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注射暗藏的危機——談談首過效應

去年的喜炎平和紅花注射液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其原因在於過敏人群過多,造成了大範圍的影響,實際上,這危機應該說早就埋下了禍根。

古人為什麼喜歡開湯藥

自古至今,古人的著作以湯藥為主,其它膏丹丸散酒等劑型不多,「湯者,盪也。」古人認為湯藥具有蕩滌邪氣的作用,起效比較快,所以在患者急切需要早點治好病患的要求下,湯藥就成了治療的首選。

還有一個觀點,黃帝內經云:「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古人已經觀察到不管是食物精微還是藥物,都會由胃進入血脈,這和今天的觀點有些不同,今天我們知道小腸才是最大的營養吸收器官,但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就是從口而入的食物精微和藥物,都要進入血液。

不管是湯藥,還是膏丹丸散酒,只要從口而入,除非開錯了葯,極少聽說有什麼副作用的。為什麼呢?

首過效應

首過效應(First Pass Effect),又稱第一關卡效應、首關效應。所有口服藥物的吸收須透過胃腸壁,然後進入門靜脈。有些藥物幾乎無代謝作用發生,有些則在胃腸壁或肝臟內被廣泛代謝、消除,發生首過作用。首過作用使代謝增強,吸收減少,治療效應下降。

通過這張圖可以發現,但凡小腸吸收的藥物,都會進入肝臟進行解毒,這樣有利有弊,利在於凡是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經過肝臟的解毒,就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弊在於口服藥物的量,必須遠大於治療所需的量,才能產生治療作用,否則,藥物在體內的濃度就不會很高。

這其實是身體的保護機制,這也是為什麼口服藥物很少出現副作用的原因。因為有一道保護我們的城牆。

如何提高體內藥物濃度?

要提高體內藥物濃度,加快起效時間,就必須避開首過效應,而避開首過效應的最好方法,就是將藥物直接注射入血管,中藥注射液就是在這種思想下產生的。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提供足夠的藥物濃度,起效時間短,讓臨床急救更加快速有效,同時也搶救了無數的患者。當然,我們不能光看到好的一面,壞的一面是,直接進入血管的藥物,會產生過敏反應。

不能繞開首過效應

很多藥物我們在口服的時候不會過敏,比如紅花,但紅花注射液的不良反應表現為:呼吸困難、胸悶、過敏樣反應、過敏性休克、寒戰、發熱、心悸等。

究其原因,就是紅花注射液繞過了首過效應,導致人體無法中和其中對人體有不良反應的物質,而紅花注射液當中哪些成分是我們身體的不良反應源,目前還不清楚的情況下,則應該在查明是哪些成分導致人體出現不良反應。而這需要大量的臨床樣本。

所以,作為一種新的劑型,中藥注射劑的好處很多,但其中的問題不少,如何更好地用好中藥注射劑,則必須不斷地研究和發現有哪些成分,在直接注射入血管後使人體產生不良反應。而不是一刀切。

也不能為了提高藥物濃度,起效迅速,一味地加快中藥注射劑的上市,至少,得做夠相當數量的樣本數吧。

推薦閱讀:

潘曉川論氣(七):實踐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中醫慢慢談-3-葛根湯
以自己的經歷獻給在哮喘中苦苦掙扎的父母和同齡人
某某先生群聊第二回
濕氣是個什麼鬼

TAG:中醫學 | 中醫 | 中醫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