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學費減免,反而可能傷害窮學生?

在現有條件下,大學免費將帶來十分顯著的「擠出效應」,導致低收入群體的學生更不容易上大學。

政見觀察員/余莉

一些國家高昂的大學學費經常被認為是導致教育不平等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把免除大學學費納入政策考慮。支持者認為,減免大學學費可以讓更多學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學生通過獎學金等形式獲得學費減免,家庭收入將不再成為大學入學的門檻。反對意見則多集中於學費減免帶來的財政負擔,或者教學成本提高等問題。

然而,除了財政方面的因素之外,學費減免政策還有另一個更為隱蔽的副作用:在高校總體招生規模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或者免除大學學費,將導致學生在大學報考環節中面臨更激烈的競爭。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更有可能在競爭中落後,反而無法從學費減免中獲益。

MIT 的研究者Alonso Bucarey利用智利的大學錄取數據,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他發現:在現有條件下,大學免費將帶來十分顯著的「擠出效應」,導致低收入群體的學生更不容易上大學。研究認為,學費減免政策需要與漸進式獎學金、增加招生規模等措施的配合實施,才能真正增加出身底層收入群體的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智利的大學錄取與獎學金系統

在智利,絕大多數高質量的大學的招生都通過一個中央錄取系統進行。與中國考生填報志願的方式類似,智利學生也需要在系統上填報多個大學和專業的組合,依照個人意願排序。錄取系統則根據測試成績、語言成績、GPA等數據對學生進行綜合排名,在此基礎上按照一定的演算法匹配學生和學校。

除了報考大學之外,學生還可以在網上申請政府提供的獎學金。是否能拿到獎學金資格,取決於成績和家庭背景兩方面的因素。只有在標準測試中的成績高於一定標準,並且家庭收入在全國的百分比低於一定水平的學生,才有申請獎學金的資格。

獲得資格只是申請獎學金的第一步。最終能否成功拿到獎學金,還需要看錄取的大學。在智利,僅有部分有資格的高校的學生才能獲得政府獎學金。如果報考的學校不在資格高校名單里,即便本人條件符合,也不能獲得獎學金。

如圖 1 所示,從 2011 年至 2015 年,大學獎學金的授予範圍不斷擴大。在圖中,橫軸是學生家庭的收入排位,縱軸是學生的成績排名。在這四年間,獎學金的成績要求從70%降低至50%,家庭收入的覆蓋範圍則從後 40% 增加至 70%。

可見,針對大學教育的學費減免已經讓越來越多地學生獲得了申請獎學金的資格 。此屆智利政府更是做出了在 2020 年之前讓公立大學全部免費的承諾。

然而,即便這一承諾真的能夠實現,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能否從這一政策中獲益?研究發現,答案並不一定。

實際學費影響入學決定

利用智利的高校錄取數據,研究者首先檢驗了實際學費的高低是否會影響學生的高等教育選擇。

所謂 「實際學費」,是學校收取的學費減去學生個人能獲得的獎學金之後,最終需要繳納的凈值。

研究者使用一種叫做「非參數斷點回歸」的方法,來識別實際學費和大學選擇之間的因果聯繫。這種方法的核心思想,在於在一個連續的分布的指標中,尋找能夠區分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斷點」,從而進行有效的因果識別。斷點左右的觀測對象在指標上相近,然而只有斷點一側的對象群體經歷了某一「事件」(treatment)。因此,如果斷點左右的群體在另一方面的表現有明顯的差別,就可以認為該事件是導致這一差異的原因。

例如,高考成績一兩分的差別,往往決定了是考生是被自己心儀的學校錄取還是不幸落榜。 然而,高考分數相差一兩分的學生,在能力上其實並沒有實質的差別。在這個例子中,指標是學生的高考成績,「斷點」就是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決定了學生是否能被錄取。只有分數分布在斷點以上的學生,才能經歷上大學這一「事件」。

與此類似,在智利的獎學金體系中,「斷點」 是決定學生是否有資格申請政府獎學金的分數線。那些 「壓線」 拿到獎學金申請資格的學生,和以一分之差與獎學金申請資格失之交臂的學生,在實力上可以被認為並無太大差別。然而,獲得了獎學金資格的學生,如果進一步申請進入有資格發獎學金的學校,就可以享受到獎學金帶來的實際學費降低。與之相比,沒有獲得獎學金資格的學生,即便成績與壓線進入的學生差異不大,也需要付原價入學。

因此,如果這些成績在分數線上下的學生,在報考有資格提供獎學金的學校的概率上體現出顯著差別,就可以說明大學學費對報考決策的影響的確存在,即大學學費有一定的「價格效應」。研究者通過斷點回歸發現,這種效應十分明顯。如圖 2 所示,在上圖中,橫軸是學生的考試成績,縱軸是該生獲得獎學金的概率。可以看出,成績沒有達到分數線的學生,因為沒有資格申請,因此獲得獎學金的概率為零。成績達到分數線的學生,獲得獎學金的概率等同於報考有資格提供獎學金的學校並且被錄取的概率。

圖中,橫軸仍然是考試成績,縱軸則是報考並且錄取了有資格提供獎學金的學校的概率。可以看出,在獎學金資格分數線左右,報考錄取的概率存在明顯的間斷,說明實際學費高低的確會左右學生的報考意願。進一步的數據分析顯示,成績過了獎學金申請分數線的學生,報考有資格提供獎學金的學校的概率會提高9.5%。

一個有趣的結果是,獎學金帶來的價格效應,在中等收入家庭的學生群體中表現得更為明顯,而不是最低收入群體。在中等收入群體中,「壓線」 通過獎學金審核的學生,報考有資格給獎的大學的概率提高了 10.9%。這一數字對於來自最低收入群體的學生只有 7.7%。研究者認為,原因可能在於低收入群體的學生原本就更傾向報考一些時間短、學費低的職業技術類學校。因此即便通過了獎學金資格審核,也很難轉而報考有資格給獎學金的高等院校。

大學免費的 「擠出效應」

既然實際學費的高低的確會影響學生的入學決定,那麼政府儘可能地減免學費,難道不會更有利於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上大學嗎?

實際上,減免學費的政策效果可能並沒有設想中的那麼簡單。價格變化引起需求變化這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在大學錄取這一問題上同樣適用:如果原本比較貴的學校的實際學費降低了,那麼報考人數相應地也會增多。

更重要的是,大學錄取這個「市場」,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首先,作為市場上的「供給」方,大學能夠錄取的學生數量是相對固定的。在沒有擴招可能性的情況下,報考人數增多只會導致錄取率降低。其次,絕大多數大學的錄取都是選拔性的。報考的學生並非隨機被選擇,而是按照成績等因素排位,排名高的人更有可能被錄取。

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可以發現,減免大學學費除了直接降低錄取者的實際學費之外,還會產生一重間接效應,即 「擠出效應」 (crowding-out effect):一些原本能被錄取的學生,在低學費引發的激烈的競爭中落選,反而無法進入理想的學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現有獎學金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實行更大規模的學費全免政策,競爭無疑會更加激烈。

為了研究大學學費全免帶來的可能結果,研究者建立了一個匹配模型,綜合考慮學生的成績、家庭背景、學校選擇與對學費價格變動的敏感程度等因素,來分析學費變動對於學校錄取的影響,並且利用實際數據對模型參數進行了估計。利用這個模型,研究者進行了一項政策實驗:如果智利在現有的獎學金基礎上更進一步,讓大學學費對所有人全免,結果會怎樣?

模型的預測顯示,如果保持現有的錄取分數線與招生規模不變,學費全免會導致報考人數嚴重過剩。現有的招生規模必須增加至少37%,才能在不改變招生標準的情況下,吸納所有報考學生。而如果不改變招生規模,轉而通過提高錄取標準的方法進行選拔,「受傷」 最大的將會是來自最貧困的家庭(收入排在全國最窮20%)的學生,這一群體的錄取比例降低了 10% 左右。其他中低收入群體的學生也會收到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原本可以進比較好的高校的學生。

考慮到能否上大學以及上什麼樣的大學對畢業後收入有顯著影響,研究者利用現有的畢業生收入數據,進一步估計了學費全免政策對學生們未來收入的影響。如圖 3 所示,與政策實施者的初衷相反,學費全免實際上會降低中低收入群體的未來收入,獲益最大的反而是來自收入較高的家庭的學生。

如何抵消學費減免帶來的負效應?

基於以上結論,研究者指出,想要讓學費減免真正幫助到中低收入家庭的學生,還需一定的配套政策。方法之一就是擴招。如果要保持現有的低收入學生的入學率不變,那麼在減免學費的同時,大學的招生規模應該擴張至少 10%。如果想要保障在現有體系下有學可上的低收入學生不會因為免費政策而被「擠出」校園,招生規模應該增加 20% 以上。然而,並不是所有學校願意並且能夠做到大幅度增加招生規模。

即便現有的招生規模保持不變,政府也可以通過制定與家庭收入掛鉤的獎學金(means-tested scholarship),來實行漸進式的學費減免。例如,政府可以向來自收入排在全國後百分之二十的收入群體的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獎學金額度逐漸減少。對於來自全國前百分之二十收入群體的學生,提供的獎學金數量是全額的 40%。這樣階梯式的獎學金計劃,可以保障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入學率不會因為學費免除而收到影響。

可見,針對大學學費補貼相關政策的制定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影響因素,才能真正為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提供便利。大學免費的目標雖然理想 ,然而如果「一刀切」地實行,沒有相應的配套政策,最終的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Alonso Bucarey. Who Pays for Free College? Crowding Out on Campus. economics.mit.edu/files

weixin.qq.com/r/fjmguD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乾貨】史上最祥細說明--留學德國一年究竟要花多少錢?
日本留學——五大名校一年學費多少?
英國留學一年,學費最便宜的15所大學,你都知道嗎

TAG:大學 | 學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