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還原古代紋樣精緻之美
《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圖像卷》
作者:袁宣萍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3月………………………………
在浙江凱喜雅集團和中國絲綢博物館牽頭下,聯合浙江大學、東華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科技學院等11家單位,申報了「中國絲綢文物分析與設計素材再造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2013BAH58F01-03)。該項目從2013年開始,至2015年年底整整三年,參與此項目的人員共計159人,培養博士2人、碩士20人,發表相關論文28篇(向國外發表9篇),出版著作3部,還有申請專利、開發新產品等。
諸位老師們三年來經過實地考察、文獻整理等工作,成功建立起絲綢文物設計素材資料庫。其中涵蓋10235件文物的名稱、年代、收藏地點、尺寸、紋樣說明等基本信息,復原出2104個紋樣矢量圖,包含3859條織物結構數據,總結出145種圖案與配色規律,並對104件絲綢文物進行纖維分析。
本書《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圖像卷》即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中國絲綢文物分析與設計素材再造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的子課題「古代圖像中的紋樣信息提取與設計元素分析」的研究成果。書中將古代圖像分為歷代繪畫、寺觀壁畫、水陸畫與唐卡、風俗繪本四個類型,在採集了大量紋樣信息後,精選其中的181幅織物紋樣繪成矢量圖,並附上所採集的原圖和簡要的紋樣分析。
本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出土與傳世古代絲綢實物之不足,豐富中國傳統織物紋樣寶庫,為從事紡織品設計、藝術創作及藝術史研究的人士提供參考資料。
這是一本極盡精美的書,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最美麗的書。當我們徜徉於琳琅滿目的美術館、流連於宏偉莊嚴的廟宇、驚嘆於民間藝人嫻熟的技藝時,本書主編袁宣萍則以其專業的眼光,觀察著我們所能看到的歷代繪畫、寺觀壁畫、水陸畫與唐卡、風俗繪本。她看到的不僅僅是畫作中飄逸流暢的線條,抑或明麗雅緻的色彩,更是千百年來的中國服飾裝飾紋樣變遷史。
在本書中,您會發現原來自己看過的繪畫、壁畫等圖像藝術作品裡,還隱藏著未曾注意到的紋樣藝術之美:
在唐代畫家張萱的《搗練圖》里,各個仕女的披帛、上襦、下裙有著截然不同的紋樣,從清新典雅的菱格瑞花到鮮艷富麗的卷草蓮花,不一而同。
在五代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中,哪怕只是一個背身侍立的侍女,衣上也繪有雅緻優美的團窠對鵝圖案。
更不必說元代三清殿壁畫《朝元圖》里,286個人物個個衣飾精美;明代寶寧寺水陸畫136軸,軸軸筆墨不同;再加上用色鮮艷大膽、具有明顯藏地藝術風格的唐卡和具有濃濃民間特色的各地年畫,這些藝術作品只要詳加觀察,都堪稱服飾紋樣的寶庫。
本書主編耗時三年,採集了一千多幅紋樣,並從中精選了181幅,用電腦重新繪圖後呈現於本書。為了使讀者明白直觀地看到紋樣來源,書中還附上了原畫作和局部放大圖片,可供讀者參照。
正如本書主編所說:「傳統文化不是空洞之物,生活方式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而裝飾紋樣是一個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由於考古發現有一定的偶然性,而文獻記載對紋樣之類的裝飾細節不會加以關注,因此,將古代圖像中的織物紋樣進行整理和復原,可以彌補出土實物或文獻記載之缺失,為中國古代紡織藝術史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歷代繪畫
寺觀壁畫
水陸畫與唐卡
風俗繪本
後記
袁宣萍,1963年生,蘇州大學設計學博士,浙江工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主要從事設計史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尤其對中國織物發展史有較多研究成果。重要的學術專著有:《浙江近代設計教育》、《十七至十八世紀歐洲的中國風設計》、《中國絲綢文化史》、《浙江絲綢文化史》、《西湖織錦》、《浙羅》,以及2014年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外設計史簡編》。
…………………………………………………………
(文&圖丨網路,文木綜合整理);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文木家】
推薦閱讀:
※國外博物館最有價值的中國文物是哪一件呢?
※[考古日報Vol.60]揚州蜀岡考古證實漢廣陵城形似「斗城」 漢墓中首現外國字銘文的龍紋鉛餅
※[考古日報Vol.22] 二里頭遺址中心區考古工作新收穫—2015年社科院考古所田野考古成果(九)
※中國歷史上有價值超過和氏璧的文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