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個叫永泰的地方有200多處保存完好的古庄寨,你知道嗎?

在永泰

有大量可以與其青山綠水相媲美的庄寨

它們是傳統智慧凝結在山水間的畫作

數代匠人精心打磨的時光雕刻

車輛穿行在福州的崇山峻岭之間,永泰的山山水水映入眼帘。鬱鬱蔥蔥的古木、層層疊疊的山田高嶺、潺潺溪水邊的古村猶如一幀幀影視畫面,特別是村中巍峨聳立的各種形態的庄寨,令人驚奇、震撼、嚮往。

永泰庄寨建於唐朝,發展於明清時期。是在特殊的地理環境、特殊的歷史背景、特殊的社會形態、特殊的生存空間所產生的獨具風格的高山民居。

這裡的山鄉景象一派生機盎然,古韻非凡。徜徉於千年古村落和百年古庄寨里,思緒萬千。

《白雲鄉旁廬》 張培奮 攝

《白雲鄉隔頭寨》 張培奮 攝

《大宅院》 張培奮 攝

《丹雲鄉和城寨》 張培奮 攝

《嵩口鎮善慶堂》 張培奮 攝

《嵩口鎮尾寨》 張培奮 攝

讓我們一起通過一組手繪圖,來看看永泰的庄寨都長什麼樣吧。

和城寨(翠雲寨)

又稱翠雲寨,位於丹雲鄉翠雲村,由林和城始建於1853 年。翠雲寨呈方形布局,佔地面積3409 平方米,寨為四進三院落式布局,寨前有一個面積達1800 平方米的月牙池。其有五大特色稱奇:排澇系統設施奇好,防匪通道設施奇妙,防火隔牆措施奇特,地板防腐措施奇巧,建築巨石木的運送奇蹟。

赤岸銃樓群

岸銃樓群由「扁店銃樓」( 佔地面積84.8 平方米,建築面積171 平方米)、「前店銃樓」(佔地面積122.3 平方米,建築面積265.3 平方米)、「祥林店銃樓」(佔地面積130.5 平方米,建築面積249.6 平方米)、「則水店銃樓」(佔地面積168.6 平方米,建築面積354.6 平方米)組成,目前都有人居住。銃樓均為土木結構,毛石基礎,夯土牆體。建築做法樸素,裝飾簡單,木雕素雅,石雕精美。四座銃樓依溪而建,互相犄角成守望之勢,易守難攻,防禦性強。

北山寨

位於白雲鄉北山村,始建於清咸豐年間。三進土木穿斗結構,整體平面呈長方形,佔地面積1845 平方米,懸山頂屋面,是閩東南地區集居住和防禦功能為一體的典型建築。建築依山勢而建,周圍綠竹環抱,從空中俯瞰,山峰竹林呈愛心狀環繞建築,故而又得名「愛心寨」。

岳家莊

位於白雲鄉嶺下,始建於1842年,建築平面呈長方形, 內設天井、廂房、橫屋、跑馬道等,佔地面積3028 平方米,建築面積4719 平方米。庄寨為土木穿斗結構,懸山頂屋面,外側橫屋依山勢逐步抬高,沿建築中軸線依次為門廊、天井、上廳、花台坪、後樓,是閩東南地區集居住和防禦功能為一體的典型傳統建築。

竹頭寨

位於白雲鄉,始建於清朝同治3 年(公元1865 年),佔地面積約3796 平方米,建築面積5608 平方米。建築分為前、後和中廳三進式院落,中廳正廳為「七間六廂房」結構。前、後廳與中廳正厝等寬,共計182 間房間。竹頭寨因山坡地段,邊緣坡陡,建築工程浩大,歷時12 年。據統計,共用了土石4000 多方。現庄寨整體風貌保存較好,寨前現存7 棵古松,百年來古松與古寨相伴,古韻悠然。

容就庄

容就庄建築格局獨特,三進三落六廳, 九天井;八?正座,兩邊過水橫厝,大小邊門,三面石砌圍牆。建築規模宏大,外延建築下至油坊,中有書齋樓( 又稱牛角樓,形似牛角),右方建有外樓,俗稱樓仔,左后角建有二層糞椆。牛角樓尚在,外樓和糞椆現已消亡。

谷貽堂

位於霞拔鄉錦安村長萬自然村,又稱長萬舊厝。庄寨由黃孟鋼始建於1860 年,佔地面積1727 平方米。建築為土木穿斗結構,正座七開間,兩邊雙過水,雙間橫厝,下有書院、下座回照。

青石寨

又名仁和庄,位於同安鎮三捷村,建於1830 年。庄寨坐北朝南,採光、通風、排水等設施一應俱全,碉樓、瞭望窗、過水道等防禦系統完備。庄寨為三進院落式布局,土木穿斗結構,懸山頂屋面,佔地面積4613 平方米,可居住200 多人。內設廳堂、天井、廂房、跑馬道等,外側橫屋依山勢逐步抬高,整體建築高低錯落、寬窄相宜、敞藏有致。此外其木雕、石雕、樑柱、楹聯等建築裝飾精美,是閩東南地區集居住和防禦功能為一體的典型傳統建築。

老祿庄

位於大洋鎮漈尾村,始建於清嘉慶二年(公元1797 年),佔地面積2087平方米。因建築的8 根土夯大柱又得名「土厝」。整體土木結構,平面呈長方形,一進二落,中軸線上由前埕、大門、門廳、天井、正堂、後廳、後花台等組成。自北向南布局。土厝於2007 年4 月由永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寶善堂

位於大洋鎮宵洋村,1887 年開始建造,有1486 平方米的面積。建築平面呈長方形,一進二落,沿中軸線依次為門前階梯踏道、門廳、天井、正堂、後廳、後花台等,南北通溝各兩行橫屋帶堂屋、雨廊。建築構件上大量使用木雕,雕工精緻。

中埔寨

又稱逢源堡、程德寨、八卦寨,始建於1809 年,由林孟美起蓋逢源宅後,其子程德圍建成八卦寨。庄寨為三進四落式布局,佔地面積4831 平方米。建築呈中軸線對稱布局,由前埕、院井書院、大廳、后座、左右橫厝組成,左右各有花廳和花園、正廳後還有二個花台。此外,寨中的古井水色如墨卻水質清甜,堪稱奇一;古鐵樹樹齡兩百多年,樹形煙斗狀,同時花開兩朵堪稱奇二。

坂中寨

坂中寨又叫慶豐庄,位於梧桐鎮大樟溪北岸,1885開始建造,有3937平方米的面積。傳統的土木穿斗結構,兩進院落式布局,有300多間房間,懸山頂屋面,外側橫屋依山勢逐步抬高,是閩東南地區集居住和防禦功能為一體的典型傳統建築。

昇平庄(洋尾新寨)

又稱「洋尾新寨」,在大洋鎮大展村卞湖自然村,洋尾寨分為舊寨與新寨,新寨由麟陽鄢氏十五世祖鄢光椿建於1805— 1815 年之間。昇平庄佔地面積4460 平方米,四進院落式布局。土木穿斗結構,懸山頂屋面。是閩東南地區集居住和防禦功能為一體的典型傳統建築。

積善堂

寨堡成八角形,佔地1610平方米,寨牆基礎取巨石壘砌,面前高約7 米,兩旁約高1.5 米, 後面約高2.5 米,上築土牆,設有槍眼。共三扇寨門。寨牆的石頭抬取於屋前的溪澗中,其時上下游5 公里的石頭都被抬盡。后座比正座高出4 米左右。

嘉祿庄

整座寨堡南北長69 米,東西寬65 米,佔地面積3907 平方米,建築面積4020 平方米,寨堡四周均用石壘砌(有的塊石重達三百多斤), 石牆高度為四米,上又添築高二米堅硬土牆,計高六米,異常壯觀。 寨堡設三道拱架式半月形寨門,門兩旁均精選細琢過的塊石壘砌,厚度為三米,門為雙重,門板均選用厚度達30 公分的硬木特製,十分堅固。

萬安堡

位於永泰縣嵩口鎮道南村北面的大樟溪畔,又名尾寨、太平堡,佔地3000平米。從高處俯瞰,方方正正的萬安堡雖顯蒼老,卻依然恢弘大氣。這座建於清朝咸豐年間的堡壘,至今已有百多年的歷史了。萬安堡共三層,形制已接近於閩西北的方形土樓。

榮壽庄(洋尾舊寨)

榮壽庄又稱「洋尾舊寨」,在大洋鎮大展村卞湖自然村。洋尾寨分為舊寨與新寨,舊寨在西,為麟陽鄢氏十三世祖鄢宗尹建於1785 年。庄寨依山建造,居高臨下,便於防守,為上、中、下三落院連成一體。庄寨佔地面積2894 平方米,正座高6 米。

紹安庄

又稱周坑寨,在東洋鄉周坑村。庄寨為當地黃氏祖屋, 周坑黃氏第四十三世學書公肇於清同治年間建寨。庄寨選址依山面水,順應地形,寨前溪水蜿蜒自東向西流向嵩口鎮。該庄平面呈矩形,建築面積2940 平方米,八扇大厝帶左右橫厝,南北設對角角樓,依山就勢建造,層層升高。

愛荊庄

位於同安鎮洋尾村,1832開始建造,有5293 平方米的面積,外面是以防禦為主的建築。寨牆四周建有走馬道,寨堡下面建有地窖,寨內辟有菜地。整座寨堡依山而建,視野開闊,舒適怡人。

成厚庄

位於盧洋村,俗稱盧洋寨,始建於1695年,為陳德美所建,內外兩重牆的寨堡式建築,佔地面積3818平方米,庄寨位於陡峭山坡之上,易守難攻,防禦型強。

祥福堂

在洑口鄉山寨村,該堂佔地1040 ㎡,兩層,土木結構,外牆為夯土,牆體厚0.5 米,內為穿斗式木結構六?大厝, 帶雙橫厝。其內部的防禦、生活功能齊全,有水池、柴火間、書齋等,兩邊的排水溝用條石排列著,以防人從這裡出入,防匪防盜做得滴水不漏。

珠峰寨

位於蓋洋鄉珠峰村。由謝天養建於清朝末年,全寨歷時22年建成,佔地面積5400平方米,規模宏偉,所用瓦片及線磚平磚均在五十萬塊以上,是當時縣內三大寨之一,方圓數十里的人們稱之為「最文明的寨宇」。大寨五廳十扇,共372間房,八扇、后座、下落均單間排護。雕刻的花草鳥獸人物惟妙惟肖。前後門埕、花台陽溝、書齋丁厝、圍牆炮台等,一併俱全。兩個寨門由整塊青石打磨而成,堅固美觀大方。寨內建有上下兩個炮台,據族譜記載,當時寨內還備有大鋼銃二門,百仔銃六門,邦鉤八枝,扣戕六枝,硫磺三千斤,煙硝三千斤,鉎鼎一百口,食鹽四萬斤。

福隆居

福隆居:位於蓋洋鄉,建於1858 年,建築整體保存良好,現還有人居住。整座建築長34.2 米,寬27.6 米,佔地面積915 平方米,四周均用石壘砌與夯土作為原材料,正座七開間,兩邊雙過水。

九斗庄

位於同安村,建於1895年,坐北朝南,懸山式結構,正廳四梁扛井結構,雕花精美。

永泰,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的西南方向,

交通十分便捷,

屬核心城市2小時周未休閑圈。

永泰庄寨,

是農耕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記憶,

更是傳統鄉紳文化彌足珍貴的載體。

《蓋洋鄉碓頭村》 賴澤樟 攝

《蓋洋鄉》 黃文浩 攝

《東洋》 黃文浩 攝

《蓋洋鄉碓頭村》 侯曉玲 攝

《竹頭寨》 葉俊忠 攝

《仁和庄秋收》 林致實 攝

《翠雲寨》 葉俊忠 攝

《俯瞰愛荊庄》 葉俊忠 攝

《俯瞰全景》 葉俊忠 攝

《航拍寨里村》 葉俊忠 攝

《積善堂全景》 葉俊忠 攝

《紹安庄》 翁翰文 攝

《蓋洋》 張培奮 攝

《同安鎮愛荊庄》 張培奮 攝

《霞拔鄉谷貽堂》 張培奮 攝

《長慶鎮中埔寨》 張培奮 攝

《竹頭寨》 張培奮 攝

《赤岸銃樓》 鄢朝輝 攝

《月洲寧遠庄》 張培奮 攝

《等》 張培奮 攝

《月洲寧遠庄》 張培奮 攝

它們都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10月開始,我們將和永泰地方上有更多關於鄉村復興的互動,歡迎加入我們。

文字來源:永泰縣村保辦 &東南鄉建

攝影作品來源:永泰縣村保辦

手繪圖來源:東南鄉建 王益鵬

整理:名師樓編輯部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名師樓微信公眾號(@mingshilou)

名師樓是多元的文化藝術場域,集合了美好的希望與樂趣。這裡是一個提供由心靈至專業知識的學習中心,一個理想的實踐之地,一個彙集學術交流、設計創意的跨界交流平台。

合作 | 投稿 | 發布 請留言


推薦閱讀:

雜感|從鄉村走向城市(一)

TAG:鄉村建設 |