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科研,別讓恥感淹沒自己

筆者是被父母和老師以打雞血的教育方法培養長大的。覺得學習這件事,只要夠努力,夠認真,就可以得到好分數,進入好學校,得到大家的認可。此去經年,來到異鄉攻讀博士,實現期望目標卻越來越艱難。這不僅僅和你的努力程度有關,同時也和你的身體狀況,研究課題,教授的指導水平等有關,有時候甚至要加上一點點運氣。當你努力再努力卻沒有實質性進展時,當你辛辛苦苦做出的實驗結果和你預期的大相徑庭時,當身邊的同僚包括你自己並不能對結果給出合理解釋時,當你自認為很滿意的發現卻一再受到教授的大力抨擊時,筆者若是碰到這種情況,往往會陷入深深的自責,覺得任何問題都歸咎於自身,應該從自身找原因。也許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努力,也許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專註,也許是因為自己和教授溝通的還不夠,也許是因為自己天分有限, 千頭萬緒,鋪天蓋地,萬箭穿心。

在筆者的身邊,也存在著這樣一些童鞋。他們似乎和筆者天資相似,但讀博過程中順風順水,老闆nice,funding充足,課題有趣也不難著手,每年都去若干牛會鍍金或者去某名校交流,如期畢業找到下家而且發了幾篇不大不小的paper,婚姻美滿,家庭幸福。看看他們,再看看自己,五味雜陳。這種時候,你的同僚教授或者父母朋友可能會火上澆油,拿你和他們作比較,責怪你,或者變相激勵你。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往往起了反作用,只對你心中因挫敗導致的羞恥和沮喪感推波助瀾。其實你已經做的很好了,你和他們人生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不一樣,沒什麼可比性。

個人認為, 博士這些年是學業生涯中最艱難的階段之一,作為一個即將答辯的過來人,這是我應對恥感思維的幾點策略,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規律性作息,培養儀式感,按時吃飯,定期打掃衛生,鍛煉身體。不要小看這些事,它會讓我們逐漸地增加耐受力和自控力。這也是本人在博士期間的一點啟迪,這兩種能力讓我在受挫的時候,能控制和緩解自己的負面情緒,專註注意力,並較快地轉化為正面情緒。

接受挫折,接受失敗,這不是你的錯,有意識地扭轉恥感思維。筆者在被恥感情緒包圍的時候,認為只要自己不休息,少睡覺,瘋狂地學習,就會有成果,就會不再焦慮。可能這對某些人很有效,但對筆者而言,適得其反。沒有適當的休息和放鬆,筆者越來越焦慮,越來越抑鬱,最後經歷了一次情緒爆發和崩潰。因此筆者建議,該學習學習,該休息休息,該看劇看劇,該聚會聚會,該旅遊旅遊,但不設定過高的期望值,好與不好,開心不開心,都照單全收。

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幫助別人的小事,同時記錄一件開心感恩的事情。幫助別人即使只是讓座遞水拎東西這種小事,就可以讓我們產生愉悅感,長此以往,會讓我們更加自信,對自己的認知更加全面,不僅僅拘泥於某一方面。人無完人,沒必要苛求自己。就算是食堂中午吃到一個好菜刷微博看到一個很好笑的笑話都是每日一件開心的事情。可以準備一個本子記錄下來,堅持三個月,你的心態就會大有不同。

博士再痛苦也是有盡頭的,人生路很長,歲月更迭回首望,一笑而過。而在博士期間,你自己所培養的耐受力,自控力,責任感,不畏挑戰的勇氣,持之以恆的能力,等等等等,都會是你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推薦閱讀:

為何焦慮:無非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罷了。
帶娃越來越焦慮,是因為你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
焦慮症和抑鬱症的區別
焦慮症心理分析:害怕自己會出錯
躲過中國教育的焦慮,也難逃過國外教育的瘋狂

TAG:留學讀博 | 焦慮 | 恥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