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釜山防禦圈
皇太極一路南下,發現才不過短短一個月,整個朝鮮南邊就已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了 。旁人告訴皇太極阿敏和多爾袞忙於進攻留守慶尚道的朝鮮世子,所以打下一地後為了不留後患,往往將後方朝鮮居民屠戮殆盡。而多鐸作為迂迴機動軍隊則四處尋找襲殺朝鮮遺民,南邊朝鮮遺民活下來的大多逃亡海邊,乘坐澳洲人的大船逃走了。當得知多鐸居然學著澳洲人搞得計件賞金制,還展開愛清殺人大賽以後,皇太極鬍子都快氣歪了。人都殺光了,誰種田!!前面殺朝鮮人那是為了威懾,為了敲斷朝鮮人的脊樑,現在做的是聚攏人口,準備搞生產。但誰讓自己對朝鮮人當初下了屠城令呢?這真是!本來皇太極還想著徹底打垮朝鮮後,和澳洲人重新訂立合同,畢竟澳洲人在平安道和黃海道開荒萬一搞個東江鎮出來,那可就是心腹之患了。可現如今朝鮮被殺的十室九空,如果不讓朝鮮人墾荒,倭人或者東江鎮自己跑到朝鮮南邊墾荒,自己在瀋陽天高皇帝遠,那就更麻煩了。算了,就讓澳洲人墾荒吧,不過這地得換成慶尚道、全羅道,讓澳宋人盯著倭人,自己的人派人鎮守朝鮮北方,這澳宋人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也不會跟自己翻臉,瀋陽這下徹底安全了。想完這些皇太極心裡舒坦許多。
仁祖殉國的消息傳到慶州的時候,昭顯世子等一干人已經逃到了釜山。此時的釜山破敗異常,但是慶州昭顯世子無論如何是不敢住了,尤其是忠清道狙擊戰結束以後,原要槌部的清軍併入阿敏部從西面,多爾袞自北面兩個方向壓迫他們的空間,多鐸則在外圍機動,燒殺搶掠,狙擊殘餘義軍,聽江陵道跑的義軍說著多鐸就是個魔鬼,把打仗叫大狩,治下軍隊每日以襲殺的朝鮮居民為樂,按照襲殺軍民數量計功。東邊和南邊是大海他們無處可去,而現在能出海的船持有澳宋的大船,澳宋和滿清定下規矩,五品以上官員、三品以上官員及家屬以及宗室一個都不能接。現在父王去世,自己繼位當上大王的李??也清楚,現在自己是清軍的一號目標了,逃跑更是不可能了。當今之計,只能抵抗到皇太極到達後祈降了。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物出現了,不是別人正是金五六!金五六帶來的還有一整套的作戰計劃。為了避免被人認出,葉孟言在將元老院制定的作戰計劃遞交給慶州知府後,就以北上襲殺劊子手多鐸的名義在慶州軍民的一片歡呼聲中離開了。
現在已是朝鮮大王的李??攤開金五六的作戰計劃後,不由得吃了一驚,雖然這份計劃是由諺文寫的,但是作戰計劃調理清晰,有理有據不得不讓人信服。金五六指出,現在朝鮮進行的是一場爭取時間的戰爭,不能再後退、後撤或調整陣地以及可以想像出來的任何措施。朝鮮已經無路可退。各部隊必須反擊,使金人陷入混亂失衡狀態。而退守釜山會使那裡成為歷史上最大的屠場之一。朝鮮人必須戰鬥到底。被女真人俘虜比戰死更糟糕,朝鮮人民將同生死共患難。如果當中必須有人死去,那麼朝鮮人民將一起血染疆場。誰丟失陣地,誰就將對成千上萬名同胞的死難負責。他希望人人都明白,朝鮮一定要守住洛東江!我們必勝!」
而選定洛東江作為防守線的理由,金五六指出要想真正守住慶尚道,就必須構建釜山防禦圈,這個防禦圈是一個以釜山為軸心南北約135公里,東西約90公里的矩形地區,其西正面大部分靠洛東江掩護。洛東江是朝鮮的第二大河。從洛東江至南江的會合點,洛東江像蛇行似的曲曲彎彎,其河寬約400-800米,流水部位從200米-400米間變化不定,水深達2米以上。然而,洛東江沙洲很多,特別是近年來朝鮮雨水不多,所以渡口附近毫無例外地都能作為徒涉場。兩岸峭立的山很多,沒有河岸段丘和沖積平地。因此,渡河點由自己根據地形而定。並且,一般是西面山高坡陡,東岸比高為100-200米的丘陵,寬達4-8公里,連接嶺南山塊,給防禦者提供了格外好的地形另一個方案是選擇從蔚山北側經慶尚南、北道的道境山脈,從密陽到馬山東側山地正面一線為防禦帶,好處是正面狹小,可以利用險峻的道境山脈。並且靠近根據地釜山,易於將北朝鮮軍隊的後方在洛東江渡河點切斷。但之所以將該處作為輔助防守帶是因為以往的經驗表明後金軍隊的山地滲透能力非常強,利用山地來防禦後金軍隊是不適宜的。並且不能利用天賜障礙洛東江,就意味著失去大邱、馬山等地,在政治上、心理上損失大。洛東江線正面寬達400里,雖然與兵力比起來正面過寬是個大缺陷,但考慮有如下有利條件:1.陣地正面有四分之三能夠利用洛東江這個障礙。滿清軍隊的渡河能力有限,對付滿清軍隊,利用河川的陣地比較好。2.可以利用釜山-大邱-慶州-釜山環形驛道和馬山一線驛道,便於陣地內機動,可隨時隨地指揮反擊。3.包括大邱、馬山在內,在政治上、心理上有利。金五六強調防禦要靠反擊來達成,防禦無論怎樣固守,也不及攻者的戰鬥力集中。不知道什麼時候,必定在某一地點出現破綻。防止這種破綻,擊破敵人的方法,就只是實施反擊。因此選定了雖然正面寬大,但卻易於反擊,而且能夠充分利用河川這個障礙的陣地線,而未選定正面狹窄卻反擊困難的陣地。
與此同時,金五六要求在河東岸最高的山峰上,建立一系列據點。站在這些據點上,洛東江以及從洛東江到朝軍控制地帶的所有道路都一覽無遺。白天防守這些據點的人並不多,只把他們當作觀察哨所來用。到了晚上,這些據點就成了監聽站和小型防禦圈。觀察哨所的任務就是充當前沿監聽站和前哨試探性防線,一旦發現敵人企圖滲透,就立即提醒指揮官。洛東江一線的真正戰鬥要留給離江數里遠的後備部隊來打,他們隨時都在準備向滲透進來的敵人發起反攻。這是一個極好的體系,因為它可使朝鮮軍隊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對任何危險的地方實施攻擊。
看完金五六的作戰計劃,李??知道自己還是有可能取得漂亮的勝利,換來體面地投降。應該說戰役開始前,清軍與朝鮮軍方面的力量大致相當。從9月1日開始,清軍向洛東江環形防線發起了連續進攻,史稱「九月攻勢」。9月1日當天,滿清軍隊曾三次渡過洛東江。兩次是從倭館以北的光州義勇軍防區,第三次是在倭館以南50里的地方,那裡正對靈山,是慶尚道勤王軍的防區。最後這一次渡江極其危險,對整個防禦圈構成了威脅。如果清軍突入到靈山,就有可能將洛東江江灣以北的忠清祈活軍與馬山周圍的朝鮮復國軍切斷,而且滿清軍隊也有可能從靈山以東突破進入密陽,從而切斷大邱至釜山的道路,掐斷前線朝軍的補給。此次進攻由忠清道狙擊戰中大放異彩的原要槌部負責,該部的進攻目標是所謂的"洛東江江灣",此地距南江與洛東江交匯處以北約10里,由安東金氏家族帶領的安東軍防守。
9月3日子夜時分,滿清軍隊發起進攻,他們用筏子渡江,或者乾脆脫掉衣服,淌過齊肩深的江水,來到江灣東邊一道南北走向、長9里的山嶺上。那道嶺距江岸約10里遠,叫"苜蓿葉式高地",從南邊叫"五峰里嶺",兩邊高地之間是一道低矮的關隘,有條小路直通靈山。到當天早上,原要槌部滿洲騎兵全部過江,紅衣大炮也在當天下午運到了對岸。9月8日,由剛到不久的蔚珍郡、奉化郡義軍共同發起的進攻,也未能將苜蓿葉式高地和五峰里嶺的清軍趕走,朝鮮軍隊損失慘重。與此同時,滿清軍隊圍繞江灣的主戰場採取行動,並向江灣以東15里的靈山開炮。清軍士兵還滲透到了靈山東部,並在通往密陽的必經之路上設置了一道堅固的路障。在靈山南邊,滿清軍隊在南旨里出其不意地幹掉了防守洛東江上一座橋樑的一隊朝鮮士兵。如果不把滿清軍隊趕走,忠清祈活軍就將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面對這一危急情況,馬山的預備隊,即朝鮮復國軍,向北發起進攻,一舉將南旨里橋拿下,並在進攻過程中驅散了大約100人的滿清包衣軍隊。與此同時,安東金氏派兵勇突破密陽以東的路障;忠清祈活軍則臨時組成的一支隊伍向西行軍,以阻止滿清軍隊向祈活軍後方進一步滲透。第二天,朝鮮三支部隊,復國軍、金氏兵勇和祈活軍和剛從密陽義軍在靈山東面敵人設置的路障前會合。這次進攻一舉趕走了那裡的滿清守軍,並打死滿清騎兵數人。
之後四路人馬合力向江灣內的"苜蓿葉式高地"和五峰里嶺上的敵軍再次發起了進攻。戰鬥一直持續到9月12日,雙方損失都很慘重,形成了僵持局面。
朝軍對洛東江灣突出地帶久攻不下,使得局勢緊張起來。原要槌部於9月13日向朝軍發起猛烈反攻,雙方展開了一場肉搏戰。這使朝軍更加疲憊,士氣也更為低落。然而滿清方面的情況還要糟糕。朝軍的車輪戰和拉鋸戰使滿清軍隊在戰場上陷於孤立境地,既沒有食物,弓矢也得不到補充。前來增援的士兵中有很多人都當了逃兵,許多傷員也因難以撤離而喪命。5天前,他們出人意料地突入到了靈山東面朝鮮軍隊的後方,並在主要公路上設置了路障。若在一個月前,這一舉動或許會使朝鮮軍隊的防禦土崩瓦解,迫使朝軍丟盔棄甲,扔下輜重與裝備,驚慌失措地向山中的安全地帶逃竄。然而眼下的情況卻恰恰相反,朝軍四支強大的部隊匯聚在一起,滿清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設置的路障也被摧毀。此時此刻,朝鮮軍隊猛烈的箭雨和協調一致的步兵進攻正一步步地將要槌殘餘力量無情地逼向洛東江。9月14日洛東江突出部的戰鬥就這樣結束了。要槌部生還的士兵此時正紛紛向洛東江涌去。這情景被朝鮮軍隊看得一清二楚,朝軍乘勝追擊。洛東江一線守住了。
皇太極則勃然大怒,10月1日,滿清軍隊經過重新組織後繼續向釜山環形防線發動兇猛的攻勢,史稱「十月攻勢」。這次滿清軍隊所面臨的是更為殘酷的局面,朝鮮軍隊經過整頓與招募,達到了15萬人的規模。並且能夠堅持到現在的朝鮮軍人可以說是作戰意志最堅決的部隊,從軍事力量上講,朝鮮軍已經徹底地處於劣勢。但眼看滅朝大業在即的滿洲軍卻不願放棄希望。10月6日,多爾袞在龍泉突破了防線,迫使朝鮮軍隊大營從大邱撤走。但這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由於損失過於慘重,滿清軍不得不放緩攻勢。與朝鮮議和的想法偶爾也開始在皇太極腦子裡閃現。而李則第二天宣布:「我們的防線是可以守住的!」
釜山防禦圈示意圖(標題圖為洛東江突出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