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賦權與當代生活

(九千五百字超長文預警!)

最近一段時間在讀性教育相關的一些東西。適逢其會,正好一吐胸中所感。以及這篇文章深受馬督工影響。包括開頭用食物引入的這一段。基本是仿寫馬督工的《保衛我們的現代生活》。我不知道這樣會不會被算作洗稿。如果不對的話我馬上刪除。

一:食色性也

在2012年的時候,我剛剛來到金華讀大學。在浙師大的食堂里,我發現這邊的飲食習慣和家裡完全不一樣。儘管從我的家鄉上饒市到金華市只有短短的兩百公里。這兩百公里坐普快是兩個小時。坐高鐵呢只要一個小時。但是這樣短短的一段距離卻使得兩個地方的飲食有了很大的差異。比如我去金華以前從來沒有吃過江浙這邊的烏飯,然後後來去了杭州以後也是第一次嘗到了片兒川。至於江西這邊的藜蒿,燈盞粿,在杭州這邊除了江西風味的餐廳外幾乎也是無處可尋。

上大學以後,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的熱播和淘寶的發展,一下子好像整個世界的好吃的都觸手可及,我和室友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跟著《舌尖》的指點去淘寶上下單。相比精彩紛呈的網上購物,線下的快餐潮流。則迥然不同。沙縣小吃,蘭州拉麵,黃燜雞米飯,乃至現在外賣最流行的烤肉飯和炸雞排一浪又一浪的風靡著整個中國,你方唱罷我登場。在迥然各異的口味和烹調方式之外。我們其實可以發現這些佔領全國的快餐菜式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即製作方便快捷,取材簡單廉價——沙縣小吃的蒸餃餛飩是全城統一配送,幾乎是在外企餐飲店進入在中國大行其道之前就有了中央廚房的雛形。在門店中只需要做簡單的加熱和烹飪就可以完成。蘭州拉麵更不用說,唯一的核心技術就是拉麵手藝,煮麵和配菜都是極其簡單的過程。黃燜雞米飯採用統一的醬料。用一樣的冷凍雞肉和淘寶買來的黃燜雞醬料可以在家裡做出和店裡一模一樣的品質。其他同樣或長或短的火爆全國的快餐如雞公煲,螺螄粉等自然也毋庸贅言。

(黃燜雞,堪稱工業文明在飲食行業中的巔峰之作。啊我承認這一段就是模仿的馬督工)

有些人可能看到這裡要跳起來罵人。今天明明講的是性教育的讀後感。開頭先寫兩段美食。說明劉弘毅不是湊字數就是寫不出。實在可惡。

其實寫這兩段想說的用意是是想要讓大家注意到。我們現在的時代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事實上我們的盤中餐,最大的反應了我們當代生活的變化。我們現在可以發現,什麼樣的菜品能夠具有風靡全國的基因?往往除了廣受本地人民認可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構成元素就是製作方便,材料廉價,甚至能夠用工業化,流水化的方式進行生產。而這一點,體現出來的也正是我們現代社會的最大特點,即工業化,也就是現代化社會。如果缺乏了這一點。可能就算兩各個地方相隔很近。相互之間食品也未必能夠流傳出去。最顯著的例子比如在現代化物流技術發展之前。北方要吃到熱帶水果是很奢侈的事情。《平凡的世界》里更是講過全村人被魚刺卡住的笑話。另外,速食麵銷量的漸漸退潮其實也可以看做是一種落後的工業化被新興的更先進的生產力所替代的過程。

這樣的社會,對我們的性觀念,性教育,性文化,有沒有影響?會有怎樣的影響?

事實上正如馬前卒先生在其雄文《保衛我們的現代生活》中所談到的。我們現代社會有很多傳統都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建立起來的。讀到本文的各位可以想一想,你的家鄉的婚嫁風俗,現在的習慣和十年前是一樣的嗎?二十年前的?我們流行的「結婚男生要有房」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流行起來的嗎?你的父母結婚的時候有這樣的要求嗎?這些要求為什麼不一樣了?「四大件」為什麼不再流行了?

反應快的讀者應該很快就能夠想到。這一切種種的變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的社會發展了。生產力不斷地進步,讓我們每個人有了更不一樣的,更好的生活。而隨著生活的變化,我們的觀念發生變化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反應到我們對性的觀念當然也是一樣。隨著新時代的物質變化。人們的性觀念為什麼會發生多種多樣的變化。不同的性觀念背後代表的是怎樣的社會現實?這一點我覺得都可以從我們對現實生活的分析來得到答案。

二:安全套大躍進

2017年11月11日12::00

又一年的雙十一轟轟烈烈的結束了。這一年相比去年而言依然勢頭強勁的刷新了消費記錄。不過,在雙十一各大電商平台近3000億的成交數據中。有一項數據倒是會讓大家露出會心一笑——阿里健康在雙十一這一天,僅僅是安全套就賣了超過5000萬個。而阿里巴巴1682億元的成交額在整個雙十一中差不多只是將將超過半數。如此算來,京東,蘇寧,亞馬遜等電商加起來,全國在雙十一這天的安全套銷量只怕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數據。

儘管在公元前,古埃及人就開始為自己的男性器官帶上保護套,不過那時的保護套更多的是一種身份與裝飾的作用。而現代意義上的安全套則出現的晚的多。在17世紀中期,第一隻現代意義上的安全套出現在英國伯明翰附近的達德利古堡。很可惜的是他們沒能在300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堅持下來。在被發掘出來後已經干硬不堪。只能用來做為展覽的展出物了。

在三百年前人們想要得到一個避孕套首先需要去宰殺一隻小羊。用它的羊腸仔細加工,才能夠得到一隻可堪使用的避孕套。這之中的成本可想而知。而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一個國家每年的安全套消費量動不動就數以億計。如果還是使用原來的方法,估計全世界所有的羊都會被人類的性慾奪去性命。這可太可怕了。幸運的是現代化工業和橡膠產業拯救了羊羔們的命運。而人類也能夠在避孕套的幫助下得以享受性的快感。

安全套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它的第一功能是什麼?吹氣球?裝水?哦這位讀者請不要搗亂,安全套在我們生活中的首要功能當然是——避孕。自從人類有文明以來。對避孕的需求就產生了。性愛作為一件給人帶來快感的事情,我們在享受它的同時所需要承擔的後果也是非常沉重的。它們包括十個月的妊娠期給女性帶來的身體負擔,分娩時巨大的疼痛與揮之不去的死亡陰影,撫養孩子的經濟壓力和精力付出。儘管傳承染色體是銘刻在我們基因最底層的原始衝動我們在生物學上的存在意義,儘管人類能夠不受排卵期的限制一年365天的不間斷髮情。但是所有原始人都想要揪頭髮的一件事就是 oh my god!為什麼我們只是爽了一夜,甚至只是一發,後面就要背上這麼沉重的負擔?老闆你這個賣貴了吧?

從體外射精到魚鰾,羊腸,人類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索無風險性行為的最佳途徑(此處風險僅指生育,梅毒的流行已經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的事情了,艾滋病就更晚)。就算在1949年建國前夕,我國的嬰兒死亡率都還是20%,北京地區的孕婦死亡率也高達0.64%,也就是每兩百個孕婦走上產台,就有一個人永遠的下不來了。那麼在更早的古代,繁衍的艱難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在古代,一條染色體的傳承。遠遠不是我們現在所認為的那麼簡單的事情。我們現在所擔憂的光棍問題。在古代落後的傳媒條件和階級分化之下,根本就不成為一個問題……貧苦百姓自然是不算人的。

幸運的是,現代社會來了。工業化來了

避孕套,節育環,結紮手術,讓你可以採用任意你喜歡的方式去享受性生活而避開意願外的生育發生。性生活不再是一種染色體的傳承手段。而是一種純粹的人類享樂的渠道。性在此時表現出來的功能性從未有當今時代這麼的純粹。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社會觀念也到了變革的時候了。安全套的大躍進,是性解放的一個縮影,也是性解放運動所必須的物質支持。它為人們的尋歡作樂極大的降低了成本。性第一次完全的從生育功能中被解放了出來,而純粹的成為了一項人類的娛樂活動。默認了這個前提,我們才能接著往下去討論。

三:貞操觀與女性運動

現在的社會,我們的觀念的撕裂相比選出川普當總統的美利堅和中國而言,只怕並不遜色。想要證明這一點,只要看看每年大家的回鄉見聞。或許就足夠了。

在這個地方,結合接下來談到的女性運動的發展。我們也就可以接著對貞操觀的逐漸瓦解來進行剖析了。

舊有的貞操觀下面,更多的建構在父權社會下對於社會結構穩定的需求上。在父權社會中,女性被簡化成一個生育的工具和符號。在一個以體力農業勞作為主體的社會中,在體力上佔據劣勢的女性天然就會受到壓迫——因為她在經濟產出上面的價值是天然的低於男性的。那麼當生產上的價值受到歧視之後。女性最大的價值也是最不可替代的價值就只剩下「成為母親」。只有這一點上女性佔據著優勢,並且是不可替代的優勢。同時出於人類生物性的對傳遞基因的追求。社會中圍繞女性而修築的「貞操觀」的城堡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在古代的貞操觀乃至我們當代的保守主義的婚戀觀中。女性的從一而終被認為是一種美德,但是頗為諷刺的是一夫一妻制度的確立卻要延宕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在香港沿用到1972年才廢除的《大清律例》中明確的允許舊式婚姻(一夫多妻)的存在,就算在1972年廢除了《大清律例》之後,香港政府仍然對1972年之前的一夫多妻制婚姻進行法律保護而並不是宣布無效。這一點相比深圳河對岸的同胞來說,不知道自詡為民主進步的港英政府該作何感想。也正因如此,我們會發現對中國來說,一夫一妻制度本身是一個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而出現的新興事物。它的出現標誌著男女權益之間的進步——一個人只可以和一個人成為合法夫妻。貞操觀第一次不再是一個僅僅針對女性而設立的枷鎖,而是成為了一種男女雙方互相簽訂的契約。在步入婚姻之後夫妻雙方應當對對方保持貞潔。在這之前,男性的偷情雖然是犯罪,但是其定罪的出發點並非對自己妻子的不忠,而是出於「盜竊」其他男性的生殖資源。這也是偷情之所以為「偷」情的由來。

那麼這樣的貞操觀就已經足夠了嗎?

遠遠不是。縱觀西方的女性運動,女性運動的發端來自於工業革命之後對女性勞動力的需求……在恩格斯筆下的19世紀英國工業中,即使是當時被認為粗野不名,與家畜同住的愛爾蘭人,也因為低廉的僱用價格而收到資本家的歡迎。那麼女性,這一佔據社會人口二分之一的群體,也自然成為資本家最渴望得到的勞動力來源。農業社會由於土地資源的限制,對勞動力的需求只能是線性的增長。而工業社會中對於勞動力的需求則可以說是一種指數性的需求,這一點不妨看做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馬爾薩斯理論。

隨著女性對於社會勞動的參與程度不斷提高。擁有了經濟權利的女性自然而然的就開始尋求其他方面的權利。包括政治權利,財產繼承權等等。在二戰時期男性大量的走入戰場之後,進入工廠填補男性崗位的姑娘們發現自己在工業生產中的能力和男性並沒有任何區別。女權運動的浪潮也就隨之轟轟烈烈的奔騰起來。其中一個最令人訝異的標誌,就是二戰結束之後,女性們可以自由自在的穿著褲子走在歐洲的大街上。(事實上在1932年美國的女性瑪蓮娜·迪特里茜還因為穿著褲子走在巴黎街頭而被帶到警察局)。

結合我們國家的一夫一妻,婦女解放。其實我們可以發現。真正促使女性走向自由和解放的從來不是什麼口頭的抗議,社會的「開明」,或者是男性的心軟。而是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社會從以體力勞動為主的農業社會進入到以技術工作,知識經濟為主的工業化,信息化社會。女性在體力上的劣勢被不斷的抹除。而在腦力勞動方面,女性和男性之間並沒有顯著性的群體間差異(即使有群體間差異也遠小於群體內差異,幾乎不會具有顯著性)。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的國家同樣需要佔人數二分之一的女性成為能夠為國家服務的勞動力,因此婦女解放運動被主動的開展起來。但在那個時代,由於是自上而下的推動女性解放(以便利用他們的勞動能力)。因此許多的社會宣傳所強調的都是讓女性向男性看齊。女性能夠做和男性一樣的事情。這一點當時相當流行的「鐵姑娘」文化中就可見一斑

固然,這樣的觀念在當時,相比建國前封建落後的女性觀而言,可以說是天翻地覆的進步。但是到了我們現代社會,這樣的觀念又已經顯得落後時代了。不過這也恰恰證明了,只有進行現代化建設,邁向工業社會的環境中,女性才能夠依靠自己的頭腦和勞動去擁有經濟能力。才能夠在經濟上擺脫對家庭和男性的依賴。

四:生育,剩女與門當戶對

首先做一個澄清,這樣的標題不是說剩女都秉持性自由的觀念。這裡的「剩女」也只是為了更好的被大家理解而採用的一個通俗概念。事實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單身男女性的比例都在不斷的增加。他們既不應當被稱為「剩」,也不是說這個群體都是「女」。

從剛才對歷史的回溯,我們回顧了女性的解放與自由。那麼這種自由和解放為什麼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體現的並不是那麼明顯。甚至很多人還是在考慮著種種經濟條件呢?並且儘管考慮了這麼多,為什麼剩女仍然是一種顯著存在的現象。他們是找不到經濟上匹配的對象嗎?這一點我們就在接下來的段落中去討論。

在古代社會儘管藝術家們都不懈的追逐和歌頌著美好愛情。但是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仍然是絕對的主流。目前就算的國內許多地區,經濟條件仍然以種種旁敲側擊的方式決定著一樁婚姻的成敗。儘管岳父岳母都信誓旦旦的認為「有房子/本地戶口/行政事業單位」是為了女兒/兒子的幸福。可是為什麼偌大的一個國家,就沒有人認為自己的孩子需要一個幽默而智慧的伴侶呢?我想阿凡提要是生活在現代社會估計是很難找到對象了。

當女性有了獨立的經濟能力之後。她可以為自己的生活支付所有的賬單。現代的科技發展又儘可能的為人們提供了簡便的生活方式。這個時候對男女之間的結合來說,經濟能力(養育自己及後代的能力)第一次開始成為了較為次要的理由。對愛情(愉悅自我)的追逐開始擁有了一定的地位。對男性來說也同樣。他不在需要一個女性來幫助他進行家務的勞動。因此,當人們處在獨身生活的時候,人們可以暫時的進入一個比較穩定的生活狀態。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大多數人的經濟能力並不能夠讓他們在養活自己的同時再去對一個孩子進行水準線以上的撫養。這時候,家庭對於男女雙方來說,在夫妻間相互扶持的功能都削弱了。而仍然留存的只剩下了撫養孩子的功能。這個時候,沒有生育意願的人,對於家庭的依賴就非常低了。這一點其實也能夠證明為什麼都會中的年輕人原來越低的生育意願——好不容易靠自己的能力獲得了個人的獨立。這個時候要為了孩子而重新與他人相結合,同時勢必還要犧牲自己的生活(金錢,精力,時間等)。這樣一來,面對生育,大家不免要多幾分考慮和躊躇。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到人在進入四十歲之後,由於自我同一性和親密感的獲得。開始進入需要繁殖感的時期。在這一個時期我們理解了「我」存在的意義。更進一步,我們想要去將「我」存在的這種意義延續下去。從生物本質主義來說這是對傳遞基因,誕下後代的渴望。但是事實上作為一種有理性思維的動物。人類並非只能依靠生殖來獲得繁殖感。通過創作自己的產品(藝術,寫作,理論發現與發明等等)以及關愛他人等等方式,都能夠促成繁殖感的獲得與滿足。這一點也解釋了為什麼剩女能夠在一二線城市大量存在,並不是僅僅是因為在這樣的城市才有這種包容的輿論環境,也因為只有在這樣的地方才有能夠為保持獨身的人提供自由的,滿足繁殖感的崗位。當經濟上脫離了對家庭的需求,心理上通過事業來滿足自我的繁殖感需求。

好了,這個時候我們能夠看到。在我們的現代社會,現在我們假設一個標準、普通的人的男性和女性從任意一個方面的需求的資源(生理心理)之和,為1。但是具體到每個人的需求可能有所不同,有的人弱一些,是0.9,有的人強一些,是1.4,再強一些,可能一個人需要別人兩個人的資源那就是2。而同樣的個人的收入以及能得到的資源則各有不同,有的人可能是1.6,有的人可能只有0.8,有的人可能非常厲害,是10.。而有些人可能有資本或者權力的力量,能得到1000的資源。

大多數的都市白領是什麼狀態呢?可能自身的需求是1.2,但是呢自身的產出可能有1.8。如果他一個人生活的話,那麼他還能有0.6 的結餘,但是如果這時候他一個人,又有了一個孩子,那麼他需要的資源可能就是2,甚至2.2,2.5 這時候他只剩下兩種選擇,要麼拚命的提高收入,要麼去找一個人合夥——這個東西我買不起,我們一起買怎麼樣?

但是很多時候,你有了1.8的產出和0.6的結餘,你在擇偶過程中就會考慮一些經濟上的東西,比如說誒對方有1.5的需求和5.0的產出,那麼他自己是不是對我的0.6的需求就不是很強?而另一個人可能只有1.1的需求,可是他只有0.8的產出,那你的0.6不僅僅養孩子不夠,你還得貼補對方0.3,你們剩下的0.3別說養孩子了,你自己的生活結餘都下降了,你就更不願意了。這個時候,我們考慮的很多就不再是這個人作為「人」的品質,而是這些量化的外在信息。正所謂「人的異化」

(人民廣場的相親角正是這種「人的異化」的最好體現,所有「人」的元素都被剝奪,剩下的只有最赤裸的房子戶口收入)

這個時候怎麼辦?只能盡量找和自己條件相近似的人來作為對象了。儘管考慮的主體從父母轉移到了婚姻的當事人,但是這種門當戶對的考慮是並沒有本質的變化的。甚至於更加的赤裸裸。大多數人為什麼反對父母介紹的相親呢?其實倒未必是反對相親本身,而是覺得父母和身邊身邊長輩不了解自己,所以介紹的對象都是「什麼玩意兒」。如果你爸媽給你介紹的都是身高八尺年少多金相貌俊朗品德端正幽默有趣事業有成的男性,或者你爸媽給你介紹的是獨立堅強膚白貌美活潑可愛知書達理姑娘,你還會反感你爸媽給你介紹嗎?估計巴不得老媽多介紹幾個吧(逃)……

當然,講到門當戶對裡面還包括了文化認同,觀念匹配等等多方面的因素,這裡只是講了其中和經濟因素有關的一個部分。並不等於門當戶對就只有這一內容。希望大家理解全文不要斷章取義。

上面我們講到了在擇偶時的新時代門當戶對。之所以稱作新時代門當戶對,是因為在古代這種門當戶對式的擇偶往往是以「必須擇偶」為前提的。但是在現代社會背景下,「門當戶對」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下一代的撫養尋找預期中有支付能力的投入者。而現代與古代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擁有了選擇的權利。選擇不進入婚姻的權利。這在古代是不可想像的。因為首先在物質上,一個人在古代是難以保障生活質量乃至保障生命的。體力主導使得女性很難獨立的爭奪生存資源(土地等),同時即使是男性在缺乏(被趕回家庭的)女性照料的情況下生活質量也很難有什麼保證。因此組織家庭是一個保障生活/生存質量的唯一選擇(當然,能力較弱的男性會難以組建家庭,被迫接受較差的生活環境以及繁殖感無法滿足的心理缺失,但是一夫多妻制下女性很難逃過被拉進家庭的命運

(人民廣場的相親角正是這種「人的異化」的最好體現,所有人的元素都被剝奪,剩下的只有最赤裸的房子戶口收入)

新時代,老娘不結婚總可以了吧?除非我想要結婚,我才會開啟這麼一個「挑選,選擇」的過程。如果不想要走入婚姻,不想要依靠生殖來滿足內心的繁殖感,那麼我自然就不用考慮對方什麼條件了對不對?

完全正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代社會中「剩女」們能夠越來越發出自己的聲音的原因。現代化為她們提供了說不的能力

五:性自由與賦權

當我們討論貞操觀與性自由的時候。恐怕得到的答案會遠遠超出一般觀念上的撕裂和隔閡。

在知乎,豆瓣,果殼等知識性更強的社交網站上,支持性自由,支持性少數群體早已成為一種政治正確。甚至已經發展到了有人起來反對政治正確的,謀求自由言論的地步。但是如果我們轉移到丁香社區,或者百度搜索。搜索「兒子是同性戀怎麼辦」,一下就能蜂擁出一千三百萬個結果。可見在中國大地上仍然有許多人,就不說是堅定的反同恐同了,至少他們在面對親人是同性戀的時候是迷茫和無助的。

在這裡稍微補充一下,我對於性自由的討論不僅僅包括異性之間性行為的自由,也就是我們是支持「貞潔烈女」還是支持「自由擇偶」,同時也包括性取向或者說性別身份的自由。即成為「同性戀」,「雙性戀」乃至「跨性別者」的自由(比如一個生理女性的跨性別者與另一個女性成為異性戀,這種情況下他們不應該被稱為同性戀)。

當大家對男女搭配,以生殖為核心的婚姻說不之後。所有人的眼前豁然開朗。

如果不生孩子,我們可以選擇只發生性關係,而無所謂是否只和一個人發生性關係(雄性撫養他人後代的恐懼)

我們可以和同性發生性關係,可以不一定以陰莖和陰道來發生性關係,我們可以自由的使用安全的器具來獲得性滿足,或者自由的自慰。相比而言,自慰甚至比約炮要更安全。至少你沒聽過你的手會傳染給你的性器官性病或者艾滋病毒吧?

甚至於說性別本身都不是固定的。為什麼我要是一個男人?為什麼我要是一個女人。甚至於說,為什麼人只能是男人或女人?為什麼我們只依靠這兩個性器官就來確定了人的性別?為什麼男人不能穿裙子?為什麼女人打扮成「假小子」會被嘲笑?為什麼要重男輕女?有太多的為什麼,在現代社會都會轟然崩塌。

這個時候,我們遇見了什麼?性自由。

而我們來總結一下,達成這樣的結果需要怎樣的前提?我們需要現代化的化工技術和醫療技術來製造安全套,或者提供其他避孕手段。從而保證受孕的可控制。將性行為中的生殖與快感剝離開來。

其次我們需要現代化社會提供的男女平等的工作機會。儘管國內目前受限於經濟規模,能夠提供的還不夠多。但是至少我們看到了前方發展的方向和光明。

其三我們需要能夠為我們提供解決繁殖感的「事業」而不是單一的勞動。這一層面能達到人就更少了。也正因此而決定了「剩女」們所存在的階級和區域。

當然,我們這裡說的性自由並不是說一定要約炮,一定要一夜情,甚至我們應該覺得同性戀高人一等。而是說,現代社會用他的生產力為我們提供了多種多樣的選擇。在這些不同的選擇面前我們都可以在做出選擇之後維持一定水平的生活。有人願意約炮,願意夜夜新娘/新郎,我們當然祝福他幸福快樂。那麼有的人願意為了自己的未來伴侶去守貞,願意一生一世一雙人,我們當然也願意他的願望能夠實現。這些都是自由的選擇。只不過在之前的社會中某些選擇由於社會生產力的不足而被屏蔽,甚至被污名了而已。就好像很多菜譜中用肥肉做的菜一樣。在吃不飽飯的年代,高油高糖的「夾沙肉(肥肉夾甜豆沙)」深受人們的喜愛,而到了現在,大家看到「夾沙肉」仍然覺得好吃,但是可能吃個一片兩片就敬謝不敏了。

其實如果再進一步。當我們有了與西方國家類似的福利制度和保障福利的經濟能力。我們可以為單身媽媽或單身父親提供足夠的保障。換回前面那個實驗。也就是說我們能夠保障一個擁有0.6結餘的人,如果想要生孩子,我們可以提供0.8的補償,那麼當他一個人養育一個需求為1 的孩子時,他還能夠擁有0.4的結餘,生活不會有太大的下降。那麼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目前的這種「婚姻觀念」將會受到更加徹底的打擊。維繫婚姻的最後堡壘也將被摧毀。只不過這樣的社會離我們還很遙遠。鑒於國家巨大的人口體量,可能真的需要「物質極大豐富,生產極大發展」的未來社會了。

六:為什麼講賦權的性教育?

其實最後讓我們回到主題。我前面花了八千字的篇幅,在講述賦權型性教育產生的根本基石——現代化社會,人的獨立。當我們的社會為你提供了多種多樣的選擇之後。你是迎接改變,還是潛身縮首?你是直面浪潮,還是安於現狀?你是勇敢嘗試?還是畏首畏尾?每個人可能會有每個人不同的選擇。

也許未來的你會和一個同性組建家庭,也許未來的你會和兩三個甚至三四個人一同組建家庭。也許未來的你會和三個孩子一同生活,兩個是你的孩子,一個是你妻子的孩子(在這裡大力誇一下家有兒女,那裡面的家庭觀其實非常進步,重組家庭也是可以很幸福的)。你的未來有太多可能,為什麼早早的停下嘗試的腳步?

但是面對新的世界,新的狀態,新觀念的衝擊,新文化的建構。無論你走怎樣的路,無論你做怎樣的選擇。你至少應該對不同的選擇都有所了解,有所明白。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面對這些,你有足夠的知識嗎?你能正確的分辨嘛?你有勇氣說出自己內心的選擇嗎?

這也是我讀了方老師的著作之後想到的。我們為什麼要賦權?因為新的社會情況不一樣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需求。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做出選擇。因為家長不一定能夠猜到孩子的想法,這不是過去那個穩定死板的時代。老師更不能代替孩子去做出選擇。那麼多的孩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狀況,老師只是老師,我們把老師當神仙或者當阿拉丁神燈都是壓榨勞動力呀。

這個時候,誰才能做出選擇?

只有你自己,只有你的孩子自己。你要知道,如果你有孩子,你要讓你的孩子知道。面對那個異性的時候,你是不是真的願意和TA上那張床,你們發生了性關係之後會發生什麼?需要承擔什麼?對方是否和你有同樣的觀念?怎麼去保護自己?

要讓你自己知道,要讓他自己知道。畢竟你的家長,或者說你作為家長,不是站在床前的那個人。所以只有當事人能夠做出他想要的那個選擇。

我們崇尚人的理性和自由。崇尚人在理智情況下的自由選擇。儘管人是否擁有一個理想的「理智」狀態還需要去討論。人類是不是理性的?人類是不是慾望的努力?這些問題哲學家們們討論了上千年。在我們這裡拿不出一個確定的答案。但是至少我們想讓你多了解一點。至少想讓你不會不明不白的做出選擇。如果你明白以後,了解了以後,知道了以後,也要堅持自己的選擇。那就堅持著去做吧。至少這是你的選擇,這是你的道路。

所以我們需要賦權。我們的社會、父母、輿論。總是在替每個人做決定。所以我們要賦權,需要IMPOWERMENT,讓你做出自己的決定。讓我們的社會尊重每一個自由的靈魂。

(最後,祝你成為那個你想成為的自己)

推薦閱讀:

評「婦女節」與「女神節」:「婦女」非貶,「女神」非贊
為某些女權組織洗白
二戰中的婦女們——"鉚工羅茜"
廢柴男人就應該被「淘汰」?
別過什麼「女王節」了,它有個光榮的的名字:國際勞動婦女節!

TAG:性教育 | 現代化 | 女權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