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益有害的「腫瘤體檢套餐」

當前,在大多數人還「談癌色變」的大環境下,很多體檢機構趁機推出針對健康人的「腫瘤體檢套餐」,「滴血驗癌」大行其道,有些還打著「精準醫學」的口號,聲稱基因檢測跟以往的手段比是多麼多麼先進。其依據依然為「早發現早干預」的臨床原則。那麼,這些充斥市場的癌症體檢到底有沒有必要?就這一問題,我們請王晨光博士做一解讀。

王晨光:多種癌症的早期篩查,對特定人群(不同年齡段、性別、族裔、生活習慣、家族史和其他癌症風險)和特定腫瘤類型的臨床價值是明確的,也是主流醫學界的共識,但這和上述體檢驗血查癌是兩碼事。

(某體檢機構的「腫瘤體檢套餐」)

對普通健康人群,這樣的「防癌體檢」並無必要,非但無益,而且有害。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無論是上世紀90年代以血液中蛋白質為標誌物的檢測,還是過去10多年以基因為核心的檢測,存在的問題是一致的,那就是假陽性假陰性問題。

目前臨床應用的一些生物標誌物,例如前列腺癌的PSA,肝癌的AFP,卵巢癌的CA125或者是胰腺癌的CA19.9,它們的使用是有前提的,可以作為伴隨診斷指標,可以用來衡量治療反應,也可以用來監測複發,但作為單獨的指標對健康人做癌症風險篩查則沒有臨床意義。

過去兩年來,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更多的以基因為核心的標誌物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但遺憾的是,這些標誌物無一例被批准用於篩查。

但在當前的中國體檢市場上,這些不同組合的生物標誌物針對健康人的癌症篩查非常多,價格從幾百到幾萬元不等。有人說,反正是單位提供的免費體檢,不做白不做。是這樣嗎?

答案是否定的。即便你屬於癌症高風險人群,這樣的驗血查癌也是不做的好。癌症高危人群的篩查不以這些血液中的生物標記物為主,至多是在其他指標(例如影像檢查)陽性時作為輔助診斷指標。為什麼?主要原因在於上面提到的血液指標的假陽性和假陰性問題。如果是假陽性,面對陽性的結果,你將如何做?除了擔心,直接後果是一連串的過度檢查甚至治療;如果是假陰性,會讓你因此忽略了其他必要的檢查,所以同樣有害。

此外,並非所有的癌症早發現早干預就有臨床收益,有些是沒必要提早干預的(例如有一大部分的甲狀腺癌),有些則是沒有有效的干預手段。

王晨光,生物學博士。曾任美國喬治城大學助理教授、托馬斯傑弗遜大學副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和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長期從事腫瘤學研究、教學和抗腫瘤藥物研發。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大健康領域相關問題,歡迎訪問:科學貓頭鷹 - 首頁;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貓頭鷹」與我們互動交流。

推薦閱讀:

腫瘤液體活檢有效性遭美權威學術組織質疑 | 前沿
4個故事,告訴你為什麼醫生患癌後,80%都得到了治癒?
在「吃」這件事上,腫瘤患者絕對不能馬虎
大腸息肉癌變前8大診治問題,一次理清!
一文讀懂乳腺導管/小葉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的診斷和治療

TAG:腫瘤 | 體檢 | 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