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給你買口紅,不是因為我不愛你,而是你根本沒把我當人

I

前同事小張跟我抱怨:哎,這個月就剩不到500塊錢了,還要撐過20天。

「你不是剛發工資嗎?你賭博了花這麼快?」我詫異的問道。

「我一個月工資7k,五險一金扣稅1k,在北京租房子加上水電費2k,老家買了個新房還貸3k,還剩下1k,上周末異地女朋友來找我,吃飯看電影出去玩花了差不多500,剛才她又發微信說,看中了迪奧的一款口紅要三百塊,買了之後我真的要吃土了。」

「你為什麼不和你女朋友解釋清楚,我相信她會理解你的。」

「哪給我機會解釋,她直接給我轉了篇公眾號文章,說我不給她買口紅,就不是不愛她。」

在買不買口紅這個世界難題上,並不是口紅的出現激化了男女矛盾,而是口紅背後的計量單位-----金錢。人們傾向於在生活的世界中尋找穩定的秩序,希望知道一事物的位置,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關係。所以越多越多人習慣用金錢來標榜愛情和婚姻,300塊錢的口紅、五克拉的鑽戒、20萬的彩禮、100平方的新房······這一竄竄數字相代替的金錢比一句我愛你更能刺激人神經。

說白了,女人讓男人買口紅,只是把男人當做滿足私慾的工具,男人為女人買口紅,只是把女人當做填補自己滿足心理缺陷的工具。

而不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人。

II

20幾歲的男生眼裡的星辰大海漸漸被生活現實磨平,畢業就開始被淪為賺錢工具。車房彩禮成為婚姻的標配,父母拿出畢生的積蓄東拼西湊支付房子的首付,生怕落後別人家孩子一步。房奴這個沉重的包袱理所應當的落到了20幾歲男生的身上。

越來越多的男生抱怨:不敢跳槽,不然這個月房貸就還不上了;不敢遠行,這個月剛給女朋友發了1314,對於金錢的恐懼,最後開始逐漸淪為恐懼生活、恐懼戀愛、恐懼婚姻。

西美爾《貨幣哲學》中,揭示互動對於社會關係本質的影響,他詳盡研究了社會交換關係,特別是以貨幣為媒介的社會交換關係中所產生的社會後果。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來看,貨幣作為交換媒介,在交換過程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確。一方面,貨幣造成了人與物之間的距離,如果人們沒有錢,就無法得到某物;另一方面,貨幣又能幫助人們克服自己與物之間的距離,同時又提供了克服這種距離的途徑。

任何生物主要目的都是為了維護自身的生存,獅子的追逐以及羚羊的奔跑,都為了生存。動物生存為了叢林法則,而人類進行了進化而有了社會屬性。社會的特點是人人分工不同,所以必須有產品的重新分配,而貨幣就在這個過程產生了。貨幣是交換活動的中間產物,追逐貨幣的本質就是追逐物,這個量以滿足為限。所以說,錢只是工具,而不是生活目的。

然而,很多人都迷失了,成為了錢的工具。

III

前些日子大火的《前任三》中,有一句話:「怎麼證明一個男人愛你,一為你花錢,二願意娶你。

戀愛是兩個人關係的總和,這句話武斷將其中一個人的感受作為評判一段感情的標準。將自己判斷為一段關係的自我中心,將他人視為工具。在後殖民的理論中,西方人往往成為主體性的自我,殖民地的人民被稱為殖民地的他者。對於主人而言,奴隸就是他者,由於他者的存在,主體的意識才得以確立,權威才得以確立。這樣的戀愛關係更像是不平等的奴隸制關係。

無論是虛擬的網路還是現實的生活,其實走到最後誰都不會是誰。太多的時候,城外的人嚮往城裡的幸福,城裡的人渴望城外的自由,但城牆究竟是圍住了幸福,還是禁錮了自由。如果將物質過於看重,只會成為愛情中的圍牆,被其所牽所累,最後為物質的奴隸和工具。

如果有幸,我們今日得以同路,我希望架固我們的愛情不會是一管口紅。「不買並不是不愛,」物質是愛情的一部分,卻不是全部。金錢之外,還有很多美好浪漫的方式。

我愛你,可我不想成為你滿足私慾的工具。

推薦閱讀:

李孝利曾經有過哪幾個男朋友?
男女朋友戀愛期要不要天天聯繫,怎樣聯繫才更合適?
張予曦和李晨為什麼分手?
《原諒他77次》:姑娘你願意賭愛情嗎?
男生應該如何吸引到女孩?

TAG:戀愛 | 男女相處 | 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