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網路視頻影評調查

在新媒體語境下,視頻類的網路影評已在我國發展了相當長的時間,並具有了一定的規模與影響力。在優酷、愛奇藝、bilibili等主流視頻網站上搜索「影評」等關鍵字,可以得到多達十幾萬的條目及數十個自媒體頻道。不得不承認的是,使用視頻做為載體的影評相較於傳統的文字類評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正如尼古拉斯·米爾佐夫在論述視覺文化時所強調的那樣:「……它並不取代話語,而是使其變得更易理解、更敏捷、更有效率」。[]尤其是在個人電腦、專業軟體的操作越來越來「傻瓜化」的今天,人們去編輯一段抒發個人意見的短視頻變得更為可能。新媒體+全民影評的組合,誕生了如今視頻影評如火如荼、百花齊放的結果。本文以視頻類影評的發展現狀作為文本,依據其不同源流、風格的分類分析,期望能對視頻影評的傳播影響力及受眾群體心理,做出切合實際的有益探討。

本文盡量囊括了當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視頻影評,並參考了部分影響較廣泛的停播節目。考慮到筆者精力所限,必然有著掛一漏萬的嫌疑。但筆者以為,為了充分描述現今視頻影評的特徵,這些例證已經有了足夠的概括性。現將它們以表格形式呈述如下:

註:對於表格中的部分數據,由於一些節目在網路中的流傳過程較為紛亂難以統計,故選取其在傳播路徑中推動力最廣的視頻平台的數據錄入。

通過將以上網路視頻進行統合與分析,我們可以大致根據其源流,將它們分為三種類別,分別是來源於電視媒體的「學院風」旁白解讀類和話題訪談類,以及獨立誕生於網路的惡搞吐槽類。下面我們從脈落、現狀和前景對這三類「流派」分別加以闡述。

旁白解讀:第10放映室的學者遺風

旁白解讀類的視頻影評通常以大段視頻資料輔以適當科普性質的解說製作而成,這類影評的特點是資料詳實,嚴謹認真,說理充分,富有學術氣息。雖然不至於像專業的電影拉片課程那樣有深度,但以一種教師的姿態向學生傳道解惑的態度還是與傳統電視文化「單向」的傳播不謀而合的。央視出品的《第10放映室》是最早一批,也是最能貫徹「嚴肅解說」的特色的欄目。可以說,目前網路上的旁白解讀類視頻影評,其根源都要追溯至它身上。

《第10放映室》於2004年2月在央視第10套科教頻道開播。它的誕生緣由比較「隨便」,據節目主編之一的張小北日後直言,是為了「填補空檔時間的」,且它的創意來自於經典電影經常隨盤附帶的評論音軌。[[2]]《第10放映室》的口號是「展現電影魅力,傳播電影文化」。節目的內容貫穿影史,涵蓋中外,代表專題有對單一導演進行剖析的「暑期電影總動員」系列,有對知名演員進行總結梳理的「光影人生」系列,還有以類型片分析為基礎的「電影季風」系列等。三位常駐主編各有側重,遍及中、港台、好萊塢、歐洲及日韓的影視知識。更有中影集團的支持,能夠利用許多第一手的視頻資料,使節目還具備了一定的藝術及學術價值。在鼎盛時期,《第10放映室》保證了近一個小時的節目時長,對於熱愛電影的觀眾來說,科教頻道每周末的《10放》無異於一場饕餮盛宴。

每到新年初的「恭賀」系列是《10放》的固定「壓軸」專題,這是對過去一整年的國內院線影片的回顧。對於彼時充斥的眾多爛片和業界許多不正規現象,節目既用調侃語態嘲諷,也會直言不諱的抨擊,同時配以龍斌磁性的嗓音,一種針貶時弊又怒其不爭的冷幽默氣質油然而生,這一系列也成為電影發燒友的鐘愛。從2012年開始,在網路上討論《10放》的酷評成為影迷的宣洩渠道之一。然而也正可能是「樹大招風」,2013年,持續十餘年的《第10放映室》終於走向了末路,具體的原因,我們在後文還將會有分析。

《10放》分裂後,主創人員四處流失,又各自結合私有資本,分別創立了《龍斌大話電影》、《新十放》、《電影放》等新欄目。同時,網路上也出現了一批模仿《10放》的獨立視頻影評,比如季小末製作的《青年電影館》。總得來說,這些節目基本繼承了《10放》的風格,無論是經典電影還是時下的現象級影片,都秉承著嚴肅分析解說的路線。但是,這些節目未免有著電視思維過重的弊端,沒有注重網路社交的互動性與即時性。所以要麼一直不溫不火,要麼無疾而終。目前還有一些視頻影評依舊遵循著向普羅大眾科普影史知識的初衷,比如《暴走看啥片兒》、《電影最Top》、《電影公嗨課》、《微縮電影》等等。但整體風格產生了一種精細化的轉向:即時長更短(從普遍的20分鐘以上減少到十多分鐘)、由盤點經典系列轉向單一影片、由歷史經典轉向新興口碑作品(如姜文的《讓子彈飛》),解說詞中畫幅、軸線等專業辭彙明顯增多等。如果說以往的旁白解讀類影評的作用,是為電影門外漢提供放之四海皆準的片單參考,那麼現今的這類影評更傾向於推廣冷門佳片、或從被主流忽視的商業片中挖掘看點……細緻化、個性化的演化路徑,契合了受眾人群的成長與當下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是對網路文化、網路傳播的適應,同時也越發地趨近於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第二類視頻影評路線:

惡搞吐槽:網路新一代的茁壯生長

這一類的視頻影評當以胡戈的惡搞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為濫觴,當初盛怒的陳凱歌未成行的起訴將此片定義為「侵權」,但胡戈自認為這部惡搞作品屬於「文藝評論」。實際上,雖然胡戈用後現代的解構手法對《無極》進行了顛覆,例如將大將軍光明戲稱為「真田小隊長」、將皇城改編為「圓環套圓環娛樂城」,但電影的故事順序他還是以一種「戲說」的方式基本遵守著,到最後解謎的關鍵一刻也並未進行多少改動。短片播放至結局,觀眾也會恍然大悟,無論是《無極》原片還是這部短片,最大的矛盾就是由饅頭引發的嘛!短片在一場主持人對小朋友要加強心理教育的說教中結束,《饅頭》對《無極》的惡搞也在此時推向高潮,完成胡戈對評論對象進行貶低批評,一抒心中「吐槽」慾望的目標。

《饅頭》誕生後,網路上短時間出現了大量的跟風之作,時下的古裝大片無論是《夜宴》還是《滿城盡帶黃金甲》都未能倖免,形成了一陣花樣百出的網路惡搞視頻熱。然而,2006年中期,「惡搞」文化的發展偏向過火,《閃閃的紅星》等紅色經典竟然也被無辜涉及。終於,網友對「惡搞」不加節制地過度消費,引來了官方行政機構潑的一桶冷水:8月11日,光明日報召開了針對網路惡搞現象的坐談會,各界學者出席發言,號召「文化工作者自律,並且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導」。[[3]]隨後社會輿論迅速轉向,一般的惡搞視頻也受到波及。顯然胡戈要首當其衝,由於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因《饅頭》而聲名鵲起的他,後來並未對影視評論繼續跟進。國內由個人製作,寓教於樂的惡搞吐槽式視頻影評由此進入一段低產時期。即便如此,通過「饅頭」的風波,帶有強烈後現代色彩的、以「草根」身份戲謔權威的精神還是紮根進網民的基因中。「以遊戲的姿態激揚臧否,用對權威的挑戰確立風格,似乎成為網路視頻影評一個無法擺脫的特質。」[[4]]

2011年,另一位值得我們著重強調的自媒體人「老濕」開始活躍於網路上,並憑藉他的第六部作品《令人蛋疼的<西遊記>》一夜成名。在這部短片中「老濕」曆數了日、港、台影視業對《西遊記》的各種「不靠譜」改編,叫人耳目一新,大開眼界。短短十分鐘內容緊湊,論證充分,雖然披著幽默吐槽的外衣,實際卻彰顯著老濕豐富的閱片量及超強的資料搜集能力。與國內主流影評人不同,老濕對劍戟片、特攝片及各類b級片有近乎狂熱的喜愛——這些較容易調動觀眾獵奇情緒的內容成為他的吐槽重點。嚴格地說,國內對B級片、cult片甚至地下電影進行研究的學者也不在少數,但老濕是唯一一個將這以視頻形式向廣大網友分享的,這使他的視頻影評更有了少見的學術價值。

目前充斥網路的「幾分鐘看完X電影」系列的短影評,始作俑者為應台灣播主「谷阿莫」。在這些時長短則一兩分、長不過三五分的視頻中,谷阿莫用他特有的流水賬式台灣腔將電影情節高度概括,配上詼諧的解說和影像剪輯,幾分鐘的時間便可以了解一部電影的梗概。他的成名作是《兩分半看完<五十度灰>》和《四分半看完<暮光之城>》,這兩部是被許多觀眾認為奇葩做作的影片。他將前者概括為「被人揍或者是揍人的故事」,將後者概括為「一個女孩和吸血鬼相愛、分手、複合、結婚、生子」的故事。可以說不僅非常恰當地應和了觀眾的看法和抱怨,還充分把握了現階段網友「碎片化」的瀏覽習慣。

出道較早的視頻影評團隊《暴走看啥片兒》風格較綜合保守,也有著惡搞吐槽的成份。但在谷阿莫、《閱後即瞎》等新式影評節目的衝擊下,即便有著暴漫資本為背景,也不能建立起絕對優勢。

「暴走看啥片兒」、「閱後即瞎」、「谷阿莫」百度搜索指數對比,可以看出「暴走看啥片兒」在近半年的搜索指數始終處於劣勢。

與谷阿莫相比,《閱後即瞎》是筆者更傾向推薦的視頻影評欄目。谷阿莫漸漸發展成了以電影為原料的噱頭,雖然擁躉很多,但對影謎來講,已經失去了指導選片的影評人作用。而《閱後即瞎》堅持不蹭熱門,且文案獨特出眾,是視頻影評界的一股清流,用網友的話來說:「在這個隨便拉個片,說說簡要,再講兩個葷段子,就是假裝自己是電影快播號的時代。閱後即瞎的水平不僅僅是比同行高,而且是遠比同行高。」[[5]]

以惡搞吐槽為標誌的創作者還有《吐嚎影院》、《劉嗶電影》等,他們集中在bilibili網站的影視區,從流行電影到冷門電影、從經典電影到Cult電影,各有特點和專長。可以說,這些動輒關注數幾十上百萬的「up主」(bilibili對視頻播主的稱呼),和新興視頻網站bilibili一起,共同構成了當下視頻影評的前沿陣地。

話題訪談:羅傑·伊伯特的榜樣作用

「話題訪談」形式即是以兩位以上的影評人聚攏到一起,對影片作出即興討論與點評,並加以簡單的剪輯再播出的視頻影評類型,嘉賓即興直言、觀點自然流露是這類節目的顯著特點。與上文討論的「旁白解讀」、「惡搞吐槽」不同的是,訪談類影評不僅要求參與的嘉賓有真知灼見,不同影評人看法的碰撞、求同存異也是重要看點。另一方面,訪談類影評的話語權或主動權,由影視主創或記者轉移到觀點相獨立的影評人身上,這也讓它與普通的影視採訪相區別。

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1942-2013)是美國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電影評論家之一,他是首位獲得普利策獎的影評人。由他所主持的電視節目《Siskel&Ebert》延續三十餘年經久不衰,是電影誕生以來最受歡迎的電視影評節目。節目中羅傑與他的老搭檔吉恩·西斯科爾以專業的視角和親和的口吻品評院線電影,旨在給觀眾中肯實在的觀影參考。他們時而所見略同、妙語連珠;時而意見相左、唇槍舌劍,形成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最可貴的是,經曆數次易名和改換投資方的風波,羅傑和吉恩始終保證影評的公正獨立。《Siskel&Ebert》影響深遠,我國影評人Magasa、周黎明等都不只一次地向國內影迷推薦他的著作。

張小北和關雅荻製作的《每周影評》是國內首個以《Siskel&Ebert》模式播放的節目,2009年開始和湖南衛視的子頻道合作播映,後來獨立在網路更新。《每周影評》以即時討論的方式對一周的院線電影做出回顧,幫助觀眾如何從一個消費者角度來判斷一部電影的消費風險。和羅傑一樣,張小北和關雅荻的最終目標也是努力補足曲高和寡的電影批評與大眾傳播的鴻溝,這一點在節目的片頭就能得以充分體現:簡潔的畫面里,張和關在影院的放映廳對著攝影機說出以下宣言:

「我們愛看電影,我們只說真話。我們是影評人,這裡是《每周影評》。」

《每周影評》的許多設計參考了它的前輩《Siskel&Ebert》,尤其是用手勢為影片打分的方式。但它的命運並未像後者那樣順利。這檔節目最終於2013年停播,直接原因是二位主創各有自己的事業要忙,且節目的製作成本偏高。由於拉不到投資,主創之一的關雅荻甚至考慮過眾籌。《每周影評》的後繼乏力,顯露出我國獨立視頻影評與資方無法妥善兼容的尷尬處境。

如果把條件放寬,充滿了學院風氣的《聚焦》(主持人焦雄屏)和奇愛博士領銜的《人間電影大炮》、《奇愛博士聊電影》也可算做話題訪談類的視頻影評。這些節目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只是高屋建瓴的起點未必適應網路雅俗共賞的整體氛圍。而且很顯然:對主創的採訪尺度永遠達不到影評人的內部交流尺度。

另人意外的是,雖然沒有視頻影評接過《每周影評》的接力棒,但在聽播領域卻出現了與它志趣相近的節目:目前在喜瑪拉雅、網易雲音樂等平台更新的《反派影評》,是一檔由影評人波米發起的音頻影評節目。每期節目都會聚集幾位影評人,選擇一部熱點電影進行討論,包含「打分」和「外延」等環節。主持人波米是鳳凰影視新聞的資深記者,廣闊的圈內人脈和深厚的業內經驗再加上豐富的影史知識,使得他在節目中經常提供視角獨特的「乾貨」。除影評人外,他還會因地制宜地邀請各行的資深從業者做為嘉賓,比如《芳華》一期,他就請到一位長期調查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生存狀況的傳媒人士。根據網易雲音樂的數據,《反派影評》的訂閱數有近3萬,在同類節目中遙遙領先。

總得來說,話題訪談類的視頻影評,是目前發展狀況最為慘淡的類別。相比前文中介紹的其它兩種形式的風聲水起,話題訪談就像只燙手的山芋般無人問津。對於這種現象的成因,我們會在下文中,結合視頻影評整體當下所遇到問題嘗試探討。

亟待解決的問題:

必須承認的是,視頻影評的發展歷程並非一帆風順,似乎從陳凱歌與胡戈的爭端開始,就喻示著爭議和波折就註定要伴隨著它。無論是《第10放映室》的轟轟烈烈地遺憾落幕,還是《每周影評》的無聲無息地悄然退場,視頻影評所經歷的許多阻礙還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且必然在可見的未來持續下去。綜合網路視頻影評大致10餘年的發展史,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項亟待解決的問題,以供影迷參考。

版權隱患:

自《第10放映室》創建伊始,關於侵權的爭議就從未中斷過。長時間,大段地引用電影畫面,尤其是精華畫面,雖說饗饋了觀眾,但也留下了供人指摘的話柄:「據說最嚴重的時候,連續兩年的中美知識產權會議上,這個節目都被美方拿出來當做栗子給舉了。」[[6]] 無獨有偶,國外視頻影評博主懷舊評論狂,同樣飽受電影版權方的困擾:Youtube網站已經刪去他的一些視頻,而他目前只能找演員用「情景再現」的方式重現電影內容,主持人道格(Doug Walker)氣得在視頻中不斷地咒罵好萊塢製片廠。近期最嚴重的例子當屬於谷阿莫引起的官司:在Youtube賬號屢次被封后,終於有台灣代理商狀告谷阿莫違反著作權。經歷了數度出庭,此案還在審理之中。其實,關於視頻影評引用原片素材的行為是否侵犯著作權,尚未有定論。2006年胡戈事件滿城風雨之時,法學家蔡定劍就認為:「……在憲法的層面上,表達自由的價值即使不說是高於著作權和財產利益,也是特別受到關注和偏愛的,因為具有普遍價值的表達權,往往比個人的經濟利益有更重要的社會意義,因而更受保護。」[[7]]截止目前,國內尚未有影評人因使用未授權視頻、劇照而被版權方成功起訴的案例。少有的衝突,是版權方向視頻平台提起抗議,而平台遵守著絕不趟渾水的原則,粗暴地將對應視頻刪掉。

資本壓力:

由於沒有有效的變現渠道,大多數知名的視頻影評博主都是依據興趣和個人籌資在苦苦經營。而話題訪談類影評由於要邀請嘉賓,必然要擠佔大量的工作時間。況且錄音錄像、剪輯後期都需要資金。所以比較而言,這類視頻影評的製作成本是偏高的。按《每周影評》的主持人關雅荻的說法,平均每期需要的資金是一萬元,一年幾十期,成本就要幾十萬元。另一方面,話題訪談類影評的出發點是為觀眾提供消費參考,新聞時效性是其顯著特徵,這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商業競爭,無論是投資人還是製片方都不希望自己出品的電影遭遇輿論「差評」,這就為注重獨立自主的視頻影評提供了考驗。在豆瓣網站「水軍」戰役此起彼伏,「紅包」影評人大行其道的今天。視頻影評博主也會受到影視資本集團的壓力,這些看不見的手或危脅、或收買,動搖著影評的信用基礎《每周影評》的常駐嘉賓張小北成立了自己的影視製作公司,為了維護社交關係所以無奈退出了節目的錄製。

膚淺和同質化:

即便是德高望重的羅傑·伊伯特,也免不了被同行質疑電視影評屬於快餐文化,缺乏文字類影評的思辯精神和唯美文風。為了迎合年輕網民走馬觀花式的閱讀習慣和急功近利的怠惰心態。羅傑影評中並不明顯的缺陷,在我國視頻影評體系里被「發揚光大」:兩三分鐘幫您解讀一電影的短視頻比比皆是,用爆笑的吐槽消解電影的深刻內涵,不僅沒有使觀眾對原片產生尊重,反而衍生出一種淺嘗輒止的虛假滿足感。周星馳做為90後的信仰被反覆提及,但也多是已被奉上神壇的《大話西遊》老三樣,而他與谷德昭、李力持,甚至王晶、劉鎮偉和黃百鳴的合作異同卻少有人歸納……膚淺和同質化,就連同樣製作短視頻的同行都要忍不住杯葛:

「很多人去看谷阿莫他們,其實看的是他們本身的風格、語言,很少是因為關注電影本身。一部電影之所以要兩個小時,是因為每個環節都有它重要的意義,你用一個符號就把它概括了,本身就是對電影的破壞。」[[8]]

大多數視頻影評還是帶有著網路影評的常見弊端:注重情緒宣洩、具體作品、演員導演,輕視理性分析、整體創作、編劇攝影。可以預見,網路視頻影評一定還會經歷長時間的激蕩與沉澱,而只有秉承著真心實意、寧缺勿濫的原則的精品,才能最終存活下去。

寫在最後

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把視頻影評,當做一個產業來看待的。但產業的定義是什麼?談到產業,是不是應該去了解那些視頻影評自媒體的收入?呃,這要怎麼調查呢……出於畏難怕苦的心態,我將文章的立足點局限於內容比較上。本來完全出於興趣,想給自己追看各種影評讀解的日子作個總結,哪知一動筆,竟寫得如此慌亂。自我感覺開頭還是嚴謹的,越往後越飛。像模像樣地給文章加上章節附註,主要是熟悉一下論文的著錄規則。

在查找資料的過程,我又發現了許多以前從沒注意到的視頻影評和創作者,這些小作坊式的作品,被藏在各大視頻網站的角落裡無人問津。他們有的只製作了一期節目便知難而退,有的堅持做了好多期卻依然默默無聞。一個一個點進節目慢慢地看,大多數的內容對我而言已失之簡單。但始終感染到我的,就是解說旁白共同洋溢著的那股自信,一種向觀眾展示家傳珍寶的自豪感。或許這些創作者也是在校大學生,好不容易攢出個萬字來的文案就迫不及待地拿去錄;或許他們也希望能通過做短視頻認識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雖然從結果來看,這些成品投入網路如石沉大海。但我想,任何興趣使然而去努力的人都應該得到尊重……各位影評人、自媒體、UP主,志趣相投的朋友,我向你們致以由衷的敬意,從前,你們是我的老師,而現在,我將成為你們的一員。

  1. [] 尼古拉斯·米爾佐夫.視覺文化導論[M].倪偉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1. ↑
  2. [] 張小北.國外有類似第十放映室的節目嗎?[OL].(2014-01-02)[2018-02-13].zhihu.com/question/2241. ↑
  3. [] 專家:網上「惡搞」之風當剎[OL].(2006-08-11)[2018-02-14].news.sina.com.cn/c/2006. ↑
  4. [] 劉丹.新媒體語境中電影批評空間的拓展[D].上海:復旦大學,2014:39. ↑
  5. [] 對於閱後即瞎這個節目你怎麼看?[OL].(2017-08-11)[2017-02-15].zhihu.com/question/6136. ↑
  6. [] 同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
  7. [] 蔡定劍.「饅頭血案」的憲法視角[N].新京報,2006-03-04. ↑
  8. [] 站在短視頻風口上的他們說:「不想稱自己為影評人」[OL].(2017-03-17)[2017-02-28]zhuanlan.zhihu.com/p/25

推薦閱讀:

《驢得水》:一部喜劇片,看得我好難過
押井守製作的第一部劇場版的個人評價
如何評價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
道士下山影評是什麼?
如何對輯槍這部電影進行評價?

TAG:電影 | 影評人 | 電影推薦 | 谷阿莫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