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節日在中國愈發盛行,你怎麼看?

1

聖誕節、情人節、復活節、愚人節、萬聖節……

以上這些節日你一定不陌生吧?

近年來,西方節日在國內愈發盛行,甚至大有趕超中國傳統節日的趨勢,讓人不禁感慨:莫非這就是「文化殖民」?

2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現狀呢,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化交融

當今世界開放化的格局,極大的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一方面,越來越多的高校大學生選擇去西方求學深造,而我國眾多高校也吸引著大批外國留學生。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大批外國企業進駐中國,中國企業部分工作崗位也需要外國人來擔任。再加上旅遊業的發展,很多年輕人選擇走出去,用腳步去丈量世界,自然就會接觸更多的西方文化,相比較習以為常的中國傳統文化,西方文化就顯得尤為新鮮。

2、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

現在很多幼校都會帶著孩子們慶祝聖誕節,母親節,一起裝扮聖誕樹、製作母親節卡片,出發點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動手參與能力、學會感恩。但是也造成了孩子們分不清究竟哪些是中國節日,哪些是西方節日,甚至會覺得聖誕節、萬聖節更有意思而更樂意去過。

3、政府對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不夠

我們知道,之前我國的假期政策是元旦、春節、五一、十一放假,從2008年以後,為了加強民族傳統節日,經民意調查決定將除夕、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四個傳統節日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可是,除了在假期上作出調整,傳統節日的形式和關注度卻沒有太多改變,這也導致了很多人只知道放假的傳統節日,而不放假的七夕節、中元節、重陽節就顯得淡薄的多。

而且由於在外求學和工作,很多離家較遠的人因為假期太短而選擇不回家,再加上中國傳統節日大多注重家族祭祀以及家人團聚,以春節為例,親戚之間來回奔走、請客拜年,一見面剛畢業的會問你找到工作了嗎?有工作的問你月薪多少?稍微大點的會問你談對象了嗎?談對象的會問你什麼時候結婚?結婚的會問你什麼時候要孩子?有孩子的會問你什麼時候生二胎……無形之中增添了年輕人很大的壓力和煩惱。

而西方節日相對更注重參與,形式簡單花費少,所以更加迎合年輕人的喜好。

4、商家媒體的大肆宣傳

一到節假日,各大商場就能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息,諾達的聖誕樹陳列在大廳內,服務人員人人頭戴聖誕帽,打著雙「旦」同慶的名號進行優惠促銷。至於為什麼西方節日尤其是聖誕節、情人節更受商家的青睞,我想大概是因為這些節日不放假,而大多中老年人又不過「洋節」,這樣追求時尚自由的年輕人就不用回家陪父母,而更多選擇邀請朋友相聚暢談,一方面釋放工作的壓力,另一方面增強朋友間的友誼。相反,按照中國傳統節日的一貫做法,年輕人就只能乖乖留在家陪父母了,哪還有多少時間出來逛商場,這對於在商言商的商家來說豈不是一大損失。

3

分析了原因,那麼西方節日在中國如此盛行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我們到底要不要抵制呢?

其實早在今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文件要求,「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

首先表明我個人無任何宗教信仰,對中國傳統節日和西方節日也沒有任何偏袒,我認為各有各的特點,它們都代表了各自國家民族文化的特點,是長久以來文化的積澱,象徵著民族的歷史變遷。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不再像封建社會時期那樣閉關鎖國,排斥外國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過程中,西方節日完全不同於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讓國人覺得新鮮,追求自由、毫無束縛、輕鬆簡單的形式又似乎與時代潮流更加貼合,這就自然虜獲了大批年輕人的心。

但是,我們作為炎黃子孫中華兒女,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深深植根於我們的腦海中,那是根深蒂固的,是不可能忘記的。

所以,我認為不是我們丟失了民族傳統節日,而是需要讓傳統節日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讓它的呈現方式更有意思,而這顯然不是簡單調整假期時間就能產生作用的,我想這也是文件所說的「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深刻含義,而這需要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對於西方節日在中國愈發盛行,你怎麼看?一起來補充。


推薦閱讀:

熊爸爸 祝福七夕快樂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寒衣節PK萬聖節
什麼是三八婦女節 三八婦女節的由來

TAG:節日 | 中國傳統節日 | 外國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