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不到,女兒說出如此複雜的定語從句!(系列1.在家英語啟蒙經驗,為你至少省2萬)
【拽從句始末】
我在著名的烹飪學校教英語教了近10年,我知道學校里定語從句一般是初二開始接觸了解,高一正兒八經開始學,對於我國大多數中學生而言都是相當有難度的。
我女兒妞魔王,14年10月底出生,17年10月9號自編自演了個小故事,說了個讓我震驚了很久的定語從句:On Saturday, octopus and bird walked down the street who came to Pete』s friend turtle who』s playing under the tree.恰好被我錄了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955156578396073984後來她時不常就會拽個帶who的定語從句。我映像比較深的略舉一二:某個晚上我回家鞋還沒換完就拿著個本子跑來給我看她畫的,是個前言不搭後語的故事,但是其中有一句:Here comes a butterfly who wants the pair of pants. 再有一次也恰好錄下來了,帶她去好朋友家,娜娜阿姨送給她一件佩奇T-shirt,回家的路上我問她你今天去哪了,她回答:I met Nana 阿姨 who gave me a new new T-shirt。妞爸當時都無法淡定開車了。感受一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955156891848986624以前沒有從語法這個角度審視過她的語言能力,細細一想她會的從句已經不少了:if,when,after, 省略that的定從;還有時態也會用不少: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完成時,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但這些我跟他用過,所以會了也不奇怪。這個who從句我在生活中和她用的很少,搞不清楚她是怎麼就會了。
【BTW,英語並非我母語,只能說還算過得去(不是謙虛)。我覺得我只是方法彪悍,做事較真,孕期對二語習得、嬰幼兒語言發展等做了相當多的功課,然後她一出生就開始和她說英語,起初一家子都反對,現在帶出去連歪果仁都以為妞魔王是他們自己人,每遇英語機構我都要求妞爸算賬:省了多少錢!!!加上親朋好友路人甲乙丙各種讚美家人覺得有面子,漸漸大家就從反對變支持了。】
【我不是來曬娃的~】
我來這兒不是來曬娃的,我想把我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我們的孩子將來不用去背單詞(背了忘忘了背—真枯燥),不用去學語法(學好多年語法依舊無法把英語說利索—好挫敗),不用苦苦做題(通過做題來提高英語水平,被逼無奈—又好氣又好笑),不用像我們一樣。。。他們,應該把英語當做一個交流的工具,去使用英語,去說去表達自己。這是我和妞魔王說英語的很重要的一個初衷;其二,也不是為了讓她比別人優秀多少,只是希望她面對未來時有更多的選擇和任性的資本;其三,和她說英語也是我不斷學習的動力,我首先就是這件事的受益者。
在孩子英語啟蒙階段,父母的理念和方式方法比自身英語水平重要的多!我們先來清一下理念上的路障,理念通了方式方法就好辦多了。
最重要的三點:
1. 能趁早就趁早;
2. 最好的課堂是你家;
3. 最好的老師是媽媽。
為啥趁早?大量的數據表明,人類過了某個年齡語言習得的能力就衰退了。對這一現象,語言學界的研究者有的認為這是因為過了「關鍵期」,大腦側化了,此前學說話用全腦,此後左右腦分工了,想像一下這要是個中央處理器它得有多大差別呀。也有的認為問題的關鍵不是「關鍵期」,而是由母語太強大導致的。總之,雖然成因不明,但事實就是事實:世界各地的狼孩都學不會人話,數據擺在那裡,過了大概7歲後學語言效果顯著下降了。So,趁早!
順理成章,家裡就成了最好的課堂,媽媽就成了最好的老師,因為0-7歲的孩子在家的時間比較多,媽媽是ta最親密的人,媽媽和ta的交流互動最多。如果媽媽在孩子啟蒙這件事上能夠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角色是一個陪伴者,是一個規劃師,是一個資源提供者,那就不會太糾結自己的口音,也不會因為英語非母語而否定自己的能力。
【習得and學習,有很大區別】
家,是0-7歲的孩子語言習得的最可行最高效的場所。
至此,有必要區分一組概念:
語言習得acquisition,和語言學習learning:
小明,6個月會喊媽 9個月會叫爸,3歲會說12345上山打老虎,小學一年級參加講故事大賽,18歲參加詩詞大會,問他怎麼學會中國話的,他說就那樣就學會了。這叫習得。
李華,9歲學英語,19歲仍然沒找到外國筆友,單詞總也記不住語法怎麼都學不會,在著名烹飪學校報了n個英語輔導班,依舊又聾又啞。這個是失敗了的語言學習。
So,習得,是在自然的真實的語境中-家裡,以交流為目的所掌握的語言:想吃飯就得說「媽,我餓了」。學習,在課堂,有教師,教科書,通過講解練習,背誦,通過周考月考,等等方式試圖掌握一門語言。
【解決方案】
我們算一下時間就更清楚了:
我國城市普通工薪階層常態:假設,一周上兩次英語培訓班,一般也就2個小時,既使這2小時全是有效聽說(培訓班完全做不到),一個月才12小時,一年144小時,三年432小時。
英語國家基於聾啞人子女的語言康復研究表明:要讓孩子學會英語並達到母語級別,需要在語言發育關鍵期內每周10小時與英語流利人士進行互動。這個時間真不算長,對比學說話的2歲中國小孩,語言環境使他們除了睡覺都在用中文互動,一年少說3000小時!!!
對於土豪來說:幫孩子找個貼身外教每天2小時,還不能是上課而是各種活動玩耍。外教必須是真正有資格的,不能只有一張外國臉,得有經驗、愛孩子吧。各方面條件符合的外教,一小時出價人民幣500加都未必找得到,一個月3萬是個保守估計。 想想明星的孩子,或特朗普的孫女,大家就明白了吧。
對於我等普羅大眾:培訓班效果不行,貼身外教請不起,只能靠自己了。好在現在資源特別豐富,兒歌、繪本、動畫,你只要善加利用,方法得當,英語不用多好只要有學習能力,照樣養出雙語娃。最後,不但把英語用起來了,而且親子陪伴的質量也會高很多呢。
結論:還是靠自己最靠譜。
【高效的方法,例如:】
在家怎麼啟蒙?拿動畫舉例。小豬佩奇、小兔冰冰,等等優質英語動畫,內容非常貼近孩子的日常,而且很多重合的主題,比如「影子」、比如「捉迷藏」等,媽媽要陪孩子看,看完把重點句整理一下,一集有個3-5句就很好了,然後媽媽把這3-5句練熟,你就當著孩子面一起練,效果杠杠的,然後創造相似的場景(=創造交流需求),把你練了的句子用一次,孩子聽過的英語一下就激活了,動畫都是5分鐘一集,一天不同時段看兩三次,遊戲孩子都愛玩,每次玩時講關鍵句,想學不會都難!
【你的顧慮】
1. 這種情況下你的口音會傳染孩子么?多慮了。現身說法:我家奶奶教妞魔王「愛曲(H)、愛魯(L)。。。」,妞還跟著念「愛曲、愛魯」,現在她不也好好的么,因為她聽到正確的就會自動修正。常常感嘆小孩子的語言能力真神奇,我聚了一群媽媽,純屬興趣,教她們複製我的經驗,在家開展親子英語,很多人每天發她們和孩子互動的視頻,然後就發現孩子比媽媽發音標準!??
咱們前面說父母是「資源提供者」,提供孩子音頻視頻,保證ta能聽到足量的純正的英語,媽媽不是唯一的源,那麼媽媽的口音是不會傳染的,反而是不自信畏手畏腳這些負面信息會影響到寶貝對語言的興趣。 大家一定要試試,你一定會發現你家娃說的比你標準多了??
2. 孩子說錯了要糾正么?分兩種情況
A. 如果是偶爾出現的錯誤壓根兒就不用管,你只要給她充足的輸入就好了。,兒歌、動畫…
B. 如果ta的錯誤成習慣了怎麼辦?你別管他的錯,你有意多次重複對的,相當於讓他新學一個。錯誤的哪個就被自然棄用了。也就是語言學所謂的「重鑄」。就是增大正確發音/語法的輸入頻率。
切忌:孩子說錯時大人馬上就「你這樣說不對」「錯了」…;這樣做很容易挫敗孩子的學習熱情,而且也未必有效。正確做法是讓他聽到對的,假裝錯誤沒發生。
最後:
實操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孩子「沉默期」媽媽該怎麼做,「拒絕期」媽媽該怎麼做,等等,這些問題我群里的媽媽都遇到過,都是有解的。
沒玩過知乎,有人看我就好好寫個系列。沒人看就算了。
推薦閱讀:
※認識新年 | 老鼠娶親在初三的原因,這麼有意思
※愛,需要剋制
※不能一味地只要求孩子遵守規則,爸媽必須也得按規則行事、不犯規
※「兒子,沒想到你會毒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