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風格】洛可可風格的前世今生

又到了漲姿勢的時間啦!上一次我們說到了極具奢華大氣之感的路易十四風格(回顧戳這裡),這次我們了解一下優雅柔和的路易十五風格。

路易十五風格按時間順序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準備階段:攝政時期(1715年至1730年)

繁榮階段:我們嚴格意義上所說的路易十五風格(1730年-1750年),這一階段也叫洛可可風格。

反響階段:也可以叫做過渡風格(1750年至1774年)。過度風格是逐漸簡化繁複的彎曲流動曲線(曲線往直線過渡),從而產生路易十六風格以及新古典主義風格。

攝政式風格 (1715年至1730年)

攝政時期座椅的變化主要表現在扶手上,其向後縮進一段至椅腿的延伸線位置,以便當時衣著寬大裙撐的婦女就座。雕刻裝飾仍具有對稱性,但多採用攝政式圖案,例如:葉飾、螺旋狀圖案、花飾、貝殼狀圖案等。我們常在座位和椅背的橫檔,以及椅腳的部分看到這些圖案。傢具腿部呈流暢曲線型, 腳末端通常採用鹿蹄或旋渦樣式。

攝政式風格的典型特徵是:椅背有明顯的木製邊框,X或H型椅撐逐漸消失。

胡桃木攝政式扶手椅

鎏金青銅攝政式小衣櫃

路易十五時期常見的花色圖案

路易十五 / 洛可可風格 (1730年-1750年)

攝政式風格是路易十五風格的前奏,我們把路易十五風格也叫做洛可可風格。路易十五風格主要從其輕巧性及不對稱性上區別於巴洛克風格。與嚴謹的古典主義不同,洛可可成功地從風靡庭院裝飾近兩個世紀的奇形怪狀的岩石上汲取到靈感,其以岩石、蚌殼裝飾為特色。

過渡階段 蓬帕杜風格(1750年-1774年)

路易十五風格的過渡階段和路易十六風格的第一個階段是一致的。

當路易十五風格在1750年左右走向成熟,面對被過度使用的洛可可風格,一些手工業藝術家又逐漸回歸到了希臘羅馬時期的嚴謹性和對稱手法上。

1738年赫庫蘭尼姆古城(Herculanum)?和1748年龐貝古城(Pompéi)的發現促使有才能的人們開始鍾情於古代文明以及創造一種更加純粹的新風格。

國王的辦公桌

蓬巴杜錦緞

過渡時期的托架

這一時期的路易十五風格逐漸在形式上變得柔和,對傳統裝飾圖案做了真正意義上的簡化。

這一時期的路易十五風格從前邊階段的誇張和輕快中脫離出來,傢具中曲線的應用趨向於平直,曲線也變得更加平緩。

傢具的布料運用多採用絲緞,常能看到花緞、錦緞、刺繡、織錦、塔夫稠、馬海毛織物以及常見的天鵝絨的應用。

處於這個時代背景下的傢具風格,其藝術精神也會隨之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休息的需求上。我們會看到,這個時期出現了很多小型的公寓和房間,空間變得更加私密,例如貴婦們專用的小客廳、小的會客室以及變換多樣的小型房間的出現。

簡單來說,路易十四時期特徵是繁瑣堆砌,圓形、橢圓形、梅花形、圓瓣十字形等單一空間的殿堂,雕刻風氣盛行,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室內則使用各色大理石、寶石、青銅、金等裝飾華麗、壯觀。

路易十五則圖案較小。喜歡用弧線和 S形的裝飾風格,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室內建築部件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牆麵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卷草舒花,線腳大多用金色。

下一次我們將與您共同領略「後古典主義」路易十六風格,如果您對法式風格建築有獨到的見解,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我們會將您的看法與大家分享~


推薦閱讀:

上海博物館的建築特色是什麼?
你知道什麼叫「非均勻有理B樣條」嗎?犀牛建模的基本邏輯與方法
(吐槽向)建築生行走日記——象山美術學院 至 上海
和我一起讀些書吧
人類為了在地球上留個紀念,造了多少經典建築?

TAG:裝修裝飾 | 法國 | 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