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曹爽的活路到底在哪裡?

十年了,我不識諸君,諸君亦不識我。但我們的性命早已綁在一起,生死與共,國士報之!今日若勝,懿,必以救命之恩厚報諸君,今日若敗,懿,必先諸君而死!

司馬懿在亢奮激昂的演講之後率領三千死士發動高平陵之變,奪武庫,佔領司馬門,請太后懿旨,最終屯兵洛水浮橋等曹爽來降。然後曹爽真的來降,最後身死族滅。

看到曹爽身死族滅,心裡突然舉得可悲可嘆可憐可惜,悲其貪權戀勢;嘆其性格軟弱;憐其無辜三族;惜其陰溝翻船。那麼,曹爽有沒有可能反敗為勝,成為高平陵之變的贏家呢?

我認為是有的。

我們先來分析下當時的局勢:

司馬懿和蔣濟屯兵洛水浮橋之後,派遣說客詣曹爽,想使他不動兵戈,安然來歸,《晉書》記載:

爽不能用,而夜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詣帝(司馬懿),觀望風旨。帝(司馬懿)數其過失,事止免官。(陳)還以報(曹)勸之通奏。帝(司馬懿)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諭爽,指洛水為誓,爽意信之。

司馬懿屯兵洛水浮橋後,曹爽自知將兵之才遠不如司馬懿,心裡急慌,於是夜中派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陳群之子,陳群與荀彧齊名,陳群與司馬懿多年交情)去拜訪司馬懿、打探消息。司馬懿指出曹爽的過失,但又同時表明曹爽罪不致死,免官足矣後來司馬懿又以洛水起誓,稱保全曹爽性命,且派遣曹爽的親信尹大目告知曹爽。太尉蔣濟也勸司馬懿保全曹爽性命,稱曹真有功於社稷,後人(曹爽、曹羲)應得保全。

那麼此時,曹爽隨身的親信、兄弟又在做什麼呢?《三國志》曹爽傳中記載:

范南見爽,勸爽兄弟以天子詣許昌,徵四方以自輔。爽疑,羲又無言。范自謂羲曰:「事昭然,卿用讀書何為邪!於今日卿等門戶倒矣!」俱不言。范又謂羲曰:「卿別營近在闕南,洛陽典農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詣許昌,不過中宿,許昌別庫,足相被假;所憂當在穀食,而大司農印章在我身。」羲兄弟默然不從。

曹爽身邊的謀士言行沒有記載,倒是一個從洛陽城中逃出來的大司農(相當於農業部長)桓范苦心勸解曹爽擁天子詣許昌,然後詔四方兵討伐司馬懿。而無論桓范如何勸諫,一旁的兄弟曹羲都沉默不語。

通過史料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局勢就是曹爽猶豫不決,曹爽陣營除桓范外無一人勸諫,連親兄弟都沉默不語。

局勢大體明了。但若設身處地,我站在曹爽的位置,身旁謀士親信成群,卻只有一個人不停地勸自己鬥爭下去,支持鬥爭者寥寥,其他無論是親信還是兄弟,都沉默無語。那麼我一定會想:你們這麼沉默無語,是不看好我嗎?

對手久經沙場、老奸巨猾;己方陣營又都沉默不語。面對如此局勢,曹爽的心理壓力肯定會是特別特別大的。大到可能根本沒有和司馬懿鬥爭下去的勇氣,更別說身體力行,挾天子至許昌。

倘若身邊謀士親信三五成群勸誡,曹爽再才德不配位,心中澎湃的男兒熱血估計也能支撐曹爽走上反抗的道路。

回到現實,擺在曹爽面前只有兩條路,投降或者去許昌。一

先說投降。對手司馬懿太強、沒有多少人支持曹爽、司馬懿以洛水為誓保全曹爽。前兩點毫無異議,如果第三點,免官做個富家翁,是真的,那麼投降對曹爽這種無才無德憑藉血脈身居高位的人來說也真的不錯。問題是,第三點,到底是不是真的?

曹爽做出第三點是真的的判斷原因有二:其一,蔣濟、尹大目等人的擔保和司馬懿的誓言。第二,自己對待司馬懿只是奪其權,並沒有趕盡殺絕,想來太傅應該不至於殺害自己。

來逐一分析下。

其一,司馬懿的話可信嗎,未必。曹爽既然和司馬懿共同輔政,就應該對司馬懿的真正為人有個較為清楚的認知,曹爽不應該忘記,公元237年遼東公孫淵叛變,前去平叛的司馬懿破城後下令殺掉了城內所有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公卿以下的士族,也是一律斬首。如此陰鷙冷血之人,其言其誓可信?他會留下自己這麼大的威脅?

其二就是曹爽執政期間也只是奪了司馬懿的兵權,並沒有對司馬懿趕盡殺絕。鑒於此可能曹爽認為司馬懿同樣不會傷害自己。只能說曹爽經驗不足,以己之心度司馬懿之腹,司馬懿真要是這麼良善,在遼東怎麼會殺那麼多人?現在時刻又怎會起事發動政變?司馬懿若無異心,他起事時候的三千死士從哪裡來的?既有異心,又非良善之輩,自己焉能保全性命。

如果曹爽真的看得清局勢,他就會發現去許昌是唯一的選擇。那麼如何戰勝司馬懿呢?

桓范所言「擁天子詣許昌,然後詔四方兵討伐司馬懿」只是第一步,況且第一步也不是那麼好做,當時許昌守軍長官是毋丘儉,而毋丘儉是司馬懿舊部,曾隨司馬懿遠征遼東,但是畢竟皇帝在手,想來曹爽挾天子令許昌之兵這種事情還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步,重新招攬士族,驅逐附會者。高平陵之變時謀士親信沉默無言,那要他們還有何用?反而士族的分量不可小覷,後來可是皇帝與世家大族共同治天下,曹爽既然因為重用附會者把世家大族得罪了,那就趕緊彌補,否則還有誰會支持曹爽?

第三步,熬時間。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已經是70高齡,要知道文帝曹丕也只不過享年39歲,易中天在《品三國》里稱三國時期人均壽命因為連年征戰的原因只有26歲,人過七十古來稀,司馬懿還能再活多少年?退居許昌後,只要緩戰,熬死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有何懼?要說司馬懿是輔政大臣,政變時尚且有理由有人支持,他司馬師憑什麼發動政變?就憑是司馬懿的兒子嗎?不可能的。況且當初浮華案時司馬師可也是被抑制者之一啊,再加上曹爽去爭取世家大族支持,司馬師有何懼?

其實,曹爽之死看似有些遺憾,實則他的目無大局與軟弱性格早已註定了日後的遭遇。在大局上,朝中提拔貪戀權勢的親信使曹爽與士族結下樑子;軍中提拔兄弟使曹爽與元老有嫌隙;與親信行事肆意又讓曹爽在朝野大失人心。如此孤家寡人,倘若心智堅定,敢作敢為,挾天子至許昌尚可憑藉自己軍職挽回敗局,可惜。所以挾天子詣許昌是曹爽唯一的活路,並且在踏上這個活路前還要越過一個障礙,那就是,曹爽能把目光放得長遠,並且敢作敢為。否則一切免談。


推薦閱讀:

殷紂王是誰?
異鄉人:有許多時候眼淚就要流,那扇窗是讓我堅強的理由┃摺疊人生線
慈禧是怎麼當上皇太后的?
諸葛亮預言劉伯溫是真實的事情嗎?
怎麼評價《雍正王朝》鄔先生這個角色?

TAG:魏晉南北朝歷史人物 | 三國人物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