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看漕運輝煌的遺迹——通州張家灣古城遺址

張家灣古城地處北緯39°53′,東經116°42′,由於身處通州區,可坐地鐵到土橋站下車,往南5公里左右即可找到。

張家灣的得名,始於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年)大都(今北京)蝗災乏糧,張瑄等自東南「造平底船六十隻,運米四萬六千石,從海道至京師」,溯潞河北上,因停船於此,命名「張家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京杭大運河全線開通,至元三十年(1293年),郭守敬主持開挖的通惠河於張家灣入潞河,河運、海運成為維持元代統治的命脈。這種形式,也使張家灣先於通州而成為重要的碼頭和物資集散地。

進入明代後,尤其是朱棣遷都北京,張家灣交通樞紐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由於倭寇與殘元勢力在很長時期內,成為當時心腹之患。明廷為保衛漕運命脈,批准了順天府尹劉君畿關於「建城便於保衛,利於固守」的呈請,命順天府郭汝霖、通判歐陽昱始建張家灣城。

安靜的晌午,空無一人,只有蕭太后河靜靜地流淌。

曾經熱鬧非凡的蕭太后河,早已經沒有了往日的輝煌。河底的淤泥,也許暗藏著些歷史的遺迹。

幾百年往來傾軋的車輪,在堅硬的蕭太后橋石板上留下了深深的車轍。

略帶萌萌噠的石橋鎮水獸,不知道是龍的第幾個兒子。

石橋護欄上的三張石獅子對比照,從完整到風化,告訴人們時間能夠磨滅很多東西。

古城裡面早已經沒有半點兒古建築遺存了,依稀殘存著幾株古樹,默默注視著往來的行人和遊客。

據說,這棵樹下面,就是曹雪芹待過的花枝巷。

翻新的城門和城牆,是90年代當地政府在遺址上翻新修築的。

從城樓側面來張全景,右邊是殘存的古城牆。

偶然遇到一個小孩,爬在古城牆遺址上玩耍。

古城牆遺址周邊,基本上被挖地三尺了。通過向附近的人打聽,這兒經常有很多「尋寶」人,拿著金屬探測器,到處亂挖,也有挖到金銀元寶、古錢幣、古瓷器的(挖到牛頭要上交國家哦)。

張家灣古城往南,有一座清真寺。邊上的清真食品挺好吃的。喜歡的可以買一點帶回去慢慢吃,不比牛街的差。

回去路上,偶然遇到一位腿非常好看的姑娘。必須點個贊。


推薦閱讀:

北京丨清明三天自由行全攻略!
北京著名鬧鬼宅朝內81號風水
無去來處的大覺寺之秋
一個人去北京,這裡有一份北京四日遊行程規劃
京城日游,寫給你也寫給我,不謝!

TAG:北京 | 北京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