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拍好照片,要看哪些書? | 一點思路

這是 一點OnePoint 的第 331 篇文章,這是一篇奇怪的文章,因為它講攝影,卻不是講攝影。

因為一些事,最近本??的情緒比較低落,也許這是一個艱難的時期吧。不過這也讓我換了一個角度去審視過去做過的事情,以及未來將要做的事情。

言歸正傳,最近我在寫手機攝影的書,也買了很多書來看,儘管這些書籍相差甚遠,但它們都起到了同一個效果:給了我很多啟發,讓我想了很多,思維更加靈活。

這正是書籍的力量,能讓我跳出攝影的 「教程」、「學習」、「知識」 的窠臼,去探索更深層更本質的問題。

下面要聊的,就是我所選擇的 3 類書籍和它們對我的幫助,希望對你也有所助益。讓我們先從和攝影有些關係的書開始吧。


究竟什麼是攝影作品

——攝影畫冊

我在這個訂閱號超過 300 篇文章里想你講述過許多技巧、思路,卻極少提及 「組照」 與 「專題」 的拍攝,因為這兩種形式都不僅僅需要合格的技術,更需要更為貫穿始終的主題與長期的投入,對鏡頭語言的把控也更為講究。

而當一個攝影師完成了這樣的拍攝,通常就可以將其集結成冊。這樣的書通常是一本畫冊,但它又不僅僅是供你觀看的作品大集合,你更能從中感受到攝影的力量,有些甚至還能讓你感受到我們這個星球的偉大。

比如,我最近購入的這本書:

《BEFORE THEY PASS AWAY》作者:JIMMY NELSON

這是一本攝影師耗時 10 年,踏遍全世界拍攝而成的攝影集,它主要以人物特寫或環境肖像的形式展現了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從非洲荒漠里的辛巴族人,到亞洲草原上的蒙古人,有你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

和以前講過的方法一樣,本??從 Jimmy Nelson 的個人網站找了他書中的幾幅作品,你可以感受一下:

上述圖片來自網站: https://www.jimmynelson.com

這本書不禁讓我想到薩爾加多的《創世紀》,如果說《創世紀》是寫給地球的情書,那麼《BEFORE THEY PASS AWAY》則可以稱為 「寫給人類的一封情書」

你可能會奇怪,既然我找到了攝影師網站,為什麼我不直接看網頁上的圖片,為什麼不推薦你用現在正在看這條推送的手機去看?

原因很簡單,當你捧著沉重的畫冊,翻閱厚重的紙張,觀看上面人物的表情,周遭的環境……這一過程無疑讓你擺脫了閱讀電子產品上文章時那種「不停滑動翻頁滾屏的浮躁」,你更能去細細品味攝影作品的細節,感受其偉大之處。

何況,這本偉大的畫冊真的很大!

下面的幾張實拍對比照片,就是這本書與現在最熱門的 iPhone X 的對比,你能更清楚的看到尺寸上的巨大差異:

上圖中 iPhone X 的屏幕尺寸大約為 5.8 英寸,顯示內容為本??的攝影作品。

你固然可以去分析每一張照片是如何拍的,但更重要的是,你需要用心去感受畫面傳遞給你的情感與內涵,這才是一幅作品,區別於一張照片的關鍵。

類似的畫冊,我還可以再推薦一本,同樣也是我已經購買並深深為之著迷的:

《On This Earth, a Shadow Falls》作者:Nick Brandt

畫冊中的作品摘選:

圖片來自 amazon.com

與多年前不同,我現在更願意去看那些原作,或是精細輸出的藝術複製品,因為這能讓我看得更細,感受更多。

而看好作品,也正是一個攝影師的學習方法之一。


從攝影之外,跨界而來的

——博物類圖書

如果一個喜歡攝影的人,只去看與攝影有關的書是絕對不夠的。因為攝影不僅是一門技術,也是藝術。它需要文化積澱、人生閱歷、豐富的想像力和不時迸發的靈感。

靈感從何而來呢?

舉個例子,天才如畢加索,在探索自己的繪畫風格時,其實靈感也來自於從別處看到的非洲土著的面具。

所以,博物,其實是提升自己,激發靈感的絕佳方式。換一個時髦的說法,這種博物,其實就是 「跨界」 ,正如畢加索是非洲土著面具和傳統繪畫的跨界者。

所以我買了這本書: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指南》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博物館之一,其藏品之豐富幾乎涵蓋了整個人類的藝術史。

我們隨便看一些:

圖片來自 amazon.com

據說是因為當年突然暴富的美國人害怕別人叫他們沒文化,所以就玩兒命從歐洲和世界各地搜羅購買藝術品,然後堆到自己的博物館裡。這事兒估計在當時的歐洲人看來,其實還是挺土的……但不可否認一大批藝術品被他們拯救了(躲過了兩次世界大戰嘛)。所以這個世界其實也是需要土豪的~

有點扯遠了,對這本書來說,本??還有一個小建議,那就是書中描述的畢竟只是隻言片語,在多而不在精。如果你從中發現了某一門類對你獨具魅力,你想更多的了解它,那麼利用互聯網去搜更多相關的內容才好。


帶來激勵與思考的

——文字書

世界上有那麼多偉大的藝術家,無論是攝影的,還是繪畫或其他藝術形式,但遺憾的是,成功往往又是不可複製的,你很難只通過模仿而獲得真正的成功。

不過我們可以換一種形式,讓這些藝術家為我們啟迪心靈,通俗的說,就是他們可以為我們鼓勁加油。

來先聽一首歌,然後慢慢看接下來的文章吧~

BGM:

Vincent Don McLean - The Best Of Don McLean

文字書指的是哪類書籍呢?在本??看來,藝術家的自傳或書信集,是最能反應其思想的,也最能讓你從中獲得激勵的,比如下面這本:

《梵高手稿》

亞馬遜的編輯推薦:

這本書是150封梵高書信的精選集,展現了梵高從22歲繪畫起步至37歲人生盡頭這15年的創作光景。讀者既可以在字裡行間感受到梵高之於繪畫那如火的熱情與執著,還能充分了解到這位天才畫家的畫風是如何從深沉厚重一步步轉變為多彩而明亮、如何構思並耕耘出一幅幅畫作,更能體悟到梵高對世界敏感又獨特的視角、對大自然傾注的深情、對生命那最原始而強烈的表達衝動;再配以250多副梵高的畫作手稿與草圖,向所有的讀者展示了一個藝術中純粹的梵高。

買到手後的書籍實拍:

手稿固然吸引人,但真正觸及心靈的,還是梵高的書信,下面我節選了其中的一段,希望你能靜下心來,仔細閱讀:

1880年7月

……

這陣子我似乎事事不順,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也許還會持續下去,但也有可能否極泰來。我並不指望這樣,但是如果真有轉機,我會認為這是莫大的收穫,我會很高興,會說:「果然不出所料,這一天終於來了!」

我就這樣隨意寫下涌到筆尖的東西。

如果你不把我看成那種遊手好閒之人,我會非常高興。

即使遊手好閒者也有不同的類型,有種人因為懶惰、卑劣、缺乏個性而碌碌無為。如果你願意,可以把我看作這類人。

也有另一種人,儘管他們的內心被強大的渴望所驅使,但現實不可改變,他們無能為力,就像被囚禁了一樣,所處的環境缺乏創造所需的土壤,是他們無所作為。這樣的人不是總能確定自己要做什麼,但是他本能地感到:儘管如此,我必有擅長的事情,我必有存在的意義!我知道我會成為一個不同的人!只是我如何能成為有用之人?應該怎麼做?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但我身上能閃光的特質又是什麼?

這是意義完全不同的遊手好閒,如果你願意,也可以把我看成這類人。

春天的時候,籠子里的鳥兒躍躍欲試,它知道自己生來擅長某事,也強烈想要去做,但又無法做到。但是那是什麼?它卻無從知曉,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覺到,「其他的鳥兒都在築巢,孵化、哺育雛鳥」。於是它用頭去撞籠子,籠子完好無損,它卻因悲傷而發狂。

「真是個懶骨頭!」另一隻經過的鳥兒說,「它活得真舒服。」被囚禁的鳥兒沒有死掉,它活下來了,它心裡想什麼從不外露。它恢復了健康,陽光和暖的時候,它多少也會開心一會兒。

然後遷徙的季節到了,它心中又一陣悲涼,「但是」,照看它的孩子說,「所有的必需品,它籠子里都有呀。」

但對它而言,這個「都有」只能意味著望著外面醞釀著暴風雨的低沉天空,心裡升起對命運的反抗:「我在籠子里,在籠子里,所以我什麼都不缺,蠢貨!我有一切我需要的東西!哦,看在上帝的份兒上,給我自由吧,像其他鳥兒一樣。」

那個遊手好閒的人,就像這隻無奈的鳥兒一樣。

人們也常面臨著無能為力的情況,如同被困在這樣令人恐懼的籠子里。

……

閱讀梵高給弟弟的書信,有時就像看他後期的畫,感受到一樣的熾烈與衝動。而這種熾烈和衝動,源自藝術家對於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自由、與眾不同、不斷完成滿意的作品、不斷突破和挑戰自己……

梵高不是瘋子,而是住在我們每個人心裡的那個藝術家。

當然,好書還不僅限於與藝術有關的範疇,在本??看來,任何能讓你的思維活躍起來的,任何能引起你思考,讓你注意到以前未曾注意過的觀點和想法的書籍,都是激發靈感,保持自己創作狀態的良藥。

所以我其實還買了兩本書,其中一本叫做《萬曆十五年》,這是一本以英文寫成,最後翻譯為中文的書籍,它對於明朝歷史、人物的獨到見解,同樣引發了我的很多思考。

篇幅所限,這裡就不做過多引用了,只是提幾個你可能很熟悉的名字:張居正、海瑞、戚繼光……這些風雲一時的人物,其實並不如你想的那樣,無論是其成就還是失意,都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和歷史原因。

另一本書是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的科幻小說:《神們自己》

雖然這本書我還沒有開始看,但我想我推薦這類科幻小說的理由你應該也很清楚,很多人都說??老師腦洞很大,腦洞從哪來呢?除了觀察生活,激發想像力的科幻小說無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閱讀這樣的文字書,看起來好像與攝影無關,但其實,這就好像讓大腦去思維的健身房裡鍛煉了一番,對任何創作都大有幫助。

這就是本??今天想與你分享的內容,也是我的理念,學攝影,你不能只看攝影書。當然,未來我的攝影書你值得看,因為它同樣不只是一本攝影書。


推薦閱讀:

2018年新年禮物之高清衛星圖下的南海
油畫般少女人體攝影:大衛·漢密爾頓《一個少女的夢》
如何才能拍好人物照片?

TAG:攝影 | 拍攝技巧 | 手機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