下的時長,無需把室內的時長計算進去。那麼假設最低紅斑劑量是20分鐘,SPF30可以防護10小時日晒,足夠日常通勤需求。
更重要的是,我們總是擔心衰老和皮膚疾病,卻忘了,人體內的維生素D必須暴露在日晒下,通過UVB的刺激才能生成。一旦塗抹了SPF8以上的防晒霜,人體就無法生成維生素D。
維生素D對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現代人普遍攝入不足。部分原因可能就是高倍防晒霜的濫用。
所以,防護UVA是不能鬆懈的,但UVB則是需要適當接受的。Ecamsule這款防晒劑,這時就有用武之地了。單獨使用這款成分的低濃度防晒日霜,可以在曬太陽時使用,而一周只需要曬兩次,每次5-30分鐘,就可以合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了。
那什麼時候應該使用高倍防晒霜呢?
當我們去熱帶和高海拔地區旅行時,需要全身做好防護。或者當我們持續暴露在夏季烈日下工作時,也需要高倍防晒霜的呵護。
?? 選購原則
?? 日常防晒、暴晒(長時間戶外、低緯度、高海拔)防晒需要分開;
?? 挑選防晒劑組分比挑選防晒值更重要;
?? 必須防禦UVA;
?? 防晒值越高刺激和副作用越明顯;
?? 根據自己的膚質挑選不同組分產品;
?? 非純物理防晒霜要避開眼周,或使用眼部專用防晒霜;
?? 同一產品不同產地配方可能不同,選購需看仔細;
?? 如果要化妝,選擇成膜性、穩定性、滋潤度好的防晒霜,中低倍即可。
下面是我查閱了數百款防晒霜後,推薦的防晒產品。去年已推薦的就不再重複了。
這次選擇的標準是以安全性主導,全部為中高安全性,根據成分表配伍,標示了適合的膚質和情境。
沒有提到的產品不一定不好,有的是無法查到準確的成分表,有的是安全性不夠高。
年度推薦
?? 01 ??
?? 購買渠道:https://rstyle.me/n/cztaywcd3kp
?? 02 ??
?? 購買渠道:https://rstyle.me/n/cztbiqcd3kp
?? 03 ??
?? 購買渠道:https://rstyle.me/n/cztcc4cd3kp
?? 04 ??
?? 購買渠道:https://rstyle.me/n/cztd6xcd3kp
?? 05 ??
?? 購買渠道:https://rstyle.me/n/czte64cd3kp
?? 06 ??
?? 購買渠道:https://rstyle.me/n/czwsizcd3kp
?? 07 ??
?? 購買渠道:https://rstyle.me/n/czwt3xcd3kp
?? 08 ??
?? 購買渠道:https://rstyle.me/n/czwvdwcd3kp
?? 09 ??
?? 購買渠道:https://rstyle.me/n/czwvxecd3kp
?? 10 ??
?? 購買渠道:https://rstyle.me/n/c2mnjdcd3kp
?? 11 ??
?? 購買渠道:https://rstyle.me/n/c2mnq7cd3kp
使用方法
前面介紹了那麼多挑選防晒霜的理論知識,最終還要落到使用上。
其實防晒霜只要選對了,使用的時候不需要特別講究。不過從去年開始就看到很多文章說「防晒霜必須要用XX量才能保證效果」。有的說要一枚一元硬幣大小,有的說要兩枚,到底要多少呢?
?? 用量合適
根據各國檢測防晒指數的方法和標準可見,樣品使用量為0.75~1.3mg /cm2。人臉皮膚面積約為300~400cm2。
都取最大值計算,則要達到測定防晒值,需要塗抹的量為:
?? 1.3mg X 400cm2=520mg ??
0.52g的防晒產品,不論是乳液還是霜,比重都比水大,因此,換算成體積大約為0.5ml,跟普通抹臉的面霜乳液用量沒有差別。
是不是驚呆了?
比號稱的1ml、2ml少得多?
當然了,如果我是製造商也希望消費者用的越快,買得越多越好。其實是沒必要用太多防晒霜的,因為這會造成皮膚負擔,也會減緩成膜和穩定速度。
其實只要適量的防晒霜塗抹均勻,讓你的皮膚不覺得黏膩、厚重、悶閉就可以了。如果你擔心防晒效用不夠,請重新回到開頭第一遍本文——在大部分日常生活狀態中你根本不需要擔心,即便有需要,及時再補塗一次就好了。
當然有人會說,我化妝了呀,怎麼補防晒?
?? 化妝防晒
事實上,就算你沒有用防晒,在大部分情況下,只要化妝了,面部就已經被保護了,因為幾乎所有粉底產品都含有二氧化鈦。這也是為什麼,同樣不用防晒,化妝的人不容易被曬紅。進一步說,也是我一直強調UV防護最重要的原因。
▼ 高效防晒流程圖 ▼
去年我也做過圖解化妝和防晒的關係。通常情況下,更多考慮的是防晒霜的服帖度,要保證後續上妝的順滑。除了在選購的時候考慮組分,另一個關鍵點就是要留給防晒霜充分的成膜時間。每天起床先洗漱完成基礎護理後立刻塗抹防晒霜,然後去換衣服、吃早飯等等,大約15分鐘後再化妝,相對會更容易上妝。而搓泥的問題,大部分狀況還是由於選擇了高倍防晒霜的緣故。
▼ 精緻妝容流程圖 ▼
其實,當我們選用中低倍防晒霜,然後疊加了粉底後,如果你還不安心,可以選購一款礦物質定妝粉,用來定妝和補妝。許多底妝、定妝產品都標註了防晒值,而礦物質蜜粉/散粉,通常含有氧化鋅。對於化妝的人而言,這類產品是最好的補妝/補防晒產品,使用方便,只需要輕掃或拍打面部即可。
▼ 快速上妝流程圖 ▼
近年被帶的火熱的防晒噴霧,在我看來倒沒有那麼棒。
大多數防晒噴霧都不能直接噴臉的,不論是液體還是油,都要噴到手心,再用手塗抹面部,相對而言更適合使用在身體肌膚。當然,如果幹性皮膚用蜜粉補防晒嫌乾的話,也可以嘗試噴霧,在手心搓開後輕輕按壓面部,千萬別直噴就是了。
?? 清潔卸除
最後,也是一個很大的爭議就是,防晒需要卸妝嗎?
防晒需要卸除,但並不是卸妝。
同樣,我們還是從防晒劑的屬性出發,來看要怎麼洗。
水溶性的只需要水,油溶性的需要油。最難洗乾淨的就是物理防晒劑了,它們水油不進,只溶於酸,所以你需要用弱酸性的清潔產品來洗物理防晒劑。
顯然,水溶性的只需要普通洗臉就可以了。
油溶性的你用卸妝乳、卸妝液也洗不幹凈;但用嬰兒油、護膚油就可以卸除,當然也可以用卸妝油。
至於物理防晒劑需要弱酸性潔面,你可以看一下產品說明,可以用PH試紙,當然也可以看一下成分表有沒有含鹼性物質——比如氫氧化鉀——如果有的話基本就不是弱酸性。
所以其實如果你用防晒也化妝,那是必須卸妝。如果沒有化妝是沒必要用卸妝產品的,而是需要根據防晒劑挑選合適的清潔產品。
寫在最後
通過去年的三篇防晒主題,加上這一篇,我覺得我已經把防晒這個話題講透了。當然,歡迎各位寶寶參與討論,或提供最新的資訊。
說真的,對消費者而言,防晒霜是不需要建立什麼品牌忠誠度的,真的只需要成分合適,你就可以一直用下去,但如果換配方不合適了,你就可以重新找一款了。那種「一說防晒就提安耐曬,一說安耐曬必定小金瓶」的風氣,真的是被營銷給帶出來的。資生堂旗下可能有數十上百種防晒產品,要是安耐曬金瓶那麼萬能何必研發那麼多?
另外,番茄紅素、蝦青素可以由內而外抵抗日晒傷害,多吃比起美白丸更靠譜。
最後,千萬別忘了曬太陽生成維生素D,這對健康很重要。
— 擴展閱讀 —
給烈日開一張處方單
防晒美妝兩不誤,不要傷害要美貌!
內外兼修防晒課,不怕晒傷不怕黑!
推薦閱讀:
※一個配方師對6款清潔面膜的深度分析報告
※腦殘不分國界,扒皮GLOV卸妝手套,是卸妝還是毀臉?於戈你不懂護膚就別亂推薦!
※護膚常識 | 面膜放在冰箱里保存效果更好?
※你好,請問海外代購的套路怎麼走?
※油性皮膚用洗面奶什麼牌子好?
TAG:美容護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